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胜利专利>正文

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48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包括用于盛装鱼饵的本体,沿本体内壁呈辐射状分布的多根支撑件,及连接在支撑件顶端、自本体上部开口直立伸出的鱼钩;所述本体底部设有配重块,本体顶部设有开口,鱼钩的钩尖正对开口,本体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本体内外侧的通孔,多根支撑件的底端自本体底部的集结口穿出后与本体侧面相连,再与钓鱼连接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鱼饵不被陷入淤泥或被水草埋没,中鱼率高、使用方便、能钓取的鱼种类多。

An explosive hook for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钓鱼用爆炸钩
本技术属于渔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钓鱼用爆炸钩。
技术介绍
爆炸钩含有多个鱼钩,捕钓能力强,深受钓友的喜爱。在钓鱼运动爆炸钩抛竿底钓过程中,目前市面上的爆炸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饵钩容易分离,落饵处没钩,落钩处无饵不能中鱼;2、钩被埋入淤泥或者水草里不能中鱼;3、钩平卧在水底鱼难以吸到嘴里,中鱼速度慢;4、在流水处鱼饵快速被水冲走和钩分离不能钓到鱼;5、遇到砾石底时鱼钩进入石头缝里不能中鱼;6、在岸边大坡度(90°或者接近90°)底不能使用。由于这些复杂环境情况的存在,抛竿爆炸钩进行作钓时普遍中鱼速度慢(每次都需要等大半天),经常不中鱼,钓获效率低。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各种水底环境特征,改善钩、饵在水底的姿态,结合鱼类觅食习性,以解决钩和鱼快速接触为指向,进行了本次结构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中鱼率高、使用方便、能钓取的鱼种类多的钓鱼用爆炸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包括用于盛装鱼饵的本体,沿本体内壁呈辐射状分布的多根支撑件,及连接在支撑件顶端、自本体上部开口直立伸出的鱼钩;所述本体底部设有配重块,本体顶部设有开口,鱼钩的钩尖正对开口,本体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本体内外侧的通孔,多根支撑件的底端自本体底部的集结口穿出后与本体侧面相连,再与钓鱼连接器相连。本技术巧妙利用支撑件使得鱼钩始终悬空倒立在鱼饵的上方,处于最佳的中鱼姿态;带有上部开口的本体使得饵料不会埋入淤泥、水草和散落的石头缝之间,且鱼饵与水接触面积大,可以在本体四周,特别是本体开口的上方形成鱼饵雾层;本体、鱼饵、鱼钩分层次设计,入水时先本体后鱼饵再鱼钩平稳下行,防散饵、防挂底,稳妥可靠,鱼进食时要先触到鱼钩后才能吃到鱼饵,保证了快速中钩;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侧面设有位于同一经线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自集结口穿出的多根支撑件集结成束后,穿过第一连接孔进入本体内侧,再从第二连接孔穿出后与钓鱼连接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本体底面至顶部开口的1/2高度所在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下方。外力拉本体时,着力点位于本体除去配重块的高度后的中线,使抛投过程中饵料被本体侧面托住,保证了饵料不会飞散。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侧面设有限位孔,所述多根支撑件自集结口穿出后,穿过限位孔与钓鱼连接器相连,该限位孔位于本体底面至顶部开口的1/2高度所在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配重块为铅块。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呈半球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与支撑件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鱼钩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鱼钩位于两个平行的水平面上。相对于本体位于更高处的鱼钩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采用滤食方式的鲢鱼和鳙鱼。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硬质尼龙线或细钢丝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体内装入鱼饵后,自下而上形成本体、鱼饵、鱼钩三层机构,实现了入水后本体保护鱼饵,鱼饵(粘稠的块状体)举着倒立鱼钩的状态,带有鱼饵的本体沉底后本体会部分或大部分陷入淤泥、水草中,但其侧面会撑开一小块区域,保证本体内的鱼饵不被整体陷入淤泥或被水草埋没,使鱼饵通过本体的上部开口和水充分接触,在水中产生雾化散发出气味达到诱鱼效果;2)由于鱼饵的重力挤压作用,装饵时均匀倒立地分布在本体开口上方的鱼钩会保持原有姿态垂直倒立在鱼饵上方,饵料雾化后鱼钩会被隐藏在饵雾中,等待来食之鱼;一旦有鱼过来吸食,张嘴第一口咬到的肯定是鱼钩(这一点是目前市面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