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02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体,灌流器本体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内筒与外筒,所述内筒的上端与下端均为开放端,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血液进口与所述内筒连通,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外部,所述外筒的下端为开放端,上端为封闭端,所述外筒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不接触,上端与所述内筒的上端不接触,所述灌流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恒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血液灌流器通过在灌流器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内筒与外筒,血液的运动路径为血液进口到内筒体到外筒体到容纳腔,大大增加了血液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吸附剂的吸附效率。

A New Type of Hemoper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
技术介绍
血液灌流器,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药物中毒、尿毒症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以及免疫领域致病因子的吸附。现在大多采用使血液从下端入口进入血液灌流器,并从上端出口流出的方式,使血液受血液灌流器内的吸附剂吸附有毒的物质,从而完成血液的净化过程。现有的血液灌流器,血液在灌流器内部的运动路径为直线运动,血液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短,当血液的流量较大时,血液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时间短,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无法被吸附剂充分的吸附,从而降低了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有效吸附性;同时,在气温较低或气温较高的情况小,血液的流动性能均不同,均会影响到血液的吸附效果。气温过低,血液会在血液灌流器内发生凝固,影响吸附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血液灌流器吸附效果差、吸附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体、上端盖、下端盖、吸附剂,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灌流器本体的两端,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血液进口,所述上端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体、上端盖、下端盖、吸附剂,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灌流器本体的两端,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血液进口,所述上端盖上设有血液出口,所述灌流器本体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吸附剂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内筒与外筒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筒的上端与下端均为开放端,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血液进口与所述内筒连通,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外部,所述外筒的下端为开放端,上端为封闭端,所述外筒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不接触,上端与所述内筒的上端不接触,所述灌流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恒温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体、上端盖、下端盖、吸附剂,所述上端盖、下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灌流器本体的两端,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血液进口,所述上端盖上设有血液出口,所述灌流器本体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吸附剂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内筒与外筒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筒的上端与下端均为开放端,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血液进口与所述内筒连通,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外部,所述外筒的下端为开放端,上端为封闭端,所述外筒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不接触,上端与所述内筒的上端不接触,所述灌流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恒温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外筒、容纳腔的截面直径之比为1: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筒的上端。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汉刘庆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立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