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5465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涉及农业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包括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桑椹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方法防效不理想、农药残留量高的问题进行了改进,选择两种不同种类的杀菌剂组合在最佳防治时期交替使用,既极大的降低了病菌的抗药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提高了病害的防治效果。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Mulberry Sclerotinia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病害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桑椹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分。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血,明目安神,防癌抗癌,防止血管硬化,健脾胃,助消化,乌发美容,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且桑椹成熟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正好填补水果淡季,桑椹作为功能性营养保健果品以及休闲采摘栽培模式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中国果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区及城市周边区桑椹采摘体验园数量迅速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桑椹菌核病也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新栽果桑园一般4年即可造成毁灭性危害,严重制约了果桑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专利技术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椹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桑椹颗粒无收。该病有三种表现型,即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和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并且与油菜菌核病交叉感染。该病病原菌以菌核在桑园土壤表层越冬,次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下旬菌核萌发出子实体,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花器引起初次侵染。目前减轻该病危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减少病原菌的来源。在桑椹成熟期人工摘除病果深埋,减少来年病源。二是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在子囊孢子喷出前桑园覆盖地膜,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三是采用常规的化学防治。常规的化学防治措施为:从桑椹初花期开始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倍液连续喷雾防治4~5次,每5~7天一次。但现有的常规方法防治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遇到雨水多的天气,效果较差,而且农药用量大、劳动力成本高,而且农药残留超过GB2763-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目前缺乏一种防治效果好并且桑椹安全可靠的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实用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桑椹菌核病防治效果不理想、农药残留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选择两种不同种类的杀菌剂组合在最佳防治适期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防治效果好的同时,又具有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量低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2)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3)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优选的,所述咪鲜胺为25%咪鲜胺乳油,所述核菌净为40%核菌净可湿性粉剂。优选的,所述25%咪鲜胺乳油喷施时稀释500倍后使用,所述40%核菌净可湿性粉剂喷施时稀释750倍后使用。优选的,步骤(1)~(3)所述喷施的时机分别选在晴天且桑树上无露水的情况,或桑树上无雨水且喷施后至少2小时内不下雨的情况。优选的,步骤(1)~(3)所述喷施的对象包括桑椹、桑叶和桑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包括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桑椹菌核病化学防治方法防效不理想、农药残留量高的问题进行了改进,选择两种不同种类理的杀菌剂组合在最佳防治时期交替使用:咪鲜胺属咪唑类高效、低毒、广谱型杀菌剂,具有快速渗透、吸收传导、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病害有特效;菌核净属亚胺类广谱、强效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性强和持效时期长等特点。二者复配组合既极大的降低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提高了病害的防治效果。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A、操作技术简单,易于推广;B、防效可达到90%以上,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方法提高了10%以上;C、安全性高,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防治后,成熟桑椹中咪鲜胺和核菌净残留量远低于GB2763-2014国家食品安全农残标准,而常规的多菌灵防治方法在成熟桑椹中的残留量则超出GB2763-2014国家食品安全农残标准;D、准确提出了用药时期,在桑椹初花期和盛花期使用咪鲜胺防治,是利用咪鲜胺吸收传导和渗透快的特点,对桑椹、桑叶、桑枝表面和刚侵入雌花花器的子囊孢子进行抑制和杀灭,起到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在桑椹盛花期和末花期使用菌核净防治,是利用菌核净内吸性强和持效时期长的特点,对已侵入雌花花器和子房的子囊孢子进行彻底杀灭和铲除,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E、农药用量减少、降低劳动成本,常规化学防治方法从初花期开始每隔5~7天就需要进行喷施,并且每次喷施时需要连续喷施4~5回,农药用量大,劳动成本高;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整个桑椹花期仅需要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进行一次防治即可,农药施用量显著降低,还可降低劳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防治方法(图1A)和未防治的对照组(图1B)的效果对比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防治方法(图2A)、比较例所示的常规防治方法(图2B)以及未防治的对照组(图2C)的效果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2)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3)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咪鲜胺优选为25%咪鲜胺乳油;更优选的,在喷施时将25%咪鲜胺乳油稀释500倍后使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核菌净优选为40%核菌净可湿性粉剂;更优选的,在喷施时将40%核菌净可湿性粉剂稀释750倍后使用。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咪鲜胺和核菌净的稀释过程无特殊限定,以水为溶剂进行稀释即可。本专利技术对具体喷施的方式无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喷施方式即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桑葚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喷施的时机分别选在晴天且桑树上无露水的情况,或桑树上无雨水且喷施后至少2小时内不下雨的情况。选择上述喷施时机有利于农药充分发挥作用,防止因下雨而损失药效。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桑椹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喷施的对象包括桑椹、桑叶和桑枝。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2017~2019年在澧县、长沙、攸县等地果桑园按照下述方法防治桑椹菌核病:每年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分别在桑椹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选晴天桑树上无露水时,或桑树上无雨水且用药后至少2个小时不下雨的时段进行喷施,使药液均匀喷雾在桑椹、桑叶和桑枝上:第一次在桑椹初花期用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喷雾;第二次在桑椹盛花期用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第三次在桑椹末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经统计,2017~2019年在澧县、长沙、攸县等地果桑园的桑椹菌核病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且成熟桑椹检测出的咪鲜胺和菌核净残留量远低于GB2763-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比较例2017~2019年在澧县、长沙、攸县等地未采用实施例1进行防治的果桑园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桑椹菌核病进行防治:每年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分别在桑椹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选晴天桑树上无露水时或桑树上无雨水且用药后至少2个小时不下雨的时段进行喷施,使药液均匀喷雾在桑椹、桑叶和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2)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3)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桑椹初花期:喷施咪鲜胺;(2)桑椹盛花期:喷施咪鲜胺和核菌净;(3)桑椹末花期:喷施核菌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咪鲜胺为25%咪鲜胺乳油,所述核菌净为40%核菌净可湿性粉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咪鲜胺乳油喷施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章宝王明曹慧黄仁志蒋诗梦蒋勇兵李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