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765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包括具有冲击吸收结构的改进风扇设计。根据示例性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改进风扇设计优选地包括使用安装支架连接到上风扇组件的下风扇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下风扇组件优选地可包括具有多个支撑支腿的风扇基座,支撑支腿优选地可旋转地连接到下风扇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上风扇组件可包括围绕在保护结构内的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保护结构可优选地包括外风扇罩、风扇格栅、外部笼架和围绕外风扇罩的周向延伸的周边冲击吸收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周边冲击吸收环可包括内表面、内吸收层和外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内吸收层可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肋。

Air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循环系统相关申请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1日递交的序列号为No.62/544,58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本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空气循环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冲击吸收结构的改进风扇设计的空气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中,风扇通常用于各种场所和环境。尽管风扇的部件和内部工作复杂且敏感,但风扇通常会经受严苛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这些条件的风扇可能变得机械效率低、不可靠甚至危险。为了保护风扇免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已经应用了许多工程解决方案。最值得注意的是,风扇通常过度设计,使得风扇马达和叶片可以承受在其使用中所经历的重复机械冲击和碰撞。尽管尝试了这些努力,然而,风扇仍然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危害的影响。基于前述内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包括具有冲击吸收结构的改进风扇设计。本技术通过实现该关键目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现有技术中所发现的限制最小化并使将在阅读说明书时显而易见的其他限制最小化,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包括具有冲击吸收结构的改进风扇设计。根据示例性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改进风扇设计包括使用安装支架连接到上风扇组件的下风扇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下风扇组件可以优选地包括具有多个支撑支腿的风扇基座,该多个支撑支腿优选地可旋转地连接到下风扇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的上风扇组件可以包括围绕在保护结构内的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结构优选地包括外风扇罩、风扇格栅、外部笼架以及围绕外风扇罩的周向延伸的周边冲击吸收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周边冲击吸收环可包括内表面、内吸收层和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内吸收层可以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肋。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本技术的改进风扇设计可以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冲击吸收安装件,其包括隆升突起以及后安装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隆升突起可以优选地是中空圆形突起,其被穿孔以允许连接器延伸通过到达后安装表面并利用连接器将内部风扇组件固定到笼架。具体地描述了本技术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和特征,以使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理解的。附图说明附图中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以便增强其清晰度并改善对本技术的这些各种元件和实施例的理解。此外,为了提供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清楚视图,未描绘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且理解良好的元件,因此,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附图在形式上得以概括。应该理解,本技术的范围旨在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风扇头部组件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冲击吸收环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风扇头部组件的内部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冲击吸收安装件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冲击吸收安装件的侧后透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冲击吸收安装件的前透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爪夹附接件的示例性风扇组件的左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和应用进行的以下讨论中,参照形成本技术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其中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践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进行修改。下面描述了各种创造性特征,这些创造性特征可以各自彼此独立地使用或者与其他特征组合使用。然而,任何单一创造性特征可能不会解决上面讨论问题中的任何问题或仅解决上面讨论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此外,上面讨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可能不能通过下面描述特征中的任何特征而完全解决。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0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风扇组件10优选地包括上风扇头部12,其附接到风扇基座14。如进一步所示,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风扇头部12优选地使用安装支架28附接到风扇基座14,该安装支架28优选地包括可调节接头机构30。优选地,可调节接头机构30可以是完全可调节的并且可以允许倾斜调节、风扇头部旋转以及各种可锁定位置。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安装支架28可以优选地是卡栓安装件等。如进一步所示,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风扇基座14优选地可以是折叠式基座,例如三支腿折叠式基座等。如图1所示,示例性风扇基座14可以优选地包括三个支撑支腿22、24、26,这三个支撑支腿22、24、26优选地能够从连接接头27伸出并旋转。进一步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风扇头部12优选地包括风扇格栅18,该风扇格栅18围绕风扇组件10的风扇叶片16。