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变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34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5:54
本文公开的图形融合变换的处理技术,将原始图像中的某个物体的图像融合到模板图像中对应的物体图像上,在融合的过程中,利用像素权重图对各个像素进行融合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中,能够在较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物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到模板图像之中。

Image Fusion Trans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融合变换
技术介绍
随着一些图像处理的APP(应用程序)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中寻找乐趣,比如在拍摄的照片上加入一些装饰图案,或者将自己的形象嵌入到某个场景中,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多元化。一些用户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形象融入到其他形象中,在能够保留自己特征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形象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内容是为了以精简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公开的图形融合变换的处理技术,将原始图像中的某个物体的图像融合到模板图像中对应的物体图像上,在融合的过程中,利用像素权重图对各个像素进行融合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中,能够在较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物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到模板图像之中。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应用示例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之一的示意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一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二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之二的示意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三的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四的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五的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六的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七的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八的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九的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十的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图像处理的示例图像之十一的框图;图15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文中,术语“技术”可以指代例如(一个或多个)系统、(一个或多个)方法、计算机可读指令、(一个或多个)模块、算法、硬件逻辑(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和/或上述上下文以及在本文档通篇中所允许的(一项或多项)其它技术。本文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于:用户提供一幅原始图像并选择一幅模板图像,经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将原始图像中的某个物体的图像融合到模板图像中对应的物体图像上,并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中,能够在较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物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到模板图像之中。在较为常见的应用场景下,原始图像中的物体与模板图像中的物体为相同的物体。比如,用户提供的原始图像为用户的照片,模板图像为一幅动漫人物图像,用户将原始图像中的人脸融合到模板图像中动漫人物的人脸上,从而最终呈现具有模板图像的动漫风格又能具有用户人脸特征的动漫人物图像。上述的原始图像和模板图像可以是任意两张图像,对于图像本身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可以将上述的模板图像和原始图像进行互换,将模板图像中的物体图像融合到原始图像的对应物体图像上。因此,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下文中,将上述的原始图像称作第一图像,将上述的模板图像称作第二图像,相应地,第一图像中的物体及其图像称作第一物体和第一物体图像,第二图像中的物体及其图像称作第二物体和第二物体图像。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应用示例框图100,该图像处理设备101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设置于小型因素便携式(或移动)电子装置(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据助理(PDA)、个人媒体播放器装置、无线网络观看装置、个人头戴装置、专用装置或包括以上功能中的任何一个的混合装置)。图像处理设备101还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设置于包括膝上型计算机和非膝上型计算机配置这二者的个人计算机。另外,图像处理设备101还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设置于互联网中的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分布式服务器),也可以实现为基于云的服务器。图像处理设备101包括:第一图像处理模块102、第二图像处理模块103、像素权重图生成模块104、图像转换模块105以及图像融合模块106。该图像处理设备101用于实现将输入的第一图像107中的第一物体图像108融入到第二图像109中的第二物体图像110中,从而生成第三图像111,在第三图像111中,原来第二物体图像110的部分变成第一物体图像108和第二物体图像110融合后的第三物体图像112,其他部分保留原来第二图像109的图像。第一图像处理模块102和第二图像处理模块103分别对输入的第一图像107和第二图像109进行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抓取图像中的物体图像、标记图像中的特征点(landmark)、在图像的局部生成包围盒以获取某一图像的轮廓或者边界、提取图像中的局部图像、对图像进行校正、去除图像中的阴影等处理。像素权重图生成模块104用于根据预设的像素权重生成规则,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体现图像中各个像素的权重的像素权重图。像素权重图可以以灰度图的形式呈现,像素灰度值越高对应的权重越高,反之越低。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像素权重图可以体现出图像中的特征点的重要性,特征点对应的像素的权重值要高于特征点以外的像素的权重值。图像转换模块105可以进行以一幅图像为基准,对另一幅图像执行图像风格转换、颜色转换、仿射转换、轮廓调整转换等处理。图像融合模块106用于对输入的两幅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其中,在融合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像素权重图生成模块104中的各个像素的权重,来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下面来进一步介绍一下图像处理设备101执行图像处理的过程,如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之一的示意框图200,其包括如下的基本处理过程:S201:获取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物体图像和第一物体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内部特征点。该步骤的处理可以由第一图像处理模块102来执行。在上述步骤S201中,上述的第一内部特征点是用来标记该第一物体图像的主要特征的点,以人脸的图像为例,其内部特征点可以是体现人脸的五官的特征点,例如,可以通过几十个或者几百个特征点来体现其中眼睛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点的分布可以体现出眼睛的形状和大小,这些特征点对应的各个像素的属性值(本文中的属性值是像素的颜色参数、亮度值、灰度值等体现该像素特征的数值或者参数的总称)能够体现出眼睛的颜色、皮肤的纹理、光泽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通过确定第一内部特征点就抓住了第一物体图像的主要特征。第一内部特征点可以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指定的特征部位(例如五官)进行识别,并标记出主要的特征点。在上述步骤S201中,第一物体图像的获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物体图像和第一物体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内部特征点,并生成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在所述像素权重图中,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的权重高于非第一内部特征点的权重;获取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以所述第二物体图像作为风格基准模板,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风格转换;根据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物体图像和第一物体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内部特征点,并生成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在所述像素权重图中,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的权重高于非第一内部特征点的权重;获取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以所述第二物体图像作为风格基准模板,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风格转换;根据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和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边界,生成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在所述像素权重图中,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的权重值从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向所述边界呈减小趋势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权重图,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包括:根据所述像素权重图中各个点对应的权重,对第一物体图像和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各个像素进行融合,使得在融合后的各个像素中,权重越高的像素的属性值越接近所述风格转换后的第一物体图像的像素的属性值,权重越低的像素的属性值越接近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像素的属性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执行所述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内部特征点;根据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和所述第二内部特征点,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仿射转换,使得变换后的第一物体图像的第一内部特征点与第二物体图像中的第二内部特征点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风格转换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和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边界,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校正,使得所述第一物体图与标准物体图像模板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所述第二物体图像进行风格转换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第二内部特征点;根据所述第二内部特征点或者根据所述第二内部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边界,对所述第二物体图像进行校正,使得所述第二物体图与标准物体图像模板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风格转换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去除阴影的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之前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边界,对所述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轮廓调整,使得所述第二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轮廓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进行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物体图像进行融合之前包括:对所述风格转换后的所述第一物体图像进行颜色转换,使得所述第一物体图像的颜色分布与所述第二物体图像的颜色分布匹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体和所述第二物体为同类物体,在所述第二物体图像中,具有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位置上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内部特征点。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体图像和所述第二物体图像为人体脸部图像,所述第一内部特征点和所述第二内部特征点为人体脸部的五官对应的特征点。12.一种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物体图像和第一物体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内部特征点;第二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图像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烁陈鹏刘城城孙婷曹雨薇陈粤洋
申请(专利权)人: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