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文杰专利>正文

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915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罐;散热机构,其包括散热器、自动调温阀及循环水泵,自动调温阀、循环水泵和散热器依次连接,且自动调温阀的进水端及散热器的出水端均与保温罐连接;空气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呈闭合环形的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及压缩机,蒸发器内置于保温罐;及太阳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吸热板包括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北方地区冬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采用空气能加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机构白天对保温罐内的水进行加热蓄能,以便于夜晚时利用加热后的水热采暖,其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减少能源消耗。

Energy Storage Cyclic Building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采暖因其清洁可靠、使用方便,而得到国内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尽管国内电力设施发展迅猛,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而为了错开用电高峰期,公告号为CN20659319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热式水循环电采暖系统,其通过水蓄热的方式错开用电高峰期,以保证采暖需求。但是,对于中国北方地区,其昼夜温差大,其夜间采暖需求更大,而据供电部门的数据统计,一般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21点为用电高峰期,也就是说,采暖需求较大的夜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用电高峰期,即上述蓄热的方式采暖的应用前景并不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采暖成本高、能耗大,不利于节能和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一保温罐;散热机构,其包括一散热器、一自动调温阀及一循环水泵,所述自动调温阀、循环水泵和散热器依次连接,且自动调温阀的进水端及散热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保温罐连接;空气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呈闭合环形的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内置于所述保温罐;及太阳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吸热壳体相对所述透光板一侧表面,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体,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依次排列于所述吸热腔体内并将所述吸热腔体分隔形成并列的多个吸热水道,每个吸热水道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北方地区冬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采用空气能加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机构白天对保温罐内的水进行加热蓄能,以便于夜晚时利用加热后的水热采暖,其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减少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吸热壳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包括保温罐10、散热机构20、空气能加热机构30和太阳能加热机构40,本实施例通过空气能加热机构30和太阳能加热机构40分别对保温罐10内的水加热以蓄能,蓄能后的热水可通过散热机构20发散至室内取暖。本实施例的保温罐10可采用具有保温功能的水罐,其内存储有自来水。实际应用时,可在保温罐10上设置出水头11和进水头12,进水头12可与自来水管直接连接,而出水头11可便于直接将保温罐10内的热水取出使用,例如早上洗脸、晚上泡脚。为了避免保温罐10内水位过低而影响散热机构20的正常出水,本实施例可在保温罐10内设置一液位传感器13,其可实时检测保温罐10内的水位,当其水位低于低位设定值时,可控制进水头12上的进水阀14开启以便于自来水直接进入保温罐10内,而当保温罐10内的水位高于高位设定值时,其可通过控制进水阀14关闭,具体可采用一PLC控制器15获取液位传感器13的水位信号,并根据水位信号控制进水阀14的开关。散热机构20包括一散热器21、一自动调温阀22、上扩散器23、下扩散器24及一循环水泵25,上扩散器23和下扩散器24均内置于所述保温罐10,且上扩散器23靠近所述保温罐10上侧设置,下扩散器24靠近所述保温罐10下侧设置,所述自动调温阀22、循环水泵25和散热器21依次连接,所述自动调温阀22的进水端与所述上扩散器23连接,所述散热器21的出水端与所述下扩散器24连接,其可使得自动调温阀22的进水端及散热器21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保温罐10连接,从而实现保温罐10内的热水在保温罐10与散热器21之间循环流动,以将其所携带的热量散发至室内。散热机构20的具体工作方式,请参阅公告号为CN206593197U的中国技术专利,本实施例不作详细赘述。其中,所述自动调温阀22具有两个出水端,且其一个出水端与所述散热器21的进水端连接,其另一个出水端与所述下扩散器24连接,其与上述专利基本相同,不作赘述。空气能加热机构30包括依次连接呈闭合环形的蒸发器31、膨胀阀32、冷凝器33及压缩机34,所述蒸发器31内置于所述保温罐10,具体工作时,冷凝器33内的制冷剂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制冷剂的温度升高,然后经过压缩机34的压缩后,制冷剂的温度再次升高并进入蒸发器31,蒸发器31内高温的制冷剂与保温罐10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保温罐10内的冷水温度升高以实现蓄能,蒸发器31内的制冷剂则温度降低并经过膨胀阀32膨胀后,其温度再次降低以便于进入冷凝器33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其通过制冷剂在冷凝器33、压缩机34、蒸发器31、膨胀阀32中循环流动以将空气能转化为热能存蓄于保温罐10内的水中,以便于散热机构20的采暖。为了提高空气能加热机构30的热交换效率,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器3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首尾连通的多个加热管,且靠近所述保温罐10顶部的第一个加热管与所述压缩机34连接,靠近所述保温罐10底部的最后一个加热管与所述膨胀阀32连接,其可使得制冷剂在蒸发器31中流动时由保温罐10顶端向其底部流动。由于散热机构20由保温罐10的上端进水、下端出水,即高温热水由保温罐10上端进入散热机构20,散热后的低温热水则由保温罐10下端进入,故保温罐10内的热水的温度会由下至上逐渐升高。而本实施例的蒸发器31中制冷剂则由保温罐10顶端向其底部流动,制冷剂在由上至下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其可使得制冷剂由上至下的温度变化趋势与保温罐10内的热水由上至下的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可保证制冷剂在蒸发器31内流动过程中始终与其外部位置对应的热水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差,进而保证制冷剂与热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为了便于冷凝器33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本实施例所述空气能加热机构30还包括一加热壳体35及一加热风扇36,所述加热风扇36和冷凝器33均内置于所述加热壳体35,加热壳体35内可形成一两端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加热腔,加热风扇36可驱动气流在加热腔内流动,以提高气流与冷凝器33之间热交换效率。太阳能加热机构4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41、保温板42、吸热板43及透光板44,安装板41可采用不锈钢或镀锌钢板,以保证在室外不会被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主要用于后期安装及对保温板42、吸热板43和透光板44的支撑,透光板44可采用钢化玻璃,以便于透光,并具备保护吸热板43的效果;保温板42则可避免吸热板43上的热量传递至安装板41而导致热量被安装板41散发至空气中,其可采用常规的隔热材料制备;所述吸热板43包括吸热壳体431、吸热涂层432及多个吸热分隔板433,所述吸热涂层432涂覆于所述吸热壳体431相对所述透光板44一侧表面,其可将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保温罐;散热机构,其包括一散热器、一自动调温阀及一循环水泵,所述自动调温阀、循环水泵和散热器依次连接,且自动调温阀的进水端及散热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保温罐连接;空气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呈闭合环形的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内置于所述保温罐;及太阳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吸热壳体相对所述透光板一侧表面,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体,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依次排列于所述吸热腔体内并将所述吸热腔体分隔形成并列的多个吸热水道,每个吸热水道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保温罐;散热机构,其包括一散热器、一自动调温阀及一循环水泵,所述自动调温阀、循环水泵和散热器依次连接,且自动调温阀的进水端及散热器的出水端均与所述保温罐连接;空气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呈闭合环形的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内置于所述保温罐;及太阳能加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吸热壳体相对所述透光板一侧表面,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体,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依次排列于所述吸热腔体内并将所述吸热腔体分隔形成并列的多个吸热水道,每个吸热水道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循环式的建筑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一内置于所述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永林张子浩李云江
申请(专利权)人:董文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