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08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应用开发领域,公开了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客户端包括:第一UI控制模块、第二UI控制模块和适配模块;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基于不同的UI框架开发得到;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包含:将要发送给对方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接收所述待发送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格式转换为所述对方可识别的格式,并将转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对方,保证UI界面的渲染效果,降低开发难度。

A Client for Cloud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应用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云应用的客户端。
技术介绍
云计算相关技术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由此衍生出了相关的技术,如云网吧、云桌面这类将主机部署于云端,以此让用户在享用高配置的应用体验时不必考虑用户终端设备的高配置要求。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基本都是需要借助用户终端设备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负责计算大量复杂的数据,并渲染至界面上,以此呈现出应用的各种UI界面。但云网吧、云桌面这类技术,是将这部分工作都交给云端的主机设备,这样一来,用户终端就需要同步呈现云端主机渲染后的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界面,而这个传输的过程通常需要借助相关协议实现,如SPICE协议。数据传输后,用户终端仍旧需要解析协议,才能同步渲染相关UI,这工作量、难度都很大,因此通常UI方面,会选择借助基于相关协议封装的跨平台UI框架,如SPICE-GTK。假设,把运行在用户终端上同步呈现云端主机界面的这部分模块称为client端,这类应用通常呈现模式如下:client端是直接同步的云端主机UI,那么通常运行在用户终端设备上的云网吧、云桌面应用会在client端外层再包裹一层UI控制层,用于操作各种业务需求,如管理用户可否使用client端的相关业务逻辑等等,假设把外层包裹的这层UI模块称为终端UI。之所以说这种应用模式,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已不适用的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都是只使用一套UI框架来进行界面的渲染。而如果仍旧只选择统一的一套UI框架来开发云应用类终端应用,那么有两个选择:1.选择基于协议的跨平台UI框架开发client端和终端UI;2.选择设备原生Native的UI框架开发client端和终端UI;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种模式由于使用的是跨平台的UI框架,那么跨平台的相关弊端也就都存在,如无法像原生UI框架那样实现炫酷的UI效果,UI渲染性能方面较弱等,如果产品对这方面有需求,这种方案就不适用。第二种模式是传统应用开发中选择最多的一种模式,都是借助系统原生的NativeUI框架绘制界面,但由于传统应用的界面数据来源通常都直接后端接口获取,开发上难度较低。但云网吧、云桌面这类应用都需要有一个client端,这个client的界面数据来源是基于相关协议传输,如SPICE协议,如果要基于相关协议使用原生NativeUI开发界面,等于是要自己做一套SPICE-GTK,难度和工作量都特别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使得UI界面的渲染效果好,还能降低工作量和开发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包括:第一UI控制模块、第二UI控制模块和适配模块;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基于不同的UI框架开发得到;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包含:将要发送给对方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接收所述待发送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格式转换为所述对方可识别的格式,并将转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对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云计算应用系统,所述系统包含云端主机,及通过互联网与所述云端主机进行交互的客户端,其中,所述客户端包含如上述的云应用的客户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建立由不同框架开发的UI控制模块,现有不同框架开发的UI控制模块无法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无法实现交互事件,本申请通过新增的适配模块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及转发,实现两个UI控制模块之间的数据可以互相识别,从而实现两个UI控制模块之间的事件交互,使得云应用的客户端可以采用不同框架开发得到的UI控制模块,不仅利于降低开发难度,还能提升云应用的客户端的UI渲染效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模块将操作系统生成的UI交互事件进行拦截,并将所述UI交互事件转发至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或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本实施例利用适配模块统一拦截交互事件并分发,实现对所有交互事件的集中管理。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模块在转发所述交互事件前,基于所述UI交互事件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接收者,所述目标接收者为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或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本实施例明确具体分发方式。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接收者对所述UI交互事件进行响应,若所述响应中包含UI控制模块间的通信需求,则所述目标接收者根据所述通信需求发送通信数据。本实施例明确还可以根据UI控制模块间的通信需求发送,实现UI控制模块的数据识别。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云应用的客户端中的业务需求基于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云应用的客户端与云端主机的交互基于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实现。本实施例明确两个UI控制模块的功能划分。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基于原生Native的UI框架开发得到,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采用基于协议的跨平台UI框架开发得到。本实施例明确两个UI控制模块分别的开发模式。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和所述适配模块采用分层模块的结构。本实施例明确适配模块和UI控制模块分层,简化开发过程。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和所述云端主机采用SPICE协议进行交互。作为进一步改进,还至少包括:第三UI控制模块,所述第三UI控制模块采用与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或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不同的框架开发得到;所述适配模块,在接收到待发送至所述第三UI控制模块的数据时,将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三UI控制模块可解析的格式的数据后,发送至所述第三UI控制模块。本实施方式明确在一个云应用的客户端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开发模式开发UI,实现更为灵活的UI开发。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云应用为云网吧或云桌面。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云应用的客户端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云应用的客户端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云应用的客户端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云应用的客户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云应用的客户端,基于云应用的新型应用场景,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开发模式,通过融合多种不同UI框架,建立不同UI框架之间的通信适配层,达到减少工作量、工作难度的同时,还能够根据产品需要实现炫酷的界面效果的目的。具体的说,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中,因为只存在客户端与后台交互的场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I控制模块、第二UI控制模块和适配模块;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基于不同的UI框架开发得到;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包含:将要发送给对方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接收所述待发送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格式转换为所述对方可识别的格式,并将转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对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I控制模块、第二UI控制模块和适配模块;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基于不同的UI框架开发得到;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包含:将要发送给对方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接收所述待发送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的格式转换为所述对方可识别的格式,并将转换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对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模块将操作系统生成的UI交互事件进行拦截,并将所述UI交互事件转发至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或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模块在转发所述交互事件前,基于所述UI交互事件的属性信息确定目标接收者,所述目标接收者为所述第一UI控制模块或所述第二UI控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收者对所述UI交互事件进行响应,若所述响应中包含UI控制模块间的通信需求,则所述目标接收者根据所述通信需求发送通信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应用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应用的客户端中的业务需求基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强庄伟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