所不能做到的),从而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中鱼;3)鱼钩的支撑件通过本体底部的集结口穿出后引到本体的侧面使抛投时的受力点在碗的侧面中线位置,从而在抛投时使本体对饵产生凝聚、固定作用,使之不会散落,本体到达水底,钓竿收紧鱼线进行钓点位置调整,本体在水底被拖行时碗体不会翻倒,无论怎么拉,本体、饵、钩三者都不会分离,并一直处在本体正立,倒立钩在饵上方的理想状态;4)鱼钩采用锋利的细柄轻钩,支撑件采用硬朗的尼龙线或者细钢丝线,利用尼龙线或者钢丝线的弹性,鱼钩被钩尖朝下垂直倒立在饵正上方的位置;5)由于倒立的鱼钩悬空处在鱼饵的雾化区位置,有效的解决了其他爆炸钩不能底钓鲢鳙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形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包括本体1,其呈半球状结构,或呈碗状结构,底部为弧形结构,本体1的底部开有贯穿本体的集结口(图中未示出),集结口为圆孔,多根支撑件2的底端从集结口穿出本体1,每个支撑件2的顶端都连接有鱼钩3,支撑件2选用硬质尼龙线或细钢丝线,从而支撑件2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支撑鱼钩3直立地从本体2上部开口12伸出;支撑件2材质的选用可以根据鱼钩3距离鱼饵的高度来决定,如果希望鱼钩3距离鱼饵较远,以钓取较大体积的鱼,如图3中的鱼钩31,可以选用较粗、较硬的支撑件,如果希望鱼钩3距离鱼饵较近,以钓取稍小体积的鱼,如图3中的鱼钩32,可以选用较细软的支撑件。也就是说,为了钓取不同种类的鱼群,可以将单个爆炸钩的鱼钩3设置在不同高度的平行水平面上,当然也可以单个爆炸钩针对同一类鱼群,将鱼钩3都设置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块状且带有粘性的鱼饵从本体1上部开口12装入本体1内,本体1内的多个支撑件2在鱼饵的重力挤压作用和粘性作用下,可以沿着本体1内壁呈均匀辐射状分布,鱼钩3刚好倒立在本体1的一周,即鱼钩3的钩尖垂直朝下,正对开口12,即正对鱼饵。本体1的侧面为镂空结构,即本体1侧面开设有多个可以连通本体1内侧和外侧的通孔13,本体1的侧面还设有不同于通孔13的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位于同一经线方向上,且第一连接孔14位于第二连接孔15的下方,优选第二连接孔15的开设位置为本体1底面至顶部开口12的1/2高度所在水平面上。装配时,先将多跟支撑件2集结成束后穿出集结口,或先将多跟支撑件2穿出集结口后再集结成束,然后穿过第一连接孔14进入本体1内侧,再从第二连接孔15穿出,最后与钓鱼连接器4相连。本体1由塑料材质制成,为了使得本体1能沉入水中,在本体1底部设置配重块,配重块可以是铅块,通过任意方式将其相对固定连接在本体1底部;同时当支撑件2选用细钢丝线时,其可以和配重块焊接在一起。本技术使用时,将块状带有粘性的鱼饵置入本体1内,将多根支撑件2挤压至贴合本体1内壁,且呈辐射状均匀分散开,由于支撑件2为带有硬度的材料制成,支撑件2将鱼钩3直立地顶出本体1上部开口12,鱼钩3的钩尖朝下;然后将多根支撑件2的底端集结成束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4进入本体1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鱼饵的本体(1),沿本体(1)内壁呈辐射状分布的多根支撑件(2),及连接在支撑件(2)顶端、自本体(1)上部开口直立伸出的鱼钩(3);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配重块,本体(1)顶部设有开口(12),鱼钩(3)的钩尖正对开口(12),本体(1)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本体(1)内外侧的通孔(13),多根支撑件(2)的底端自本体(1)底部的集结口穿出后与本体(1)侧面相连,再与钓鱼连接器(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鱼用爆炸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鱼饵的本体(1),沿本体(1)内壁呈辐射状分布的多根支撑件(2),及连接在支撑件(2)顶端、自本体(1)上部开口直立伸出的鱼钩(3);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配重块,本体(1)顶部设有开口(12),鱼钩(3)的钩尖正对开口(12),本体(1)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本体(1)内外侧的通孔(13),多根支撑件(2)的底端自本体(1)底部的集结口穿出后与本体(1)侧面相连,再与钓鱼连接器(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爆炸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侧面设有位于同一经线上的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自集结口穿出的多根支撑件(2)集结成束后,穿过第一连接孔(14)进入本体(1)内侧,再从第二连接孔(15)穿出后与钓鱼连接器(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爆炸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5)位于本体(1)底面至顶部开口(12)的1/2高度所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丁胜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