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56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包括针座、针管,针管的前端设有楔形针尖,针座的后端设有滑套,滑套内设有拉管,拉管的前端固定有吸管,吸管的前端设有吸孔,拉管的后端与螺套螺纹连接,螺套的后端设有连接套,连接套与三通冲洗器连接,拉管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环,拉管的外侧位于限位凸环与滑套前端之间的部位设有压簧;三通冲洗器包括基套、芯座,基套的侧面设有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进液孔、吸液孔的外端均设有快速接头,芯座与基套之间转动连接,芯座内设有T形通道,基套的侧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长槽孔,芯座的侧面固定有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利于手术顺畅进行的有益效果。

A thyroid puncture a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
技术介绍
甲状腺结节和囊肿时,必须使用穿刺针对甲状腺结节穿刺,以获得病理标本,从而便于进行诊断或对囊液提取进行治疗,甲状腺穿刺针是一种重要的甲状腺诊治用医疗设备。然而目前常见的操作是,穿刺针穿刺到位后,通过注射装置与穿刺针的尾端连接进行注射,注射好之后,将注射装置与穿刺针分离,然后将吸引装置与穿刺针的尾端连接吸取囊液,然而整个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注射装置、吸引装置与穿刺针之间交替连接使用,这会增大操作难度,一方面容易引起穿刺针的针头在组织内移动,造成甲状腺损伤,另一方面,操作繁琐会增加失误,不利于手术的顺畅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该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使用时无需切更换注射装置、吸引装置,不会因为频繁更换设备而造成损伤,使用更加方便安全,有利于手术顺畅进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包括针座、与针座前端固定的针管,所述针管的前端设有楔形针尖,所述针座的后端设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内设有拉管,所述拉管的前端固定有吸管,所述吸管与针管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吸管的前端设有吸孔,所述拉管的后端与螺套螺纹连接,所述螺套的后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三通冲洗器连接,所述拉管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环,所述拉管的外侧位于限位凸环与滑套前端之间的部位设有压簧;所述的三通冲洗器包括基套、设在基套内的芯座,所述基套的侧面设有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所述的连接套与出液孔连接,所述进液孔、吸液孔的外端均设有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轴线同轴,所述吸液孔的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的芯座与基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芯座内设有T形通道,所述基套的侧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长槽孔,所述芯座的侧面固定有手柄,手柄的外端从长槽孔处伸出基套外。使用前,进液孔外端的快速接头与注射装置上的管道连接,吸液孔外端的快速接头与吸引装置上的管道连接连接;使用时,通过手指握持滑套,将滑套向前推动一段距离(通常为3mm-5mm),此时针座、针管同步向前移动一段位移,吸管完全缩入针管内,然后将针管刺入甲状腺内,刺入后松开滑套,滑套以及针管、针座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一段位移复位,此时吸管的头部完全露出楔形针尖外部,转动手柄,使得T形通道的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液孔、出液孔,T形通道的侧通道被基座的内壁封闭,然后通过注射装置向甲状腺内注入药剂,注射完成后,停止注射,通过手柄将芯座转动一个角度,使得T形通道的直通道的一端与吸液孔连通,T形通道的侧通道的外端与出液孔连接,然后直接打开吸液装置进行吸液;该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能稳定的刺入甲状腺内,使用方便安全,无需频繁更换注射装置、吸液装置,有利于手术顺畅进行。作为优选,所述滑套与针座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套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分布的限位槽,所述拉管的侧面设有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销。通过限位槽、限位销用于限位滑套的移动,使得滑套只能沿着轴向运动而不会发生周向旋转,防止刺入甲状腺时楔形针尖发生旋转而破坏组织,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吸管的前端侧面设有辅助吸孔。辅助吸孔与吸孔配合,有利于顺畅注射和吸液。作为优选,所述芯座与基座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所述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的内端均位于两道密封圈之间。密封圈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芯座与基座之间的预紧力,使得手柄转动一个角度后能自动定位,防止芯座与基座之间自由转动。因此,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利于手术顺畅进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刺入甲状腺前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刺入甲状腺后并开始注射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注射后开始吸取囊液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三通冲洗器的侧视图。