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724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阀芯复位、响应速度更快的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轴向前后两端贯穿并内设有阀芯,所述主阀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主阀体侧壁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和进气口均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口与气源间设有通断阀,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后移动,以使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前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进气口或出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真空发生器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高效、清洁、小型的真空元器件,真空发生器的传统用途是与吸盘配合以进行各种物料的吸附,以便于物料的搬运和固定。现有真空发生器多通过开关阀体实现气路的切换通断,现有开关阀体的阀芯移动阻力较高,使得开关阀体响应较慢、通断切换较慢;且现有阀体内的阀芯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需要设置更多零部件和气路以使阀芯复位以实现主气路的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阀芯复位、响应速度更快的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轴向前后两端贯穿并内设有阀芯,所述主阀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主阀体侧壁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和进气口均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口与气源间设有通断阀,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后移动,以使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前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轴向前后两端贯穿并内设有阀芯,所述主阀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主阀体侧壁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和进气口均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口与气源间设有通断阀,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后移动,以使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前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进气口或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轴向前后两端贯穿并内设有阀芯,所述主阀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主阀体侧壁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和进气口均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一气口与气源间设有通断阀,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后移动,以使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当阀芯沿主阀体向前移动,所述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进气口或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与主阀体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轴向位移限位结构,所述轴向位移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阀芯前后移动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气路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沿轴向至少包括阀芯一段、阀芯二段和阀芯三段,所述主阀体沿轴向至少包括阀体一段、阀体二段、阀体三段、阀体四段、阀体五段和阀体六段,所述阀体一段位于主阀体前端,所述阀体一段内设有滑块,滑块直径大于所述阀芯前端直径及阀体二段内径,所述阀芯一段始终位于阀体二段、阀体三段、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斌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艾迪贝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