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532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7 01:01
内窥镜系统(100)包括:鞘套(2);内窥镜(1);和能够从鞘套(2)的前端伸出或没入鞘套(2)的视场形成部(3),其具有由绕鞘套(2)的长度方向轴弯曲的片材构成的扩张部件(4)、和能够产生用于使扩张部件(4)在径向上扩张的扩张力的驱动部件(4),扩张部件(4)具有从前端向根端延伸的缝隙,通过绕长度方向轴卷绕,扩张部件(4)能够从扩张形态变形至收缩形态,在扩张形态下,扩张部件(4)具有比鞘套(2)的外径大的外径,在收缩形态下,扩张部件(4)具有比鞘套(2)的内径小的外径。

Endoscop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系统,特别涉及心包用的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将内窥镜从剑突下方插入到心包腔内,不进行开胸手术就能够观察疾患部位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覆盖心脏表面的心包膜与心脏表面紧贴,心脏表面与心包膜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从而,为了利用插入到心包腔内的内窥镜来观察心脏表面,需要在内窥镜的前端与心脏表面之间形成空间。但是,插入到心包腔内的内窥镜会从心包膜受到向心脏侧按压的力,因此,难以自如地操作心包腔内的内窥镜,难以将内窥镜的前端保持在离开心脏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人们提出了一种装置,其能够在消化道内形成用于利用内窥镜进行观察的空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由能够扩大为喇叭形状或缩小为圆筒形状的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通过使该装置从可将内窥镜插入其中的鞘套的前端伸出并使其扩大为喇叭形状,能够形成内窥镜的视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06413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83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专利文献2的装置是利用弹力来维持喇叭形状,因此,当在心包腔内使用的情况下,难以抵抗来自心包膜的压力来维持喇叭形状。另外,为了在术中或术后使装置在体内顺畅地移动,需要使已扩大的装置收缩,但是在为了使得装置能够承受来自心包膜的压力而提高了装置的刚度的情况下,难以使装置在已扩大后再次收缩为圆筒形状,易用性变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心包腔内形成用于观察心脏的空间的易用性良好的内窥镜系统。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下面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包括:筒状的鞘套,其具有长度方向轴且在两端开口;可被插入到所述鞘套内的内窥镜;和视场形成部,其配置在所述鞘套内,能够从所述鞘套的前端伸出或没入所述鞘套,所述视场形成部包括:扩张部件,其由片状部件构成,所述片状部件绕大致所述长度方向轴弯曲而形成为大致筒状,所述扩张部件能够在收缩形态与扩张形态之间变形,在所述收缩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所述扩张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外径大的外径;和驱动部件,其能够产生用于使所述扩张部件从所述收缩形态向所述扩张形态变形的扩张力,所述扩张部件在周向的至少1个位置具有从前端向根端延伸的缝隙,通过以所述扩张部件的至少与所述缝隙相邻的端部彼此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将所述扩张部件绕所述长度方向轴卷绕,所述扩张部件能够从所述扩张形态变形至所述收缩形态。依照本专利技术,能够将鞘套从体外经皮配置至心包腔内,使配置在鞘套内的包括收缩形态的扩张部件的视场形成部从鞘套的前端伸出,利用驱动部件使扩张部件向扩张形态变形,在扩张形态下,扩张部件具有比鞘套的外径大的直径。扩张形态的扩张部件以在绕鞘套的长度方向轴的周向上覆盖该鞘套的前端前方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在鞘套的前端前方,心包膜被扩张部件保持在离开心脏表面的位置。从而,能够在鞘套的前端前方形成空间,因此,能够利用经由鞘套内插入到心包腔内的内窥镜来观察心脏表面。在该情况下,在扩张部件上形成有缝隙,扩张部件能够通过绕长度方向轴卷绕而向收缩形态变形,在收缩形态下,扩张部件具有比鞘套的内径小的外径。从而,即使为了使得扩张形态的扩张部件能够承受来自心包膜的力而提高了扩张部件的刚度,扩张部件也能够容易地从扩张形态变形至收缩形态。从而,能够使扩张部件从扩张形态恢复至收缩形态而容易地收纳在鞘套内,能够实现易用性良好。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张部件在所述扩张形态下具有绕所述长度方向轴延伸半周以上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鞘套的前端前方更稳定地形成空间。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张部件在所述扩张形态下具有直径从根端向前端去逐渐增大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改变扩张部件从鞘套的前端伸出的伸出量,来调节能够在鞘套的前端前方形成的空间的大小。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扩张部件具有在所述扩张形态下的所述扩张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经由开口部利用内窥镜观察扩张部件的外侧。在以开口部位于心脏侧的方式配置扩张部件时,心脏表面在扩张部件的内侧所形成的空间露出,因此,在扩张部件的内侧也能够观察心脏表面。