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725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货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式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包括回收槽、集水池、絮凝塔、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中间水槽及活性炭罐,集水池位于地下且进水口与回收槽的出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架空安装,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设于中间水槽下方,絮凝塔设于中间水槽的外侧地面上,活性炭罐设于中间水槽的内侧地面上,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分别通过提升泵与絮凝塔的进药口相连通,絮凝塔进水口与集水池出水口相连通,絮凝塔出水口与中间水槽进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出水口与活性炭罐进水口相连通,活性炭罐出水口与喷淋水进水总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节省空间,运营成本低且处理彻底。

A Sprinkler Water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货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货架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喷淋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及杂屑后再进行表面喷粉处理,而喷淋清洗需要大量的喷淋水,如果直接排掉,不仅造成能源浪费,企业成本提高,而且会对河流及土壤造成污染,破坏环境,现在虽然有部分企业对喷淋水进行处理,但是水处理系统一般采用平面布置,占用空间大,运营成本高,而且处理的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节省空间,运营成本低且处理彻底的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立体式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包括设于喷淋装置下方的回收槽、设于水处理间内的集水池、絮凝塔、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中间水槽及活性炭罐,所述集水池位于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且集水池的进水口与回收槽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水槽架空安装,所述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絮凝塔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外侧地面上,所述活性炭罐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内侧地面上,所述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分别通过提升泵与絮凝塔的进药口相连通,絮凝塔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絮凝塔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槽的进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的出水口与活性炭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活性炭罐的出水口与喷淋水进水总管相连通。进一步,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还设有污泥池,污泥池的进泥口与絮凝塔底部的排泥口相连通,污泥池的出泥口与板框压滤机相连通。进一步,絮凝塔内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溢流区、中和反应区、沉降区及底部的污泥储存区,聚铝槽与位于溢流区的进药口相连通,石灰槽及高分子槽与位于中和反应区的进药口相连通。进一步,沉降区卡装有倾斜的过滤板,过滤板的顶部与絮凝塔内壁卡装,过滤板的底部卡装于沉降区及污泥储存区之间的隔板上,所述隔板在过滤板底部与絮凝塔内壁之间的区域开设有污泥下落口,沉降区位于过滤板下方一侧的絮凝塔壁上设有絮凝塔出水口。进一步,中间水槽内铺设有蜂窝状过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保护的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喷淋装置的喷淋水收集到回收槽内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处理间的集水池内,然后再进入絮凝塔内,经过絮凝、中和、沉淀及过滤后泥水分离,经絮凝塔处理完的喷淋水再进入到中间水槽内进一步过滤沉淀,然后进入活性炭罐内经过活性炭过滤,进一步去除喷淋水中的有机杂质后进入到喷淋水进水总管内继续喷淋作业,使喷淋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杜绝直接外排,污染河流及土壤,并且喷淋水处理的比较彻底,而且整个水处理系统采用立体布置,将集水池设于水处理间地面下,中间水槽架空设置,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地面上,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运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收槽,2.喷淋水进水总管,3.板框压滤机,4.污泥池,5.集水池,6.活性炭罐,7.中间水槽,8.蜂窝状过滤网,9.絮凝塔,10.溢流区,11.中和反应区,12.沉降区,13.污泥下落口,14.过滤板,15.絮凝塔出水口,16.污泥储存区,17.高分子槽,18.聚铝槽,19.石灰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立体式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包括设于喷淋装置下方的回收槽1、设于水处理间内的集水池5、絮凝塔9、聚铝槽18、石灰槽19、高分子槽17、中间水槽7及活性炭罐6,所述集水池位于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且集水池的进水口与回收槽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水槽架空安装,所述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絮凝塔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外侧地面上,所述活性炭罐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内侧地面上,所述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分别通过提升泵与絮凝塔的进药口相连通,絮凝塔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絮凝塔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槽的进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的出水口与活性炭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活性炭罐的出水口与喷淋水进水总管2相连通。