如进一步所示,风扇格栅18优选地包括外风扇罩15和多个风扇脉19,该多个风扇脉19优选地形成并设置为分开并引导由风扇叶片16所产生的空气柱。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风扇头部12优选地还包括周边冲击吸收环20,该周边冲击吸收环20优选地围绕外风扇罩15的周向延伸。现在参照图2,进一步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0的侧视图。如进一步所示,风扇组件10优选地包括使用安装支架28和可调节接头30附接到风扇基座14的上风扇头部12。如进一步所示,示例性风扇基座14包括三个支撑支腿22(未示出)、24、26,这三个支撑支腿22、24、26优选地能够从连接接头27伸出并旋转。如图2中进一步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风扇头部12优选地还包括风扇格栅18,该风扇格栅18优选地包括外风扇罩15和周边冲击吸收环20,该周边冲击吸收环20优选地围绕外风扇罩15的周向延伸。如图2中进一步所示,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风扇头部12可以定位在保护风扇头部12的外部笼架21中。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风扇头部12优选地悬挂在笼架21内,该笼架21优选地是整体连接到周边冲击吸收环20。此外,风扇头部12的背部优选地利用冲击吸收安装件38固定到笼架21,该冲击吸收安装件38将在下文中参照图5进一步详细示出并讨论。现在参照图3,进一步示出了风扇头部12的透视图,该风扇头部12具有如上所述的面18、风扇脉19、外风扇罩15、冲击吸收环20以及笼架21。如进一步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笼架21可以优选地由至少第一竖直支撑支架23和水平支撑支架25形成。现在参照图4,现在将讨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冲击吸收环20的透视图。如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冲击吸收环20可以优选地包括围绕在内表面31和外表面32之间的内吸收层33。根据优选实施例,内吸收层33可以优选地由切向径向肋形成,这些切向径向肋可以在吸收冲击时弯曲以帮助保护如关于图5在下文中所讨论的风扇组件元件。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冲击吸收环20的部件和层可以优选地由各种可喷射模制材料等形成。现在进一步参照图5,现在将讨论本技术的其他方面。图5示出了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本技术的示例性风扇头部组件12的内部视图。如所示,示例性风扇头部12包括风扇格栅18以及围绕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下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下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基座;其中,所述风扇基座包括多个支撑支腿;其中,所述支撑支腿在第一可旋转安装件处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风扇基座;其中,每个支撑支腿还包括第二可旋转安装件,所述第二可旋转安装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支撑支腿折叠在一起;上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上风扇组件包括:内部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内部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马达;多个风扇叶片;外风扇罩;风扇格栅,其中,所述风扇格栅包括多个风扇脉;周边冲击吸收环,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围绕所述外风扇罩的周向延伸;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包括内表面、内吸收层和外表面;其中,所述内吸收层包括多个柔性肋;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由可喷射模制材料制成;外部笼架,其中,所述外部笼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支架和第一水平支撑支架;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支架和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支架在交叉区域相交;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上风扇组件在所述交叉区域内的一点处机械连接到所述外部笼架,以及冲击吸收安装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安装件包括多个隆升突起以及后安装表面;其中,所述隆升突起是中空圆形突起;其中,所述后安装表面基本上平坦;进一步地,其中,至少一个隆升突起穿孔以允许连接器延伸通过到达所述后安装表面;其中,所述内部风扇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到所述外部笼架;其中,所述连接器延伸穿过所述冲击吸收安装件;其中,所述内吸收层包括多个切向径向肋,所述多个切向径向肋构造为弯曲;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外部笼架和所述上风扇组件之间;安装支架,其中,所述下风扇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可调节地连接到所述上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可调节接头机构;其中,所述可调节接头机构构造成允许倾斜调节;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可调节接头机构构造为锁定在选定位置;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卡栓安装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1 US 62/544,5851.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下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下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基座;其中,所述风扇基座包括多个支撑支腿;其中,所述支撑支腿在第一可旋转安装件处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风扇基座;其中,每个支撑支腿还包括第二可旋转安装件,所述第二可旋转安装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支撑支腿折叠在一起;上风扇组件,其中,所述上风扇组件包括:内部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内部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马达;多个风扇叶片;外风扇罩;风扇格栅,其中,所述风扇格栅包括多个风扇脉;周边冲击吸收环,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围绕所述外风扇罩的周向延伸;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包括内表面、内吸收层和外表面;其中,所述内吸收层包括多个柔性肋;其中,所述周边冲击吸收环由可喷射模制材料制成;外部笼架,其中,所述外部笼架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支架和第一水平支撑支架;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支架和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支架在交叉区域相交;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上风扇组件在所述交叉区域内的一点处机械连接到所述外部笼架,以及冲击吸收安装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安装件包括多个隆升突起以及后安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W·埃迪戈尔B·M·卡尔特赖特G·伊斯雷尔G·皮斯C·菲利普斯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纳多航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