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育秧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48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育秧床。所述海绵育秧床包括秧盘,该秧盘的底部开有多个孔;所述秧盘设置在作为水肥载体的海绵层上,且所述秧盘通过多个孔与所述海绵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育秧床改变了传统集中育秧的方式,通过设置海绵层,很好的满足了秧苗的生长发育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育秧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育秧床,属于育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包括机插秧、机抛秧和机直播。然而,机插秧、机抛秧生产方式都需要进行水稻秧苗的培育。不论是泥土育秧或商品基质育秧,在现行集中育秧方式下,都需要增加人工进行秧盘的装卸,除去增加生产成本外,而且整个过程很耗费时间和劳力。此外,装、运、卸秧的速率受距离、劳动力数量、协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无形中拖慢了机械化生产的效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416686A公开了一种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该秧盘由重量比各占(45-65)%的稻草浆、(25-35)%的纸浆、(0.3-3)%的肥料、(0.3-2)%的松香和(5-15)%的铝矾土等组成。该专利是将稻草制浆后作为秧盘的一部分。因此,如何破解这个过程,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海绵育秧床,该育秧床改变了传统集中育秧的方式,通过设置海绵层,能很好的满足秧苗的生长发育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育秧床,包括秧盘,该秧盘的底部开有多个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秧盘设置在作为水肥载体的海绵层上,且所述秧盘通过多个孔与所述海绵层连通。由此,本技术的海绵床具有质地柔软,保水性强、温度调节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很好的契合抛秧盘,进而能很好的满足机抛秧秧苗的生长发育需求。本技术的海绵层并非常规意义的海绵,而是指禾本科秸秆和/或杂草腐熟后形成类似海绵的营养及保水层。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在非硬化底面的育秧场地育秧,所述海绵层覆盖在地膜之上。这样可以防止海绵层的水分流失,从而提高育秧床的保水性和温度调节能力。为了提高抛秧盘与海绵层的契合度,所述秧盘与海绵层之间设有土壤层。优选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cm-3cm。这个厚度方便秧盘的底部凸起穿过土壤层,进而与海绵层接触,以便于秧苗吸收海绵层内的水分及营养。为了方便秧盘内的秧苗能直接吸收海绵层内的水分及营养,所述秧盘的底部设有多个凸起,每个凸起内设有所述的孔,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土壤层并与所述海绵层接触。更优选地,所述凸起为倒锥形凸起,所述孔为倒锥形孔。优选地,所述海绵层为禾本科秸秆和/或杂草腐熟后形成。本技术的育秧床彻底改变传统机抛秧集中育秧的方式,就地利用禾本科秸秆、杂草等容易获取的材料,通过自然腐熟或腐熟剂加速腐熟措施形成。优选地,所述禾本科秸秆为稻草或小麦杆。优选地,所述海绵层的厚度为4cm-7cm。秧龄达到20-35天采用抛秧机械抛秧,抛秧盘数为每亩40-50盘。每亩稻田的秧田面积为5-8㎡;所述抛秧盘的颜色为白色或黑色;单个抛秧盘的孔数为400个-500个;所述抛秧盘内的基质为稻田土、菜土或商品基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了传统机抛秧集中育秧的方式,可就地利用稻草、小麦等禾本科秸秆、杂草等容易获取的材料,通过自然腐熟或腐熟剂加速腐熟措施形成海绵床,其质地柔软,保水性强、温度调节能力强,可以很好的契合抛秧盘锥形小孔的结构,能很好的满足机抛秧秧苗的生长发育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一种海绵育秧床,如图1所示,包括秧盘4,该秧盘4的底部开有多个孔;所述秧盘4设置在海绵层2上,且所述秧盘4通过多个孔与所述海绵层2连通。所述海绵层2的顶部需铺设少量土壤镇压。所述海绵床的材料为稻草、小麦等禾本科秸秆、杂草等容易获取的材料,优选为稻草;所述材料需经过自然腐熟或腐熟剂加速腐熟阶段,时间为3-30天不等,视气温而定。所述海绵层2的厚度为1cm-10cm。所述秧床布置在与抛秧田的直线距离在3-30m的任何地方,包括水泥道路、菜地、稻田等。如果设置在稻田或菜地上,则需要将所述海绵层2覆盖在地膜1之上。一般而言,所述秧床的面积为1-100㎡,以田块的大小确定合理的面积,优选为每亩稻田的秧田面积为5-8㎡。为了方便秧盘4的孔能够直接与海绵层2接触,所述秧盘4的底部设有多个倒锥形凸起,每个倒锥形凸起内设有所述的孔,孔最好为倒锥形孔,所述倒锥形凸起穿过所述土壤层3并与所述海绵层2接触。为了保证秧盘4内的秧苗能更好地吸收海绵层2内的水分及营养,所述秧盘4与海绵层2之间设有土壤层3。土壤层3的厚度最好为1cm-3cm。利用上述海绵育秧床进行育秧时,首先进行育秧场地的选择,然后进行海绵床的材料及搭建;所述海绵床的形成为禾本科秸秆和/或杂草经过自然腐熟或腐熟剂加速腐熟阶段,时间为3-30天。最后进行秧盘机械化播种和秧床管理和适时移栽。所述秧盘机械化播种为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播种;所述抛秧盘的颜色为白色或黑色,视育秧时期气温而定,优选为气温较低时采用黑色的抛秧盘,气温较高时采用白色的抛秧盘;所以抛秧盘的孔数为450个左右;所述抛秧盘育秧的基质可选稻田土、菜土或商品基质,优选为菜土。所述秧床管理中水分管理全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利用海绵床的水分变化调节海绵床的温度,不添加肥料。所述适时移栽为秧龄达到20-35天即可采用抛秧机械抛秧,抛秧盘数为每亩40-50盘。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育秧床,包括秧盘(4),该秧盘(4)的底部开有多个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4)设置在作为水肥载体的海绵层(2)上,且所述秧盘(4)通过多个孔与所述海绵层(2)连通;所述海绵层(2)为禾本科秸秆和/或杂草腐熟后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育秧床,包括秧盘(4),该秧盘(4)的底部开有多个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4)设置在作为水肥载体的海绵层(2)上,且所述秧盘(4)通过多个孔与所述海绵层(2)连通;所述海绵层(2)为禾本科秸秆和/或杂草腐熟后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育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2)覆盖在地膜(1)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育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4)与海绵层(2)之间设有土壤层(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育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3)的厚度为1cm-3c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斌唐启源陈元伟徐华勤黄敏敖和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