进一步,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还设有污泥池4,污泥池的进泥口与絮凝塔底部的排泥口相连通,污泥池的出泥口与板框压滤机3相连通。进一步,絮凝塔内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溢流区10、中和反应区11、沉降区12及底部的污泥储存区16,聚铝槽与位于溢流区的进药口相连通,石灰槽及高分子槽与位于中和反应区的进药口相连通。进一步,沉降区卡装有倾斜的过滤板14,过滤板的顶部与絮凝塔内壁卡装,过滤板的底部卡装于沉降区及污泥储存区之间的隔板上,所述隔板在过滤板底部与絮凝塔内壁之间的区域开设有污泥下落口13,沉降区位于过滤板下方一侧的絮凝塔壁上设有絮凝塔出水口15。进一步,中间水槽内铺设有蜂窝状过滤网8。喷淋装置的喷淋水收集到回收槽内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处理间的集水池内,然后再进入絮凝塔内,经过絮凝、中和、沉淀及过滤后泥水分离,经絮凝塔处理完的喷淋水再进入到中间水槽内进一步过滤沉淀,然后进入活性炭罐内经过活性炭过滤,进一步去除喷淋水中的有机杂质后进入到喷淋水进水总管内继续喷淋作业,使喷淋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杜绝直接外排,污染河流及土壤,并且喷淋水处理的比较彻底,而且整个水处理系统采用立体布置,将集水池设于水处理间地面下,中间水槽架空设置,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地面上,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运营成本。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还设有污泥池,污泥池的进泥口与絮凝塔底部的排泥口相连通,污泥池的出泥口与板框压滤机相连通,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压成泥饼,方便外运交与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杜绝外排,进一步保护环境。絮凝塔内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溢流区、中和反应区、沉降区及底部的污泥储存区,聚铝槽与位于溢流区的进药口相连通,石灰槽及高分子槽与位于中和反应区的进药口相连通,这样设置,在聚铝槽内加入聚合氯化铝,石灰槽内投加石灰粉,高分子槽内加入阴离子聚丙酰胺,喷淋水进入絮凝塔溢流区后,先开启聚铝槽的提升泵,进行絮凝处理,待混合液溢流至中和反应区后再开启石灰槽及高分子槽的提升泵,向中和区加入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内的药液,可以减少中和反应区石灰及高分子的用量,降低水处理运营成本且提高水处理效率。沉降区卡装有倾斜的过滤板,过滤板的顶部与絮凝塔内壁卡装,过滤板的底部卡装于沉降区及污泥储存区之间的隔板上,所述隔板在过滤板底部与絮凝塔内壁之间的区域开设有污泥下落口,沉降区位于过滤板下方一侧的絮凝塔壁上设有絮凝塔出水口,这样设置,经絮凝中和处理后的喷淋水经倾斜的过滤板过滤,污泥会沿着倾斜的过滤板到达底部经污泥下落口落到絮凝塔底部,并经排泥口进入污泥池内,经倾斜的过滤板过滤后的喷淋水会落到过滤板下方并经絮凝塔出水口排出至中间水槽内,进一步方便泥水分离。中间水槽内铺设有蜂窝状过滤网,可以对经絮凝塔处理的喷淋水进一步沉淀过滤,保证水质,采用蜂窝状过滤网,可以进一步增加过滤面积及过滤层,进一步提高处理水质。综上所述,本技术所保护的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节省空间,运营成本低且处理彻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式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喷淋装置下方的回收槽、设于水处理间内的集水池、絮凝塔、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中间水槽及活性炭罐,所述集水池位于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且集水池的进水口与回收槽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水槽架空安装,所述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絮凝塔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外侧地面上,所述活性炭罐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内侧地面上,所述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分别通过提升泵与絮凝塔的进药口相连通,絮凝塔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絮凝塔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槽的进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的出水口与活性炭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活性炭罐的出水口与喷淋水进水总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喷淋装置下方的回收槽、设于水处理间内的集水池、絮凝塔、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中间水槽及活性炭罐,所述集水池位于水处理间的地下部分且集水池的进水口与回收槽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水槽架空安装,所述聚铝槽、石灰槽及高分子槽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絮凝塔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外侧地面上,所述活性炭罐固定安装于中间水槽的内侧地面上,所述聚铝槽、石灰槽、高分子槽分别通过提升泵与絮凝塔的进药口相连通,絮凝塔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絮凝塔的出水口与中间水槽的进水口相连通,中间水槽的出水口与活性炭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活性炭罐的出水口与喷淋水进水总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淋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处理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顶力仓储货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