而且,通过将扩张部件以在开口部的两侧的端部与心脏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能够使扩张部件的位置稳定从而相对于心脏定位。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视场形成部具有在绕所述长度方向轴的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扩张部件,至少在根端部,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扩张部件的端部彼此重叠。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与包括单一的扩张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扩张部件的设计的自由度。而且,扩张部件彼此在根端部重叠,从而,能够使多个扩张部件更顺畅地从扩张形态变形至收缩形态。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如下效果:能够在心包腔内形成用于观察心脏的空间并且易用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被收纳在鞘套内的状态的图。图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伸出到鞘套外侧的状态的图。图2是对图1A和图1B的内窥镜系统在心包腔内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表示图1A和图1B的内窥镜系统中的扩张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图4是表示图1A和图1B的内窥镜系统中的扩张部件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图。图5A是表示图1A和图1B的内窥镜系统的变形例的视场形成部被收纳在鞘套内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图1A和图1B的内窥镜系统的变形例的视场形成部伸出到鞘套外侧的状态的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被收纳在鞘套内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伸出到鞘套外侧的状态的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被收纳在鞘套内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视场形成部伸出到鞘套外侧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A至图5B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0进行说明。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0包括:内窥镜1;可将该内窥镜1插入其中的圆筒状的鞘套2;和视场形成部3,其配置在内窥镜1的前端部的周围,能够从鞘套2的前端伸出或没入鞘套2。图1A表示视场形成部3被收纳在鞘套2内的状态,图1B表示视场形成部3伸出到鞘套2外侧的状态。内窥镜1是心包用的直径细的软性内窥镜。鞘套2具有能够与体内的组织形状相应地弯曲的挠性。鞘套2在两端开口使得内窥镜1可贯通插入其中,鞘套2和配置在该鞘套2内的内窥镜1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如图1A所示,当鞘套2的前端配置在内窥镜1的前端附近时,视场形成部3被收纳在鞘套2内,如图1B所示,通过使鞘套2相对于内窥镜1向根端侧移动,视场形成部3从鞘套2的前端伸出。视场形成部3包括形成为筒状的扩张部件(驱动部件)4,其由具有弹性的1片连续的树脂片构成,可绕鞘套2的长度方向轴弯曲。树脂片的材料例如是聚氨酯类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或热固性树脂。如图1B所示,扩张部件4在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具有扩张形态,在该扩张形态下,扩张部件4为直径从根端向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鞘套,其具有长度方向轴且在两端开口;可被插入到所述鞘套内的内窥镜;和视场形成部,其配置在所述鞘套内,能够从所述鞘套的前端伸出或没入所述鞘套,所述视场形成部包括:扩张部件,其由片状部件构成,所述片状部件绕大致所述长度方向轴弯曲而形成为大致筒状,所述扩张部件能够在收缩形态与扩张形态之间变形,在所述收缩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所述扩张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外径大的外径;和驱动部件,其能够产生用于使所述扩张部件从所述收缩形态向所述扩张形态变形的扩张力,所述扩张部件在周向的至少1个位置具有从前端向根端延伸的缝隙,通过以所述扩张部件的至少与所述缝隙相邻的端部彼此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将所述扩张部件绕所述长度方向轴卷绕,所述扩张部件能够从所述扩张形态变形至所述收缩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鞘套,其具有长度方向轴且在两端开口;可被插入到所述鞘套内的内窥镜;和视场形成部,其配置在所述鞘套内,能够从所述鞘套的前端伸出或没入所述鞘套,所述视场形成部包括:扩张部件,其由片状部件构成,所述片状部件绕大致所述长度方向轴弯曲而形成为大致筒状,所述扩张部件能够在收缩形态与扩张形态之间变形,在所述收缩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所述扩张形态下,所述扩张部件具有比所述鞘套的外径大的外径;和驱动部件,其能够产生用于使所述扩张部件从所述收缩形态向所述扩张形态变形的扩张力,所述扩张部件在周向的至少1个位置具有从前端向根端延伸的缝隙,通过以所述扩张部件的至少与所述缝隙相邻的端部彼此在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善朗杉本尚也熊谷和敏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