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85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40
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包括套管、内镜、活检钳以及负压吸附装置;所述内镜包括内镜伸入端、内镜连接管、内镜观察端;所述活检钳包括活检钳头、活检钳连接管以及活检钳控制手柄;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气管、连接软管、活塞式吸气泵,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相连;所述内镜连接管、活检钳连接管以及连接软管安装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内镜伸入端、活检钳头以及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内镜观察端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式吸气泵以及所述活检钳控制手柄与所述内镜观察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降低病灶剥离操作的难度。

A New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
技术介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黏膜下良性病变或早期癌性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具有创伤小,治疗成本低的特点,成功整块切除病变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同时又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外科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该方法在切除病灶过程中需要不断将切口撑开,以便进行更进一步的切除。但现有内镜黏膜下剥离器材的切口撑开是借用内镜前端的圆筒形透明帽顶住周边组织的方式撑开,对内镜操作要求高,且病灶处于自由下垂状态,会随重力作用移动,因此很难将切口完美撑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来实现对内镜操作中添加“第二只手”,以更好的固定和撑开已剥离的病变,大大降低后续病变剥离的操作难度和耗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内镜、活检钳以及负压吸附装置;所述内镜包括内镜伸入端、内镜连接管、内镜观察端;所述活检钳包括活检钳头、活检钳连接管以及活检钳控制手柄;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气管、连接软管、活塞式吸气泵,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相连;所述内镜连接管、活检钳连接管以及连接软管安装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内镜伸入端、活检钳头以及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内镜观察端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式吸气泵以及所述活检钳控制手柄与所述内镜观察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套管采用软质材质,内部沿轴向设置三个贯穿孔,所述内镜连接管、活检钳连接管、连接软管分别穿过所述三个贯穿孔;其中,所述内镜连接管固定于其所在的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活检钳连接管以及连接软管可沿它们所在的所述贯穿孔轴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内镜伸入端在所述套管中伸出长度不超过所述活检钳头以及所述吸气管的伸出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可从所述连接软管上拆下更换,为一次性用品。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管口内部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锥形凸起使得所述吸气管管口呈内锥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操作病灶方式撑开切口,通过负压吸附装置与病灶周边组织的牵扯将病灶部位拉起,从而方便活检钳进行剪切,降低了操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吸气管与连接软管连接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截面图图中:1套管,2活检钳头,3内镜伸入端,4吸气管,5活检钳控制手柄,6连接软管,7活检钳连接管,8内镜连接管,9内镜观察端,10活塞式吸气泵,10a活塞,10b气泵缸,10c活塞手柄,11吸气单向阀,12排气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包括套管1、内镜、活检钳以及负压吸附装置。所述内镜包括内镜伸入端3、内镜连接管8以及内镜观察端9;所述活检钳包括活检钳头2、活检钳控制手柄5以及活检钳连接管7;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气管4、连接软管6以及活塞式吸气泵10。所述吸气管4通过连接软管6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10连接,所述连接软管6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10连接处的内部设置有吸气单向阀11,所述活塞式吸气泵10与所述连接软管6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排气单向阀12。通过活塞手柄10c拉动活塞10a,此时吸气单向阀11打开,排气单向阀12关闭;通过活塞手柄10c推动活塞10a,此时吸气单向阀11关闭,排气单向阀12打开。再如图1、3、4所示,优选地,所述套管1采用软质材质,以保护胃肠道壁,且使得所述套管1易于弯曲适应胃肠道;所述套管1中沿轴向开有三个贯穿孔,所述连接软管6、活检钳连接管7以及内镜连接管8分别穿过所述三个贯穿孔。其中所述内镜连接管8固定于其所在的所述贯穿孔内不可移动,所述活检钳连接管7以及连接软管6可沿它们所在的所述贯穿孔轴向滑动,进而调节所述活检钳和所述连接软管的伸入长度并可以增加它们在病灶处的操作灵活度。优选地,所述吸气管4与所述连接软管6可拆卸,所述吸气管4为一次性用品;另外,所述活检钳为一次性用品,如此可以避免疾病交叉感染,安全而又卫生。优选地,所述内镜伸入端3在所述套管1中伸出长度不超过所述活检钳头2以及所述吸气管4的伸出长度,这样使得所述吸气管4与所述活检钳头2可以一直处于可见范围内,更加方便、精确操控。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吸气管4管口处内部设置于有一圈类锥形的凸起,所述凸起是所述吸气管4管口的呈内锥形结构,所述内锥形结构可有效防止被切掉的病变部位吸入所述吸气管4进而进入所述负压吸附装置,从而减少器材清洗的麻烦。同时,优选地,所述吸气管4管口处做圆弧倒角处理,可以增大所述吸气管与病灶部位的接触面积。使用方法:将套管1从喉部伸入患者胃肠道内,通过内镜观察病灶所处位置并控制套管1伸入长度,由内镜观察端9观察并放置负压吸附装置,使吸气管4管口对准病灶,拉动活塞手柄10c,吸气管4内气体被吸入气泵缸10b,推动活塞手柄10c,气泵缸10b内气体排到外界,若吸附力不够可再次推拉活塞手柄10c,当吸气管4吸紧后拉起病灶并推动活检钳控制手柄5使活检钳头2张开剪切病灶,一次吸附可以剪半圈,之后松开吸气管4,旋转套管1半圈,重复以上操作剪切整个病灶,剪切彻底后拉出吸气管4,活检被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内镜、活检钳以及负压吸附装置;所述内镜包括内镜伸入端、内镜连接管、内镜观察端;所述活检钳包括活检钳头、活检钳连接管以及活检钳控制手柄;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气管、连接软管、活塞式吸气泵,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相连;所述内镜连接管、活检钳连接管以及连接软管安装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内镜伸入端、活检钳头以及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内镜观察端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式吸气泵以及所述活检钳控制手柄与所述内镜观察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内镜、活检钳以及负压吸附装置;所述内镜包括内镜伸入端、内镜连接管、内镜观察端;所述活检钳包括活检钳头、活检钳连接管以及活检钳控制手柄;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气管、连接软管、活塞式吸气泵,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活塞式吸气泵相连;所述内镜连接管、活检钳连接管以及连接软管安装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内镜伸入端、活检钳头以及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内镜观察端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式吸气泵以及所述活检钳控制手柄与所述内镜观察端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采用软质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斐董卫国刘军蔡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