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17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塔身,所述的塔身的中部设置有进烟通道,塔身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进烟通道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烟气由进烟通道进入塔身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最后由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多级烟气除硫装置,能够实现了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深度去除,达到更高的除尘脱硫效果,解决了目前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难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硫塔还能够结合燃煤锅炉运行工况进行除尘脱硫的调节,节省了运行成本。

A Composite Zon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环保部在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个主要的污染源方面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尤其是部分省要求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到达超低排放的标准,分别为:5mg/Nm3、35mg/Nm3、50mg/Nm3。烟气污染物治理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形成多元化的脱硫除尘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但是大多数脱硫除尘排放技术路线存在着设备资金投入高,运行费用高、维修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结构复杂、除尘脱硫不达标等诸多问题,经检索国内文献,发现有最新的脱硫除尘设备,专利号:2016107066969,专利名称:一种超低排放脱硫除尘旋流托盘喷射塔,此设备的确是在脱硫除尘
有质的飞跃,但是由于结构设计原因,不能保证进入脱硫塔内的高温烟气完全处理。在这种形式下,环保企业必须改进技术,以达到国家要求,分区复合除尘脱硫塔是为了解决了烟气除尘、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中烟尘和二氧化硫深度去除而研发的产品,分区复合除尘脱硫塔有效解决了目前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难题,还具有结构设计精巧、制作简单、可使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深度去除,达到更高的除尘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硫效果好的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包括塔身,所述的塔身的中部设置有进烟通道,塔身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进烟通道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烟气由进烟通道进入塔身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最后由排气口排出。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的横向隔板的中部设置有过烟筒,所述的过烟筒的下侧伸入至浆液反应装置内,过烟筒的上部与横向隔板的上侧连通,所述的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横向隔板靠近进烟通道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设置在横向隔板远离进烟通道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包括花板和若干鼓泡管,所述的花板设置在横向隔板的下侧,且与横向隔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花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鼓泡管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的鼓泡管固定连接在相应的通孔内,且所有鼓泡管均伸入至浆液反应装置内,所述的浆液反应装置包括填充在塔身底部的除硫浆液,所述的过烟筒的下端和所有鼓泡管的下端均浸入到除硫浆液内。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浆液反应装置还包括氧化装置和脉冲搅拌装置,所述的氧化装置和脉冲搅拌装置均位于除硫浆液内。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鼓泡管的下端伸入至除硫浆液的深度为50-300mm。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除雾装置包括两组沿出烟方向依次排列的除雾器。作为优化,本技术所述的塔身为圆柱体,所述的塔身的中部设置有检修仓门,所述的检修仓门为与塔身外径相匹配的弧形板,检修仓门的一侧与塔身铰接,检修仓门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部件,所述的锁紧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检修仓门上的锁紧杆和设置在塔身上的锁紧槽,所述的锁紧杆的转动平面垂直于竖直平面,检修门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排放的高温烟气首先进入至进烟通道内,进烟通道内的第一喷淋装置对烟气进行喷淋降温,烟气经过降温后进入至塔身内,经过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对烟气进行大面积喷淋,将大颗粒烟尘携带水珠落入至除硫浆液内,剩余烟气由于气压作用从花板的通孔内进入至鼓泡管内,鼓泡管的下部伸入至除硫浆液内,烟气在从鼓泡管进入至除硫浆液中时产生气泡,并在除硫浆液的液面形成气泡层,烟气内的硫化等酸性气体在除硫浆液中以及气泡层中与除硫浆液进行中和反应,大小颗粒烟尘均沉淀在除硫浆液内,烟气经过烟筒上升至除雾装置内,烟气中夹杂的水汽、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气等等经过除雾器后,干燥洁净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本技术设置有多级烟气除硫装置,能够实现对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深度去除,达到更高的除尘脱硫效果,解决了目前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难题,本技术脱硫塔还能够结合燃煤锅炉运行工况进行除尘脱硫的调节,节省了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图3为检修仓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塔身,2、除雾器,3、横向隔板,4、过烟筒,5、花板,6、鼓泡管,7、除硫浆液,8、脉冲搅拌装置,9、氧化装置,10、第一喷淋装置,11、第二喷淋装置,12、检修仓门,13、锁紧杆,14、锁紧槽,1-1、排气口,1-2、进烟通道,5-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的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包括塔身1,所述的塔身1的中部设置有进烟通道1-2,塔身1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1-1,所述的进烟通道1-2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10,所述的塔身1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11、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所述的除雾装置包括两组沿出烟方向依次排列的除雾器2,所述的除雾器2为湿法脱硫中常用除雾装置,用于去除残留的水汽、硫酸和硫酸盐等雾气,烟气由进烟通道1-2进入塔身1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喷淋装置11、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最后由排气口1-1排出。所述的塔身1内设置有横向隔板3,所述的横向隔板3的中部设置有过烟筒4,所述的过烟筒4的下侧伸入至浆液反应装置内,过烟筒4的上部与横向隔板3的上侧连通,所述的第二喷淋装置11设置在横向隔板3靠近进烟通道1-2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设置在横向隔板3远离进烟通道1-2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包括花板5和若干鼓泡管6,所述的鼓泡管为现有技术,鼓泡内设置有至少一条鼓泡通道,所述的花板5设置在横向隔板3的下侧,且与横向隔板3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花板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鼓泡管6一一对应的通孔5-1,所述的鼓泡管6固定连接在相应的通孔5-1内,且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所述的塔身的中部设置有进烟通道,塔身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进烟通道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烟气由进烟通道进入塔身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最后由排气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所述的塔身的中部设置有进烟通道,塔身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进烟通道内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烟气由进烟通道进入塔身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喷淋装置、鼓泡装置、浆液反应装置和除雾装置,最后由排气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分区烟气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的横向隔板的中部设置有过烟筒,所述的过烟筒的下侧伸入至浆液反应装置内,过烟筒的上部与横向隔板的上侧连通,所述的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横向隔板靠近进烟通道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设置在横向隔板远离进烟通道的一侧,所述的鼓泡装置包括花板和若干鼓泡管,所述的花板设置在横向隔板的下侧,且与横向隔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花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与鼓泡管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的鼓泡管固定连接在相应的通孔内,且所有鼓泡管均伸入至浆液反应装置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鹏刘建勋王磊程科张恒贺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