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海明专利>正文

蟹笼自动脱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48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包括插接配合的内轴与套筒,所述内轴上铰接有带挂钩的锁片、并配有一号弹性件,所述内轴下端设下绳孔、上端设开口槽,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内轴轴向滑移时可带动所述锁片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绳孔用于悬挂蟹笼,可启闭的上绳孔用于连接主绳;无其他外力时,锁片在一号弹性件作用下处于锁止位,正常悬挂蟹笼,当外力拉动套筒时,锁片在套筒作用处于脱离位,上绳孔打开,实现蟹笼的脱离。传统蟹笼弹钩的脱钩需大力手握外加上提蟹笼,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要下拉套筒即可实现脱钩,因此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减少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此外,即使个别脱离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其他蟹笼造成影响。

Crab cage automatic dis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蟹笼自动脱离器
本技术涉及渔业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
技术介绍
蟹笼渔具是利用笼状器具,引诱捕捞对象进入的一种捕捞作业方式,是一种低能耗、渔获价位高,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被动性渔具渔法,而且不受船舶吨位、马力限制,各类渔船均可用蟹笼作为主业或副业从事捕捞生产;其捕捞对象主要是蟹类,同时也兼捕软体动物和鱼类等。蟹笼渔具作业在收笼时,劳动强度大,其中又以将蟹笼从上甩绳卸下为甚,通常一根主绳即一个作业流程需要卸3000-4000个蟹笼,速度为每分钟22个左右。由于劳动强度大,该工种人工成本很高,每条渔船需该工种工人3~4个,每人年工资约12-15万元,而且工人也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下降,安全隐患很大。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蟹笼自动脱离设备,如授权公告号CN204846290U、CN205623976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是基于现有蟹笼弹钩(如图8所示,其中A为锁钩状态,B为脱钩状态)开发的装置,能够实现蟹笼自动脱离;但其结构精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而且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所有蟹笼的脱钩。据此,申请人改变思路,采取改进蟹笼弹钩结构的方式,以期在不需要复杂脱钩装置的基础上实现蟹笼自动脱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蟹笼渔具作业的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包括插接配合的内轴与套筒,所述内轴上铰接有带挂钩的锁片、并配有一号弹性件,所述内轴下端设下绳孔、上端设开口槽,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内轴轴向滑移时可带动所述锁片旋转;所述锁片具有在所述一号弹性件作用下旋转,所述挂钩与开口槽形成闭合的上绳孔的锁止位,以及在所述套筒滑移带动下旋转,所述挂钩与开口槽敞开的脱离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蟹笼弹钩,下绳孔用于悬挂蟹笼,可启闭的上绳孔用于连接主绳;无其他外力时,锁片在一号弹性件作用下处于锁止位,正常悬挂蟹笼,当外力拉动套筒时,锁片在套筒作用处于脱离位,上绳孔打开,实现蟹笼的脱离。传统蟹笼弹钩的脱钩需大力手握外加上提蟹笼,而本技术仅需要下拉套筒即可实现脱钩,因此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减少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此外,即使个别脱离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其他蟹笼造成影响。优选的:所述内轴与套筒周向固定,且轴向滑移设有上下限位。优选的:所述内轴与套筒的间隙中设有二号弹性件,所述内轴与套筒各设有一个沉台用于定位所述二号弹性件。优选的:所述内轴的外周壁设有轴向延伸、腰形的滑槽,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沿径向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沿所述滑槽上下滑移。优选的:所述内轴的外周壁上设有一沿径向弹出的定位销,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对应设有一定位孔,所述锁片位于所述脱离位时,所述定位销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优选的:所述一号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内轴内部,所述一号弹性件一端作用在所述锁片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定位销上。优选的:所述锁片由下至上依次为操作部、铰接部及所述挂钩,所述一号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操作部的内侧面,所述操作部的外侧面外凸,所述套筒的内周壁对应所述操作部的外侧面设有滑动斜面。优选的:所述开口槽的一支上设有由内延伸至外壁的容纳槽,另一支的下端内侧设有所述挂钩端部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周壁设有若干轴向贯通的导流槽。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周壁设有若干轴向贯通的防滑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片处于锁止位时的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片处于脱离位时的剖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轴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片的示意图。