图中:针座1、针管2、楔形针尖3、滑套4、限位槽40、拉管5、限位凸环50、限位销51、吸管6、吸孔7、辅助吸孔8、螺套9、连接套10、三通冲洗器11、基套100、芯座101、进液孔102、出液孔103、吸液孔104、压簧12、快速接头13、T形通道14、直通道140、侧通道141、长槽孔15、手柄16、密封圈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包括针座1、与针座前端固定的针管2,针管的前端设有楔形针尖3,针座的后端设有滑套4,滑套与针座螺纹连接,滑套内设有拉管5,拉管的前端固定有吸管6,吸管与针管之间间隙配合,吸管的前端设有吸孔7,吸管的前端侧面设有辅助吸孔8,拉管的后端与螺套9螺纹连接,螺套的后端设有连接套10,连接套与三通冲洗器11连接,拉管5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环50,拉管的外侧位于限位凸环与滑套前端之间的部位设有压簧12;如图4所示,滑套4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分布的限位槽40,拉管5的侧面设有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销51。如图3和图5所示,三通冲洗器11包括基套100、设在基套内的芯座101,基套的侧面设有进液孔102、出液孔103、吸液孔104,连接套10与出液孔102连接,进液孔、吸液孔的外端均设有快速接头13,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轴线同轴,吸液孔的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垂直,芯座与基套之间转动连接,芯座内设有T形通道14,T形通道14包括直通道140和侧通道141,基套的侧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长槽孔15,芯座的侧面固定有手柄16,手柄的外端从长槽孔处伸出基套外,芯座与基座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17,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的内端均位于两道密封圈之间。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原理如下:使用前,进液孔外端的快速接头与注射装置上的管道连接,吸液孔外端的快速接头与吸引装置上的管道连接连接;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手指握持滑套,将滑套向前推动一段距离(通常为3mm-5mm),此时针座、针管同步向前移动一段位移,吸管完全缩入针管内,然后将针管刺入甲状腺内,刺入后松开滑套,滑套以及针管、针座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一段位移复位,此时吸管的头部完全露出楔形针尖外部,如图2所示,转动手柄,使得T形通道14的直通道140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液孔、出液孔,T形通道的侧通道141被基座的内壁封闭,然后通过注射装置向甲状腺内注入药剂,注射完成后,停止注射;如图3所示,通过手柄将芯座转动一个角度,使得T形通道的直通道140的一端与吸液孔连通,T形通道的侧通道141的外端与出液孔连接,然后直接打开吸液装置进行吸液;该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能稳定的刺入甲状腺内,使用方便安全,无需频繁更换注射装置、吸液装置,有利于手术顺畅进行。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包括针座、与针座前端固定的针管,所述针管的前端设有楔形针尖,其特征是,所述针座的后端设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内设有拉管,所述拉管的前端固定有吸管,所述吸管与针管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吸管的前端设有吸孔,所述拉管的后端与螺套螺纹连接,所述螺套的后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三通冲洗器连接,所述拉管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环,所述拉管的外侧位于限位凸环与滑套前端之间的部位设有压簧;所述的三通冲洗器包括基套、设在基套内的芯座,所述基套的侧面设有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所述的连接套与出液孔连接,所述进液孔、吸液孔的外端均设有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轴线同轴,所述吸液孔的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的芯座与基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芯座内设有T形通道,所述基套的侧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长槽孔,所述芯座的侧面固定有手柄,手柄的外端从长槽孔处伸出基套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状腺穿刺吸引器,包括针座、与针座前端固定的针管,所述针管的前端设有楔形针尖,其特征是,所述针座的后端设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内设有拉管,所述拉管的前端固定有吸管,所述吸管与针管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吸管的前端设有吸孔,所述拉管的后端与螺套螺纹连接,所述螺套的后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三通冲洗器连接,所述拉管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环,所述拉管的外侧位于限位凸环与滑套前端之间的部位设有压簧;所述的三通冲洗器包括基套、设在基套内的芯座,所述基套的侧面设有进液孔、出液孔、吸液孔,所述的连接套与出液孔连接,所述进液孔、吸液孔的外端均设有快速接头,所述进液孔与出液孔的轴线同轴,所述吸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勇朱国锋朱国华张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桐庐医达器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