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输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986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输液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置向外凸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空气过滤膜封闭,排气口的端部设置密封圈,排气口上旋接一盖住所述排气口的开口端的排气盖,且排气盖旋紧时排气盖的端部不突出于瓶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盖的靠近盖底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排气盖上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均匀排布。上述的排气输液瓶,具有自动排气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

An Exhaust Infusion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输液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输液瓶。
技术介绍
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保证输液的安全和顺畅,需在输液时进行排气,进而通常需要在输液瓶或输液器上设置有排气装置,但由于增加排气装置会增加使用成本,所以不是所有的输液瓶和输液器上都设置排气装置的,这就为输液带来了不便。现有的输液器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的,而输液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回收使用,因此,如果能设计一种能自动排气,且成本又相对较低的输液瓶,则能为输液的医护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排气输液瓶,具有自动排气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一种排气输液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置向外凸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空气过滤膜封闭,排气口的端部设置密封圈,排气口上旋接一盖住所述排气口的开口端的排气盖,且排气盖旋紧时排气盖的端部不突出于瓶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盖的靠近盖底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排气盖上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均匀排布。在瓶体底部的凹腔内设置排气口并通过排气盖密封,在倒装输液瓶进行输液时,向松开排气盖的方向旋出排气盖,排气盖的盖底脱离密封,使排气盖侧壁上的排气孔与排气口连通,进而可以对瓶体进行有效排气,且通过空气过滤膜的过滤效果,保证排气的卫生和安全;并且,因排气孔螺旋排布,其与排气口连通的数量会随着排气盖旋出长度的增加,反之减少,从而实现了排气口开度大小的调节,可以视不同的输液情况旋动排气盖调节开度,适应性的改变排气速率,适用性更强。同时,排气口和排气盖配合排气的设计,结构简单,不会影响输液瓶的回收利用,又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能有效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的端部设置倒角,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倒角面上。使密封圈可以抵靠排气盖侧壁和盖底之间的转角,与两个面进行有效接触,排气盖旋紧之后的密封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保证。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盖的内螺纹设置在靠近排气盖开口端的侧壁上。只在排气盖的开口一段设置内螺纹,避免在旋出排气盖时内螺纹接触密封圈将其划伤而影响密封效果,保证输液瓶多次回收时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膜的外表面与排气口的端部平齐。使排气盖在原始的拧紧状态下,空气过滤膜与排气盖的盖底接触对其形成支撑,避免输液瓶在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向外挤压空气过滤膜而对其造成破坏。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内设置一筛板,所述筛板与空气过滤膜的内表面接触。筛板上的筛孔能保留排气口的通气能力,同时通过筛板对空气过滤膜的内表面进行支撑,避免输液瓶在内部负压的情况下向内吸扯空气过滤膜而对其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排气输液瓶,具有自动排气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瓶体底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排气口和排气盖配合的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瓶体,11-凹腔,12-排气口,121-倒角,13-空气过滤膜,14-密封圈,15-排气盖,151-排气孔,152-内螺纹,16-筛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输液瓶,包括:瓶体10,瓶体10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腔11,凹腔11的底部设置向外凸出的排气口12,排气口12与瓶体10的内腔连通,以便连通外界排气;排气口12通过空气过滤膜13封闭,以对进出排气口12的空气进行过滤,保证排气的卫生和安全;排气口12的端部设置密封圈14,并在排气口12上旋接一个能够盖住排气口12的开口端的排气盖15,该排气盖15旋紧时,排气盖15通过密封圈14与排气口12密封配合,保证瓶体10的气密性,且此时排气盖15的端部不突出于瓶体10的底部,以便瓶体10的放置和运输;排气盖15的靠近盖底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51,排气盖15反向旋出时,排气盖15的盖底脱离密封圈14,使排气盖15侧壁上的排气孔151与排气口12连通,进而可以对瓶体10进行有效排气,且多个排气孔151沿排气盖15上内螺纹152的螺旋线方向均匀排布进而排气孔151与排气口12连通的数量会随着排气盖15旋出长度的增加,反之减少,从而实现了排气口12开度大小的调节,可以视不同的输液情况旋动排气盖15调节开度,适应性的改变排气速率,适用性更强。通过排气口12和排气盖15配合排气的设计,结构简单,不会影响输液瓶的回收利用,又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能有效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同时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将排气口12的端部设置倒角121,并将密封圈14设置在倒角121的面上,进而在排气盖15旋紧时,密封圈14可以抵靠排气盖15侧壁和盖底之间的转角,与两个面进行有效接触,排气盖15旋紧之后的密封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并且,为保证上述的输液瓶能够多次回收使用,排气口12处的结构也需要保证多次使用而不损坏,进而需要对其相关结构进行保护。具体的,首先,排气盖15的内螺纹151仅设置在靠近排气盖15开口端一段的侧壁上,这样可以避免在旋出排气盖15时,内螺纹151接触密封圈14将其划伤而影响密封效果,保证输液瓶多次回收时密封圈14仍能保持有效的密封效果。其次,将空气过滤膜13的外表面与排气口12的端部平齐,使排气盖15在原始的拧紧状态下,空气过滤膜13与排气盖15的盖底接触对其形成支撑,避免输液瓶在受压等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向外挤压空气过滤膜13而对其造成破坏;同时,在排气口12内设置一筛板16,筛板16上的筛孔能保留排气口12的通气能力,而筛板16与空气过滤膜13的内表面接触,对空气过滤膜13的内表面形成支撑,避免输液瓶在内部负压的情况下向内吸扯空气过滤膜13而对其造成破坏,双向保证空气过滤膜13的安全,保证其在多次使用的情况下都不会损坏,维持输液瓶多次回收使用的属性。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排气输液瓶,具有自动排气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能降低输液瓶的使用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输液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置向外凸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空气过滤膜封闭,排气口的端部设置密封圈,排气口上旋接一盖住所述排气口的开口端的排气盖,且排气盖旋紧时排气盖的端部不突出于瓶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盖的靠近盖底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排气盖上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均匀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输液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设置向外凸出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空气过滤膜封闭,排气口的端部设置密封圈,排气口上旋接一盖住所述排气口的开口端的排气盖,且排气盖旋紧时排气盖的端部不突出于瓶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盖的靠近盖底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多个所述排气孔沿排气盖上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均匀排布。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李亮亮唐艳熊心陈萍张贵欣叶思贤龙醒刘盼程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