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6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阀体以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阀体以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包括主阀腔;在所述主阀体的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可以减少接管的焊接操作以及焊接部位过多所存在的易受高压和震动而失效的潜在风险。

Solenoid switch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切换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切换阀。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
技术介绍
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常规的电磁四通阀一般可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其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11',阀体11'具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与高压区连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S(与低压区连接),与室内换热器30'连接的接管E以及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接管C;阀体11'两端设有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带动的滑块15'和活塞16',阀座13'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即导阀20'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的高压区连通;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在一种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在回复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位于左侧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接管E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C→室外换热器40'→节流元件60'→室内换热器30'→接管E→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e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使接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E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E→室内换热器30'→节流元件60'→室外换热器40'→接管C→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上述电磁四通阀适用于家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磁切换阀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比如在汽车空调的领域,也需要用到电磁切换阀来进行冷媒流向的切换,特别是汽车空调常用的二氧化碳冷媒,使用条件与普通家用空调不同,如果直接将上述电磁四通阀应用至汽车空调中,无法满足相应工作条件。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电磁切换阀,使其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冷媒的汽车空调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冷媒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电磁切换阀,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第一阀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阀体相配合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第二阀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阀体相配合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包括主阀腔;在所述主阀体的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细化,从而形成下列的技术方案,下述各技术特征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组合适用:所述主阀体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所述主阀体的内部直接成型或者加工成型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部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并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以及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部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并开设有第三导流道以及第四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四导流通道均由两条以上直线通道组合而成,所述直线通道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主阀体的第三流道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四导流通道与所述主阀体的第三流道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导流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主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均通过螺纹配合并实施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第一先导阀的第一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第二先导阀的第二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无需如
技术介绍
所记载的采用接管来连接,可以减少接管的焊接操作以及焊接部位过多所存在的易受高压和震动而失效的潜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3、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电磁切换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和先导阀。主阀1包括主阀体11,主阀体1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铸造或者锻造等方式经加工而成,主阀体11可以是一体结构,与先导阀配合固定,从而在主阀体的内部形成主阀腔111。并沿着主阀腔111向主阀体外部延伸出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位于同一侧,第一流道101则位于相反的一侧。其中,第一流道101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高压侧(即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第三流道103以与制冷系统中的低压侧(即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一侧)相通,这样,工作时第一流道101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高温高压,而第三流道103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相对低温低压。主阀体11采用金属材料成型并直接形成四个流道或经加工形成四个流道,与
技术介绍
相比,无需采用阀体与接管焊接的方式,减少了焊接部位受高压及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存在的失效隐患,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工作更为可靠。在主阀腔111,设置有与主阀体11固定连接的主阀座12,主阀座12相应地设置有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主阀座12具有可供滑块滑行的平坦部124,上述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均贯穿平坦部124,并分别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阀体(211)以及与所述第一阀体(211)相配合的第一线圈(212),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阀体(311)以及与所述第二阀体(311)相配合的第二线圈(312),所述第一阀体(211)包括第一导流部(2113),所述第二阀体(311)包括第二导流部(3113);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11),所述主阀体(11)包括主阀腔(111);在所述主阀体(11)的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所述第一导流部(2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3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阀体(211)以及与所述第一阀体(211)相配合的第一线圈(212),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阀体(311)以及与所述第二阀体(311)相配合的第二线圈(312),所述第一阀体(211)包括第一导流部(2113),所述第二阀体(311)包括第二导流部(3113);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11),所述主阀体(11)包括主阀腔(111);在所述主阀体(11)的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所述第一导流部(2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3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采用压配并焊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11)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所述主阀体(11)的内部直接成型或者加工成型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所述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流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