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53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缓冲池,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且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刷板,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沉淀池、回流池、养殖池和缓冲池便于对养殖池中的水进行自循环,通过将水中的粪便和杂质进行杀菌和沉淀可以有效的减少养殖池中的粪便和杂质,便于提高对虾养殖的水环境质量,有效的避免了引入外部水源造成成本投入过大的问题,提高对虾的养殖效益。

A self-circulating shrimp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
本技术属于对虾
,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但是,目前市场现有的对虾养殖时需要引入外部水源来净化养殖的水源,这样就造成了设备投入上的成本,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另外,养殖池中缺少对虾的活动空间,对虾大多积压在养殖池的底部造成对虾积压受伤和死亡,水中的含氧量需要辅助设备投入,浪费电能,不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对虾养殖在水循环上投入成本高、对虾活动空间小和水中含氧量需要消耗电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缓冲池,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且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刷板,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穿孔,所述养殖池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流罩,所述分流罩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养殖池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回流池,所述回流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且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第一水泵、电机和第二水泵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与养殖池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与移动座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与分流罩通过水管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沉淀池呈度夹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沉淀池、回流池、养殖池、缓冲池、紫外线杀菌灯、丝杠、挡板和刷板,在使用时,通过沉淀池、回流池、养殖池和缓冲池便于对养殖池中的水进行自循环,通过将水中的粪便和杂质进行杀菌和沉淀可以有效的减少养殖池中的粪便和杂质,便于提高对虾养殖的水环境质量,有效的避免了引入外部水源造成成本投入过大的问题,提高对虾的养殖效益。(2)本技术设置了分流罩、凹槽、支撑板和穿孔,在使用时,通过自循环的水流分成多股水流滴入水中,水的冲击使水面溅射,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便于对虾的成活,另外,通过支撑板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池内对虾的活动空间,避免对虾全部积压在养殖池底部造成对虾受伤死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沉淀池正视图;图中:1-刷板、2-移动座、3-紫外线杀菌灯、4-挡板、5-沉淀池、6-回流池、7-第一水泵、8-养殖池、9-支撑板、10-电机、11-穿孔、12-丝杠、13-分流罩、14-支撑架、15-凹槽、16-进水口、17-第二水泵、18-缓冲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8,养殖池8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缓冲池18,电机10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丝杠12,丝杠12的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座2,移动座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6,且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刷板1,通过刷板1的移动使养殖池底部的粪便和杂质被刷起,便于粪便和杂质通过进水口16和第二水泵17抽入缓冲池18中,养殖池8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穿孔11,养殖池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流罩13,便于将水流分流,以便提高水流滴入水中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分流罩13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5,缓冲池1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17,养殖池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沉淀池5,便于将水中给的杂质进行沉淀,提高水的质量,沉淀池5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回流池6,回流池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泵7,沉淀池5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3,便于对水中的细菌进行杀菌,减少细菌滋生,且沉淀池5的底部设置有挡板4,紫外线杀菌灯3、第一水泵7、电机10和第二水泵17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第一水泵7和第二水泵17均采用150WQR100-10-5.5抽水泵,额定功率:0.75kw,出水口口径50mm,额定扬程10,电机10采用Y180M-2三相驱动电机,额定电压:380V,转速:1400RPM,额定功率:0.7-200KW。为了便于进水口16中的水被输送到第二水泵17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座2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为了保证移动座2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座2与养殖池8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为了便于水流的循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水泵17与移动座2通过水管连接,第一水泵7与分流罩13通过水管连接。为了可以将水中的杂质沉淀,减少杂质的流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4与沉淀池5呈45度夹角。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接通外接电源,电机10通过转轴带动丝杠12转动,通过丝杠12与移动座2的旋合连接,移动座2带动刷板1在养殖池8内移动,刷板1上的刷毛将池底的粪便和杂质搅动,第二水泵17通过进水口16将含有大量粪便和杂质的水抽入缓冲池18中,缓冲池18中的水缓慢流入沉淀池5中,沉淀池5中的水在流动过程中粪便和杂质沉积在底部,挡板4将沉积的杂质阻挡,保证流入回流池6中的水较为清洁,最后通过第一水泵7将回流池6中的水抽入分流罩14底部,风流罩13上的凹槽15将水分为多股水流,水流在自重作用下滴入养殖池8中,水流滴落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便于对虾的生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缓冲池(18),所述电机(10)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丝杠(12),所述丝杠(12)的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座(2),所述移动座(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6),且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刷板(1),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穿孔(11),所述养殖池(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流罩(13),所述分流罩(13)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5),所述缓冲池(1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17),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回流池(6),所述回流池(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泵(7),所述沉淀池(5)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3),且沉淀池(5)的底部设置有挡板(4),所述紫外线杀菌灯(3)、第一水泵(7)、电机(10)和第二水泵(17)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式对虾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缓冲池(18),所述电机(10)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丝杠(12),所述丝杠(12)的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座(2),所述移动座(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6),且移动座(2)的底部设置有刷板(1),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穿孔(11),所述养殖池(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流罩(13),所述分流罩(13)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5),所述缓冲池(1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泵(17),所述养殖池(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的一侧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亮梁健陈成勋郭永军孙敬锋张达娟石洪玥方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