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子式马达与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760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转子式马达与其组装方法,外转子式马达包含有一转子、一环形永久磁铁以及一定子。转子包含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含一底盘、一环形侧墙及一环形凸缘。环形侧墙围绕底盘。环形侧墙与底盘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环形凸缘自环形侧墙相对底盘的一侧向外延伸。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环形凸缘并覆盖容置空间。环形永久磁铁容置于容置空间并抵靠于环形侧墙,且被夹持于第一壳体的底盘与第二壳体之间。定子位于容置空间中。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外转子式马达的组装方法。

Outer Rotor Motor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转子式马达与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与组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外转子式马达与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來,随着磁性材料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外转子式永磁无刷马达(Outer-rotor-typePermanentMagnetBrushlessMotor)的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其具有结构简单、高功率、高效率及体积小等特点,因而外转子式永磁无刷马达逐渐的取代了感应式马达等传统型马达,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以作为驱动机械运转的动力源。例如,应用于航太领域、农业或居家生活中。而目前常见的外转子式永磁无刷马达的转子,至少使用三件式壳体所组装而成,例如,以上盖、下盖与连接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侧壳所组成,但三件式的转子在组装上需使用的零件数量较多,不仅定位较为困难,容易增加组装的公差,且组装流程复杂,更提高了组装的成本。并且,由于组装公差高,因此穿设于转子的上盖与下盖的轴心容易因上盖与下盖间的公差量过大而产生偏摆,偏摆的轴心在外转子转动时容易造成轴承的损坏,除了易产生不正常的震动与噪音,更降低了马达的性能,及缩短马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转子式马达与其组装方法,藉以降低传统上外转子式马达的组装公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其包含有一转子、一环形永久磁铁以及一定子。转子包含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含一底盘、一环形侧墙及一环形凸缘。环形侧墙围绕底盘。环形侧墙与底盘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环形凸缘自环形侧墙相对底盘的一侧向外延伸。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环形凸缘并覆盖容置空间。环形永久磁铁容置于容置空间并抵靠于环形侧墙,且被夹持于第一壳体的底盘与第二壳体之间。定子位于容置空间中。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一种外转子式马达的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环形永久磁铁紧配地压入一转子的一第一壳体中以抵紧该第一壳体的一环形内壁面;以及将该转子的一第二壳体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使得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共同夹持该环形永久磁铁。如前述所揭露的外转子式马达与组装方法,由于转子为两件式的结构,相较于传统采用三件式的转子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外转子式马达的零件数少,可大幅降低组装复杂度与组装公差。有助于减少转动不平衡的问题,以及降低动平衡校正的困难度。此外,环形永久磁铁不仅可抵靠于转子的环形侧墙,还可同时被转子的两个壳体夹持于之间,即环形永久磁铁可具有三个方向的抵紧限位,在此情况下,有助于降低环形永久磁铁的组装公差,且环形永久磁铁可无需以黏胶或黏着剂再辅以工具对位的方式即可直接固定于转子上。如前述组装流程所述,将环形永久磁铁直接压入第一壳体后,再将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即同时完成了定位、固定环形永久磁铁的动作。相较于传统采用多片式磁铁贴覆于转子的内壁面的手段,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永久磁铁的组装公差低,且组装不需要黏胶,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来对位,不仅降低材料成本,组装流程也得以简化,进而有助于缩短整体的组装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外转子式马达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的分解图;图4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外转子式马达沿5-5’剖面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外转子式马达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外转子式马达沿7-7’剖面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组装流程图;图9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组装扇叶的示意图;图10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组装另一种扇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外转子式马达10