附图8是传统的蟹笼弹钩的示意图。内轴1、下绳孔101、开口槽102、上绳孔102a、滑槽103、容纳槽104、限位槽105,套筒2、定位孔201、滑动斜面202、导流槽203、防滑槽204,锁片3、挂钩301、操作部302、铰接部303,一号弹性件4,二号弹性件5,限位轴6,定位销7,铰接轴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包括插接配合的内轴1与套筒2,所述内轴1上铰接有带挂钩301的锁片3、并配有一号弹性件4,所述内轴1下端设下绳孔101、上端设开口槽102,所述套筒2相对所述内轴1轴向滑移时可带动所述锁片3旋转;所述锁片3具有在所述一号弹性件4作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形成闭合的上绳孔102a的锁止位,以及在所述套筒2滑移带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敞开的脱离位。本实施例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蟹笼弹钩,其下绳孔101用于悬挂蟹笼,可启闭的上绳孔102a用于连接主绳。无其他外力时,锁片3在一号弹性件4作用下处于锁止位,正常悬挂蟹笼时,当外力拉动套筒2,锁片3在套筒2作用处于脱离位,上绳孔102a打开,实现蟹笼的脱离。传统蟹笼弹钩的脱钩需大力手握外加上提蟹笼,而实施例仅需要下拉套筒2即可实现脱钩,因此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减少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此外,即使个别脱离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其他蟹笼造成影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内轴1与套筒2周向固定,且轴向滑移设有上下限位。本实施例的内轴1与套筒2在装配完成后,二者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轴向滑移,不能完全脱离,这样可有效避免内轴1与套筒2的脱落或遗失,也就能避免蟹笼的遗失,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实施例所述内轴1与套筒2的间隙中设有二号弹性件5,所述内轴1与套筒2各设有一个沉台用于定位所述二号弹性件5。本实施例的一号弹性件4与二号弹性件5均有圆柱弹簧,双弹簧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较之单弹簧可采用较小的劲力系数,因此人工装配比较省力、方便,二是即使其中一个弹簧失效能仍保证脱离器正常工作,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内轴1的外周壁设有轴向延伸、腰形的滑槽103,所述套筒2的内周壁上沿径向设置有限位轴6,所述限位轴6可沿所述滑槽103上下滑移。本实施例的滑槽103为以腰形槽,类似键槽,而限位轴6为滚花圆销结构,一端滚花,一端光轴,滚花一端过盈紧配在套筒2的安装孔中,光轴一端与滑槽103配合,实现上下限位。本实施例的限位轴6与滑槽103可设置对称的两组,用于保证装置的平稳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内轴1的外周壁上设有一沿径向弹出的定位销7,所述套筒2的内周壁上对应设有一定位孔201,所述锁片3位于所述脱离位时,所述定位销7插接在所述定位孔201中。本实施例定位销7的作用是,使锁片3保持在脱离位,即保持上绳孔102a处于打开状态,便于下次蟹笼挂钩。定位销7头部为圆头,便于从定位孔201中滑出。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一号弹性件4安装在所述内轴1内部,所述一号弹性件4一端作用在所述锁片3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定位销7上。本实施例的内轴1内部设置有一孔,用于容纳一号弹性件4,而一号弹性件4可以起到两个不同的作用,一是用于保持锁片3的状态,另一个是用于定位销7的弹出,因此整个脱离器的机构更加简单、紧凑。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所示:所述锁片3由下至上依次为操作部302、铰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配合的内轴(1)与套筒(2),所述内轴(1)上铰接有带挂钩(301)的锁片(3)、并配有一号弹性件(4),所述内轴(1)下端设下绳孔(101)、上端设开口槽(102),所述套筒(2)相对所述内轴(1)轴向滑移时可带动所述锁片(3)旋转;所述锁片(3)具有在所述一号弹性件(4)作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形成闭合的上绳孔(102a)的锁止位,以及在所述套筒(2)滑移带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敞开的脱离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配合的内轴(1)与套筒(2),所述内轴(1)上铰接有带挂钩(301)的锁片(3)、并配有一号弹性件(4),所述内轴(1)下端设下绳孔(101)、上端设开口槽(102),所述套筒(2)相对所述内轴(1)轴向滑移时可带动所述锁片(3)旋转;所述锁片(3)具有在所述一号弹性件(4)作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形成闭合的上绳孔(102a)的锁止位,以及在所述套筒(2)滑移带动下旋转,所述挂钩(301)与开口槽(102)敞开的脱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1)与套筒(2)周向固定,且轴向滑移设有上下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1)与套筒(2)的间隙中设有二号弹性件(5),所述内轴(1)与套筒(2)各设有一个沉台用于定位所述二号弹性件(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1)的外周壁设有轴向延伸、腰形的滑槽(103),所述套筒(2)的内周壁上沿径向设置有限位轴(6),所述限位轴(6)可沿所述滑槽(103)上下滑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笼自动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柴海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