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548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污效率高,不易使鱼类擦伤,能够粪便和残饵进行有效的消纳,对水体的净化效率高,无需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节能环保,经济产出高,能够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

An intensiv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in po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到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养殖目前仍是世界上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其自身闭合性和结构单一的特点,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生态压力日益增加、能耗大、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池塘养殖带来了缺点,研发者设计出了一种跑道式养殖模块,池塘跑道式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东等地迅速发展,该模式为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长方形流水槽里集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进水端采用气提推流装置推动水体进入流水槽,流经养殖区,从末端集污区流出,在此过程中,养殖水产动物残余的饲料、粪便被水流带走汇集到末端集污区,通过吸污装置去除,采用该模式虽然具有节地、节能、高效、减排等特点,但吸污装置吸污效率低,进而造成鱼类粪便无法及时从池中排出,又循环回到水体中,给养殖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另一个,净化区虽然占到整个水面的95%以上,但存在以下问题:(1)集污效率低:跑道养殖池中的粪便和残饵被湍流水和鱼类打碎,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虽然建有集污系统,但对粪污收集效率仅为百分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高密度养殖区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所述高密度养殖区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锅底状,在所述养殖池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所述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高密度养殖区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所述高密度养殖区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锅底状,在所述养殖池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所述前端进水管与排污口相连通,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管;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包括前端净化区和后端净化区,所述前端净化区设置在后端净化区的前端,所述前端净化区包括悬浮物净化区、沉淀物净化区,所述悬浮物净化区设置在沉淀物净化区的上侧,所述悬浮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滤杂食鱼类净化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沉淀净化区通过底栖动物净化对沉淀至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后端净化区通过高效生物吸附净化对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进行吸附净化;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所述水质净化区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虾蟹水质净化区和配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果锋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沈泓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