转子20环形永久磁铁20a、20b环形表面30定子40心轴50轴承60固定件90扇叶连接件91扇叶92扇叶连接件93扇叶95螺丝96螺丝110第一壳体110s1第一穿孔110s2第一轴承容置槽111底盘111s组装孔113环形侧墙113a环形内壁面114止挡段114a止挡面115环形凸缘115a第一接合面117第一定位结构131第二定位结构130第二壳体130s1第二穿孔130s2第二轴承容置槽130a第二接合面115s组装孔310定子架330绕线组1101容置空间1111组装面1151组装面C旋转轴G间距L1、L2距离S1~S2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照图1~3,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外转子式马达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的分解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外转子式马达1,可作为DC马达,其包含有一转子10、一环形永久磁铁20、一定子30、一心轴40、二轴承50及多个固定件60。具体来说,转子10包含有一第一壳体110及一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10的外形略成一锅状或碗状,或者说,第一壳体110为一个内周壁呈圆柱形且其一端具有开口的结构。环形永久磁铁2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容置空间1101中。定子30也容置于第一壳体110的容置空间1101中,其包含有定子架310及绕线组330。定子架310固设于心轴40。绕线组330缠绕于定子架310上。第二壳体130的外形略呈一圆盘状,且可经由固定件60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上,并覆盖第一壳体110的容置空间1101。而轴承50分别装设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中,且心轴40分别穿设这两个轴承50。进一步来看,请并同图2~3接续参阅图4~6,图4为图1的外转子式马达的转子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外转子式马达沿5-5’剖面线的剖视图,而图6为图5的外转子式马达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含有一底盘111、一环形侧墙113及一环形凸缘115。底盘111具有一第一穿孔110s1与一第一轴承容置槽110s2,第一穿孔110s1位于第一轴承容置槽110s2的一侧。第一轴承容置槽110s2用以容置其中一轴承50,心轴40的一端可旋转地穿设该轴承50与第一穿孔110s1。环形侧墙113围绕底盘111,环形侧墙113的环形内壁面113a与底盘111共同形成前述的容置空间1101,而环形凸缘115自环形侧墙113相对底盘111的一侧向外延伸。此外,环形凸缘115具有一第一接合面115a。值得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底盘111的周缘具有一止挡段114以衔接环形侧墙113。第二壳体130具有一第二穿孔130s1、一第二轴承容置槽130s2及一第二接合面130a。第二穿孔130s1对应于前述的第一穿孔110s1且位于第二轴承容置槽130s2的一侧,第二轴承容置槽130s2可用以容置另一轴承50,而心轴40的另一端可旋转地穿设该另一轴承50与第二穿孔130s1。第二接合面130a面向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接合面115a。第二壳体130可经由第二接合面130a对接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接合面115a以覆盖第一壳体110的容置空间110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第二壳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转子,其包含有:一第一壳体,包含一底盘、一环形侧墙及一环形凸缘,该环形侧墙围绕该底盘以与该底盘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环形凸缘自该环形侧墙相对该底盘的一侧向外延伸;以及一第二壳体,固定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环形凸缘并覆盖该容置空间;一环形永久磁铁,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抵靠于该环形侧墙,且被夹持于该第一壳体的该底盘与该第二壳体之间;以及一定子,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03 TW 1071001211.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转子,其包含有:一第一壳体,包含一底盘、一环形侧墙及一环形凸缘,该环形侧墙围绕该底盘以与该底盘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环形凸缘自该环形侧墙相对该底盘的一侧向外延伸;以及一第二壳体,固定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环形凸缘并覆盖该容置空间;一环形永久磁铁,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抵靠于该环形侧墙,且被夹持于该第一壳体的该底盘与该第二壳体之间;以及一定子,位于该容置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环形永久磁铁不经由黏胶直接抵靠于该环形侧墙的一环形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沿该转子的一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朝该环形永久磁铁施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凸缘具有一第一接合面接合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接合面,且该环形永久磁铁具有一环形表面与该第一接合面共平面,该环形表面与该第一接合面同时受该第二接合面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底盘具有一止挡段衔接该环形侧壁,该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守龙刘阳光彭麟雁张钰炯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