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60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具有一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容置空间中的一第一供电模组、一第二供电模组及一风扇,第一电源模组具有交错设置于不同风流路径上的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当开始运转时,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使外部空气流入该壳体内部,且空气的其中一风流路径仅流经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而空气的另一风流路径仅流经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使流入的空气能通过两个不同风流路径分别流经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与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提高散热效率。

Power Supply with Dislocation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源供应器,由指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的电源供应器。
技术介绍
在特定电源供应系统的应用中(例如ATS(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系统,以下简称ATS系统),为追求系统稳定度及可靠性,会提供两组以上电源。正常操作情况仅有一组电源动作,当系统发生需求时会切换由另一组电源供电。由于同一时间仅有单组电源动作,所有热损耗均只发生于此工作模组,亦即热源会集中于特定区域中,当热源集中于特定区域中时,将因散热不易且无法有效利用风流降低温度。请参考图7所示,为既有ATS系统的方块图,其包括一第一供电模组71、一第二供电模组72及一风扇73,其中,该第一供电模组71具有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11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12,该第二供电模组72也具有一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21及一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22,其中,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11、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21分别包含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前级处理器等主要元件,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12、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22分别包含直流对直流转换电路(DC/DC)及后级处理器等主要元件。又如图8所示,ATS系统在空间上的安排是令第一二供电模组71、第二供电模组72以其长度方向平行并排,第一供电模组71的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11和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12则在长度方向依序排列,第二供电模组72的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21和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22也在长度方向依序排列,而该风扇73(本图中未示)一般是设在该第一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12、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22的外侧,其产生的散热风流是由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吹向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由于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后级电源转换单元都存在工作时容易产生高温的元件,当风流流经这些发热元件可使其温度降低,但同时亦使风流本身温度上升,当风流温度愈高将使得散热效果愈不显著。以上述的ATS系统为例,如工作的是第一供电模组71,第二供电模组72闲置,则所有发热元件均集中于同一侧,而第一供电模组71、第二供电模组72入风口的温度虽然相同,但通过第一供电模组71的风流因先经过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712已挟带发热元件的热能,再经过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11时已无法对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711发挥散热作用,而影响整体而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ATS系统的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效果不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与一第一方向平行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沿该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一第二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与该第一供电模组并排,该第二供电模组也位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其中该第一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其中,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壳体的第一侧壁内侧,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壳体的第二侧壁内侧。由于该第一供电模组、该第二供电模组、及该风扇是沿该第一方向依序排列,因此当该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运作时,外部空气由该第一端与第二端进出壳体的容置空间,当第一供电模组工作,第二供电模组闲置时,第一供电模组的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分别位在不同的风流路径上,分别由通过的空气进行散热,藉由使工作中的供电模组其前级、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交错地位在不同风流路径上,得以可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配置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7是现有电源供应器的方块示意图。图8是现有电源供应器的风流示意图。符号说明:10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1110通风孔1120通风孔14第一供电模组141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42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5第二供电模组151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52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6风扇1601第一风流路径1602第二风流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自动切换开关(ATS)系统的电源供应器10,包含有一壳体11、一第一电源输入端口12A、一第二电源输入端口12B、一电源输出端口13、一第一供电模组14、一第二供电模组15及一风扇16。其中,该第一电源输入端口12A、一第二电源输入端口12B可为交流或直流电源输入端口。该壳体11具有与一第一方向X平行的一第一侧壁113、一第二侧壁114,该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14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0,且该壳体11沿该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端112。该第一第二电源输入端口12A、第二电源输入端口12B是设置于该壳体11的第一端111。该电源输出端口13是设置于该壳体11的第二端112。且该壳体11的第一端111、第二端112上分别形成多个通风孔1110、1120。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0在该第二端112和该第一端111之间分别构成一第一风流路径1601和一第二风流路径1602;该第一供电模组14是设置于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0中,且位于该壳体11的第二端112与第一端111之间。该第一供电模组14具有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41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42。该第二供电模组15是设置于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0中,且与该第一供电模组14并排,该第二供电模组15也位于该壳体11的第二端112与第一端111之间。该第二供电模组15具有一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51及一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52。该第一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41、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5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二电源输入端口12A、第二电源输入端口12B。其中,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41、该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52位于该第一侧壁113的内侧,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51、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42位于该第二侧壁114的内侧。再者,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41、该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52位于该第一风流路径1601上,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151、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142位于该第二风流路径1602上。该风扇16是设在该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0内,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16位于其第二端112上。由于该第一供电模组14、该第二供电模组15、及该风扇16是沿该第一方向X依序排列,因此当该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运作时,该风扇16开始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使外部空气由该壳体11的第一端111、第二端112进出容置空间110,而空气同时在该壳体11内沿该第一方向X的第一二风流路径1601、第二风流路径1602流动,当第一供电模组14工作,第二供电模组15闲置时,第一供电模组14的第一前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其具有与一第一方向平行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沿该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二端及一第一端;一第一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之间;一第二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与该第一供电模组并排,该第二供电模组也位于该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之间;其中该第一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其中,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第一侧壁的内侧,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第二侧壁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其具有与一第一方向平行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沿该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二端及一第一端;一第一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之间;一第二供电模组,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与该第一供电模组并排,该第二供电模组也位于该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之间;其中该第一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供电模组具有一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一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其中,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该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第一侧壁的内侧,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位于该第二侧壁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风扇,是设在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一第一电源输入端口,是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口与该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一第二电源输入端口,是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端,该第一电源输入端口与该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一电源输出端口,是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二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错位设计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电路板,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壁上;其中该第一供电模组的第一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该第二供电模组的第二后级电源转换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上;一第二电路板,是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设置于该壳体的一第二侧壁上;其中该第二供电模组的第二前级电源转换单元及该第一供电模组的第一后级电源转换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瑞阳叶政彦邱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