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5488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09
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仔期饲养管理、生长期饲养管理、育肥期饲养管理三个阶段:(1)育仔期饲养管理‑(2)生长期饲养管‑(3)育肥期饲养管理,通过散养生猪的养殖技术的合理化改进,充分融合了山间散养特性和仔生猪的适应性培育,研究了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所养的散养生猪,能够便捷操作,效率高且散养营养价值高的生猪。

A Method of Raising Pigs in Free-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禽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认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对动物源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养殖观念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于集约化养生猪大量使用预混饲料和药物抗生素而引起肉、蛋产品的品质下降,安全性降低,人们对肉生猪的购买量逐年降低,转而选择购买土生猪,因此,近年来,山间散养生猪日趋受到欢迎。本专利技术通过散养生猪的养殖技术的合理化改进,充分融合了山间散养特性和仔生猪的适应性培育,研究了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所养的散养生猪,能够便捷操作,效率高且散养营养价值高的生猪。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
技术介绍
所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仔期饲养管理、生长期饲养管理、育肥期饲养管理三个阶段:育仔期饲养管理(1)适时饮水、刺激开胃:将首次购进的仔生猪放入室内休息2-3h,随后安排饮水,水源温度控制在30-35℃,饮水中应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可起到很好的刺激仔生猪开胃的效果,提高仔生猪初期的食欲。(2)严格喂养:在生猪舍中备制清洁的水源,每天饲喂全价饲料4-6次,定时定量,初期喂料应少次多量,每次饲喂时间为20-30分钟;使用营养全价饲料饲喂,易于消化,对于仔生猪的早起适应性培育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3)温湿度控制及疾病预防:育仔期饲养环境温度为26-30℃,湿度为50-70%;逐步打开门窗进行适应性训练5-10天,在此期间,每天放入少量青草或昆虫类进行饲喂;温度和湿度控制是育仔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仔生猪适宜温度37.5℃,生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早期控制有助于仔生猪的成活率;(5)将经适应性训练后的仔生猪放入山间,在生猪舍外放少量饲料进行引导仔生猪在山间觅食,随后可将饲料手提边走边撒喂,直至仔生猪具备野外觅食能力即可;温差适应性训练,随着门窗开启逐步展开,转入山间后,即可确保适应新的山间环境,对于散养生猪的成败具有积极作用;生长期饲养管理(1)公母分群:生猪群长到50KG前要确定群势,严格控制生猪群的母公的比例为1:12-15,早晚各增加饲喂一次;公生猪的比率极为重要,且公生猪竞食能力过强,不利于整体生猪群的饲养生长,容易出现公生猪长势过好,而母生猪长势缓慢;(2)驱虫管理:在放入山间后3-4周后进行驱虫,之后每隔3-4周驱虫一次,驱虫应安排在晚间进行,将驱虫药均匀混撒在水源或饲料中;将驱虫药均匀播撒并严格控制用量可有效预防蚊虫所带来的病虫害,确保整体生猪群的健康成长。育肥期饲养管理(1)在山间设置栅栏,将散养生猪的活动范围严格缩小为原来的1/3,栅栏的高度为不低于2米;(2)在饲料中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类成分。进入育肥期,应通过缩小生猪群的活动范围减小其活动量,避免过大的运动量以及能量的消耗,有助于生猪的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对于育肥效果促进明显。优选的,所述驱虫药为硫化二苯胺和或左旋咪唑的混合物。硫化二苯胺能抑制虫体组织细胞酶系统活性。常用其粉剂驱除肠道线虫。对生猪蛔虫、异刺线虫有效。广谱驱线虫药。一般以0.03%~0.06%浓度溶于水中饮服,对驱除生猪蛔虫、异刺线虫、鹅裂口线虫等均有较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仔期饲养管理、生长期饲养管理、育肥期饲养管理三个阶段:育仔期饲养管理(1)适时饮水、刺激开胃:将首次购进的仔生猪放入室内休息2-3h,随后安排饮水,水源温度控制在30-35℃,饮水中应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可起到很好的刺激仔生猪开胃的效果,提高仔生猪初期的食欲。