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反馈稠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44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稠油开采的液压反馈稠油泵,由泵筒、柱塞、出油阀罩、进油阀、压紧接头、密封短节及长光杆组成。其泵筒与密封短节之间装有一个进油阀,阀体在其内外圆之间分布多个平行于轴线的进油孔;阀体的内圆上装有密封短节,其上端有多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矩形槽;该泵下端装有光滑实心柱体的长光杆。这种泵不仅可使进油通道扩大,减小了进油阻力,且避免抽油杆发生弯曲,又因泵体较短,便于运输和现场作业。(*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稠油泵,用于稠油井,尤其适用于蒸汽热力开采的稠油井中。目前国内使用的一种液压反馈稠油泵,底部没有固定凡尔,上、下各有一个长度相等,内径相异的泵筒和长度相等,外径相异的活塞,两活塞之间有一细长空心杆,两游动阀之间开有侧向通孔,该通孔与两泵筒之间的环形腔连通。这种泵能实现注蒸汽后不起出抽油管柱就可以抽油,且下行程具有液压反馈作用。但是它的进油通道是下活塞内腔和空心杆内孔,由于下活塞内腔和空心杆内孔直径很小,且进油通道过长(进油通道长度大于泵的冲程长度加活塞长度),使井液进入泵的环形腔时阻力大,不仅影响转抽后连喷带抽的效果,还影响泵的充满度,使泵效降低。又因泵的环形腔下端存在一个液体静止区,油中含沙容易沉淀,造成砂卡。两活塞进入泵筒时,因活塞是空心的,对中斜面较小,使对中性不理想,容易造成空心杆弯曲。这种泵还因泵体过长,分上、下两部分,还需现场对接,给运输和作业带来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深井泵,不仅保持上述泵的液压反馈作用和不起抽油管柱就可进行泵抽的优点,而且要克服上述泵进油阻力大的缺点,以及抽油过程中砂卡、柱塞进入泵筒时对中性差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稠油开采的液压反馈稠油泵,主要由泵筒(3)、柱塞上接头(4)、柱塞(5)、出油阀罩(6)、球座付(7)、进油阀(8)、压紧接头(9)、密封短节(20)及长光杆(22)组成,其特征在于:A.泵筒(3)与密封短节(20)之间装有一个 由耐高温材料构成的进油阀(8),其阀体(11)在其内圆外圆之间分布多个平行于轴线的进油孔(16),进油孔(16)内依次装有钢球(12)、球座(13)、耐高温密封件(14)、压环(15);阀体(11)的下端外圆上装有压帽(17);阀体(11)的下端外圆和下端内圆是互为反旋螺纹;B.密封短节(20)装在阀体(11)的内圆上,其长度为0.5-1.2米,密封短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明尹郑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石油勘探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