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976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48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设置于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覆盖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具有锂离子透过性的覆膜。覆膜包含含有元素M、元素A、元素F和锂的锂化合物,元素M为选自由P、Si、B、V、Nb、W、Ti、Zr、Al、Ba、La及Ta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A为选自由S、O、N及Br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非水电解质包含锂盐和溶解锂盐的非水溶剂,非水溶剂包含具有氟基的化合物。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随着充放电,构成非水电解质的非水溶剂与一部分锂盐发生不可逆地反应。针对这种情况,从抑制正极上的非水溶剂的氧化分解的观点出发而提出了向非水溶剂的分子结构中导入氟的方案(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94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166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另一方面,在负极中,由于还原分解,非水溶剂与部分锂盐发生不可逆地反应而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从而覆盖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SEI在使负极活性物质与锂离子的反应顺利进行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以导入了氟的非水溶剂为来源、使SEI中也被导入氟,则有负极电阻增大、电池的内部电阻变大的倾向。鉴于上述,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上述负极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备具有锂离子透过性的覆膜。上述覆膜包含含有元素M、元素A、元素F和锂的锂化合物,上述元素M为选自由P、Si、B、V、Nb、W、Ti、Zr、Al、Ba、La及Ta组成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备具有锂离子透过性的覆膜,所述覆膜包含含有元素M、元素A、元素F和锂的锂化合物,所述元素M为选自由P、Si、B、V、Nb、W、Ti、Zr、Al、Ba、La及Ta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述元素A为选自由S、O、N及Br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述非水电解质包含锂盐和溶解所述锂盐的非水溶剂,所述非水溶剂包含具有氟基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6 JP 2016-251557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备具有锂离子透过性的覆膜,所述覆膜包含含有元素M、元素A、元素F和锂的锂化合物,所述元素M为选自由P、Si、B、V、Nb、W、Ti、Zr、Al、Ba、La及Ta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述元素A为选自由S、O、N及Br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所述非水电解质包含锂盐和溶解所述锂盐的非水溶剂,所述非水溶剂包含具有氟基的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覆膜的厚度为0.5nm~2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覆膜的表面附近,所述锂化合物中所含的元素F相对于元素A的摩尔比(F/A)1为0.3≤(F/A)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覆膜与所述负极的表面的界面附近,所述锂化合物中所含的元素F相对于元素A的摩尔比(F/A)2满足1.2≤(F/A)1/(F/A)2≤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覆膜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浩史福井厚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