(2)严格喂养:在生猪舍中备制清洁的水源,每天饲喂全价饲料4-6次,定时定量,初期喂料应少次多量,每次饲喂时间为20-30分钟;使用营养全价饲料饲喂,易于消化,对于仔生猪的早起适应性培育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3)温湿度控制及疾病预防:育仔期饲养环境温度为26-30℃,湿度为50-70%;逐步打开门窗进行适应性训练5-10天,在此期间,每天放入少量青草或昆虫类进行饲喂;温度和湿度控制是育仔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仔生猪适宜温度37.5℃,生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早期控制有助于仔生猪的成活率;(5)将经适应性训练后的仔生猪放入山间,在生猪舍外放少量饲料进行引导仔生猪在山间觅食,随后可将饲料手提边走边撒喂,直至仔生猪具备野外觅食能力即可;温差适应性训练,随着门窗开启逐步展开,转入山间后,即可确保适应新的山间环境,对于散养生猪的成败具有积极作用;生长期饲养管理(1)公母分群:生猪群长到50KG前要确定群势,严格控制生猪群的母公的比例为1:12-15,早晚各增加饲喂一次;公生猪的比率极为重要,且公生猪竞食能力过强,不利于整体生猪群的饲养生长,容易出现公生猪长势过好,而母生猪长势缓慢;(2)驱虫管理:在放入山间后3-4周后进行驱虫,之后每隔3-4周驱虫一次,驱虫应安排在晚间进行,将驱虫药均匀混撒在水源或饲料中;将驱虫药均匀播撒并严格控制用量可有效预防蚊虫所带来的病虫害,确保整体生猪群的健康成长。育肥期饲养管理(1)在山间设置栅栏,将散养生猪的活动范围严格缩小为原来的1/3,栅栏的高度为不低于2米;(2)在饲料中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类成分。进入育肥期,应通过缩小生猪群的活动范围减小其活动量,避免过大的运动量以及能量的消耗,有助于生猪的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对于育肥效果促进明显。优选的,所述驱虫药为硫化二苯胺和或左旋咪唑的混合物。硫化二苯胺能抑制虫体组织细胞酶系统活性。常用其粉剂驱除肠道线虫。对生猪蛔虫、异刺线虫有效。广谱驱线虫药。一般以0.03%~0.06%浓度溶于水中饮服,对驱除生猪蛔虫、异刺线虫、鹅裂口线虫等均有较好效果。以上均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其他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仔期饲养管理、生长期饲养管理、育肥期饲养管理三个阶段:育仔期饲养管理(1)适时饮水、刺激开胃:将首次购进的仔猪放入室内休息2‑3h,随后安排饮水,水源温度控制在30‑35℃,饮水中应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2)严格喂养:在生猪舍中备制清洁的水源,每天饲喂全价饲料4‑6次,定时定量,初期喂料应少次多量,每次饲喂时间为20‑30分钟;(3)温湿度控制及疾病预防:育仔期饲养环境温度为26‑30℃,湿度为50‑70%;逐步打开门窗进行适应性训练5‑10天,在此期间,每天放入少量青草或昆虫类进行饲喂;(5)将经适应性训练后的仔生猪放入山间,在生猪舍外放少量饲料进行引导仔生猪在山间觅食,随后可将饲料手提边走边撒喂,直至仔生猪具备野外觅食能力即可;生长期饲养管理公母分群:生猪群长到开产蛋前要确定群势,严格控制生猪群的母公的比例为1:12‑15,早晚各增加饲喂一次;驱虫管理:在放入山间后3‑4周后进行驱虫,之后每隔3‑4周驱虫一次,驱虫应安排在晚间进行,将驱虫药均匀混撒在水源或饲料中;育肥期饲养管理在山间设置栅栏,将散养生猪的活动范围严格缩小为原来的1/3,栅栏的高度为不低于2米;在饲料中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类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养生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仔期饲养管理、生长期饲养管理、育肥期饲养管理三个阶段:育仔期饲养管理(1)适时饮水、刺激开胃:将首次购进的仔猪放入室内休息2-3h,随后安排饮水,水源温度控制在30-35℃,饮水中应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2)严格喂养:在生猪舍中备制清洁的水源,每天饲喂全价饲料4-6次,定时定量,初期喂料应少次多量,每次饲喂时间为20-30分钟;(3)温湿度控制及疾病预防:育仔期饲养环境温度为26-30℃,湿度为50-70%;逐步打开门窗进行适应性训练5-10天,在此期间,每天放入少量青草或昆虫类进行饲喂;(5)将经适应性训练后的仔生猪放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霍邱县运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