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80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一直立柱、一转向结构、一连接件、一承载件及一配重模组。转向结构具有一第一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上,该连接件部分绕设于该第一转向件上,该承载件与该连接件及该转向结构的其中之一相接。该承载件用于供显示装置放置,且该承载件可滑动地抵靠于该直立柱。该配重模组与该连接件相接,该配重模组可滑动地抵靠该直立柱而与该承载件相对。当一外力使该显示装置相对于该直立柱移动时,牵动该连接件带动该配重模组对应移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随停。

Suppor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转向结构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支撑装置具有一支架、一滑轨模组、一滑动件、一承载件及一定力弹簧。滑轨模组组配于支架及滑动件之间,定力弹簧连接于支架及滑动件之间,承载件与滑动件相连,且承载件用于供一显示装置放置,显示装置、承载件及滑动件得通过滑轨模组相对于支架上下滑动。于滑动时,定力弹簧被拉伸产生一回弹力量,显示装置的一重力可与该回弹力量及元件间的摩擦力相抵销,而使显示装置得相对于支架随停于任一位置。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支撑装置具有一转向结构,且转向结构选用至少一滑轮,以省略现有的滑轨模组及定力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所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一转向结构,该转向结构可以包含至少一定滑轮或是至少一定滑轮加上至少一动滑轮的组合。本技术的一支撑装置,供一显示装置设置于一工作平面上,包括一基座、一直立柱、一转向结构、一承载件、一配重模组及一连接件。该基座放置于该工作平面,该直立柱设置于该基座上。该转向结构包含一第一转向件,该第一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上。该承载件用于供该显示装置设置,且该承载件可滑动地抵靠于该直立柱。该配重模组可滑动地抵靠该直立柱;该连接件部分绕设于该第一转向件上,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接该直立柱及该承载件其中之一,而该第二端固接该配重模组。其中,当一外力使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移动时,牵动该连接件带动该配重模组对应移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随停。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转向件为一定滑轮。该第一端固定于该承载件,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该承载件的一重力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及该承载件重力的总和。于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转向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设置于该承载件上,该连接件依序绕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第二转向件后,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直立柱上,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及该承载件的一重力总和的二分之一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的二分之一。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的重力及该承载件的重力的总和的二分之一。该第二转向件为一动滑轮。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转向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转向件及一第三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设置于该承载件上,该第三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该连接件依序绕于该第一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及该第三转向件后,该第一端固定于该承载件上,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及该承载件的一重力总和的三分之一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的三分之一。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的重力及该承载件的重力的总和的三分之一。该第二转向件为一动滑轮,该第三转向件为一定滑轮。于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转向结构具有一第二转向件、一第三转向件及一第四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及该第四转向件设置于该承载件上,该第三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该连接件依序绕于该第一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该第三转向件及该第四转向件,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直立柱上,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及该承载件的一重力总和的四分之一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的四分之一。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的重力及该承载件的重力总和的四分之一。该第二转向件及该第四转向件分别为一动滑轮,该第三转向件为一定滑轮。于本技术中,该直立柱包含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该承载件包含一滑动件,该配重模组包含一载重件及一配重单元,该滑动件的多个第一滚动件及该载重件的多个第二滚动件分别置于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中,该载重件与该连接件相接,且该载重件设置于该直立柱与该配重单元之间,当该承载件及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移动时,所述第一滚动件于该第一滑槽中滑动而产生一摩擦力,所述第二滚动件于该第二滑槽中滑动而产生另一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另一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支撑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支撑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支撑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支撑装置的作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支撑装置2000显示装置3000支撑装置4000支撑装置5000支撑装置1基座11转盘2直立柱20本体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3转向结构31第一转向件311第一轴体312第一滑轮32第二转向件321第二轴体322第二滑轮33第三转向件331第三轴体332第三滑轮34第四转向件341第四轴体342第四滑轮4连接件41第一端42第二端43连接段5承载件51滑动件511第一侧翼512第一中央板体513第一滚动件52载板6配重模组61载重件611第二侧翼612第二中央板体613第二滚动件62配重单元W1显示装置的重力W2承载件的重力W3配重模组的重力D1第一移动行程D2第二移动行程T拉力X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述本技术各实施例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0供一显示装置2000(请参照图4)设置于一工作平面(未图示)上,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基座1、一直立柱2、一转向结构3、一连接件4、一承载件5及一配重模组6。基座1供设置于工作平面,且用于供直立柱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直立柱2设置于基座1的一转盘11上,直立柱2得通过转盘11相对工作平面转动,于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不具有转盘11。直立柱2具有一本体20、二第一滑槽21及二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1形成于本体20两侧并邻近于承载件5,所述第二滑槽22分别形成于本体20上且位于第一滑槽21的二相对外侧上。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转向结构3具有一第一转向件31及一第二转向件32。第一转向件31具有一第一轴体311及一第一滑轮312,第一轴体311是固定于直立柱2的顶部,第一滑轮312枢设于第一轴体311上,第一滑轮312可相对于第一轴体311转动。而第二转向件32具有一第二轴体321及一第二滑轮322。其中,第二轴体321是固定于承载件5,且第二滑轮322枢设于第二轴体32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供一显示装置设置于一工作平面上,包括:一基座,放置于该工作平面;一直立柱,设置于该基座上;一转向结构,包含一第一转向件,该第一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上;一承载件,用于供该显示装置设置,且该承载件可滑动地抵靠于该直立柱;一配重模组,可滑动地抵靠该直立柱;一连接件,部分绕设于该第一转向件上,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接该直立柱及该承载件其中之一,而该第二端固接该配重模组;其中,当一外力使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移动时,牵动该连接件带动该配重模组对应移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随停。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9 US 62/619,5171.一种支撑装置,供一显示装置设置于一工作平面上,包括:一基座,放置于该工作平面;一直立柱,设置于该基座上;一转向结构,包含一第一转向件,该第一转向件设置于该直立柱上;一承载件,用于供该显示装置设置,且该承载件可滑动地抵靠于该直立柱;一配重模组,可滑动地抵靠该直立柱;一连接件,部分绕设于该第一转向件上,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接该直立柱及该承载件其中之一,而该第二端固接该配重模组;其中,当一外力使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移动时,牵动该连接件带动该配重模组对应移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显示装置相对该直立柱随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转向件为一定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端固定于该承载件,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该承载件的一重力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及该承载件重力的总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转向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设置于该承载件上,该连接件依序绕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第二转向件后,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直立柱上,该第二端与该配重模组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的一重力及该承载件的一重力总和的二分之一等于该配重模组的一重力,且该承载件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一移动行程等于该配重模组相对于该直立柱所移动的一第二移动行程的二分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连接件具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转向件及该配重模组之间,该连接段所受的一拉力为该显示装置的重力及该承载件的重力的总和的二分之一,该第二转向件为一动滑轮。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转向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转向件及一第三转向件,该第二转向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萤颜清辉
申请(专利权)人: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