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使用、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516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使用、封装方法,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与第四开关器件依次串联构成半桥结构;二极管D10与二极管D11串联后并联在第二开关器件和第三开关器件两端构成第一条双向续流回路;续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0与二极管D11之间,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开关器件与第三开关器件之间的A点构成第二条双向续流回路;述电容C1与电容C2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电容C1与电容C2之间设置连接点,连接点连接至二极管D10与二极管D11之间。

Frequency Doubling Three-level Inverter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Packag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使用、封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配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使用、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大功率光伏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实现电能馈送电网的重要环节。大功率逆变器的应用中,关于开关频率、优化脉冲宽度波形和运行损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通常对于大功率的PWM(脉宽控制,PulseWidthModulation)逆变器,采用较高的开关频率有利于抑制谐波,然而众所周知大功率逆变器的开关损耗随着开关器件实际调制频率的提高而增加,过高的开关损耗加剧了逆变器的热损耗,进而降低逆变器运行可靠性,同时还降低逆变器的运行效率。通常开关频率在几kHz以上,可以采用简单的基于载波方式的PWM方法。典型的并网逆变器通过串联电感滤波器,来衰减输出电流中的开关频率谐波分量,但在低开关频率的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中,采用电感滤波需要较大的电感量,电感值的增加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不利于逆变器的控制。因此,如何以较低的实际开关频率获得较高等效开关频率,从而优化输出波形,减少其中的谐波成分,节省滤波器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及其使用、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续流模块、电容C1、电容C2;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器件依次串联构成半桥结构;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两端构成第一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之间的A点构成第二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续流模块、电容C1、电容C2;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器件依次串联构成半桥结构;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两端构成第一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之间的A点构成第二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设置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模块包括:第五开关器件、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关器件包括:开关管及与所述开关管并联的体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晶闸管。5.一种应用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续流模块、电容C1、电容C2;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器件依次串联构成半桥结构;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两端构成第一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之间的A点构成第二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设置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包括:第五开关器件、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端;每个所述开关器件包括:开关管及与所述开关管并联的体二极管;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开关管T1,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管T2导通,所述A点的电位为VPN/2,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体二极管D5和二极管D10反向截止,输出电压VAO为VPN/2;当电流反向时,由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体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D2构成续流通路,输出电压仍为VPN/2。6.一种应用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续流模块、电容C1、电容C2;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与所述第四开关器件依次串联构成半桥结构;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两端构成第一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之间的A点构成第二条双向续流回路;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容C2之间设置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0与所述二极管D11之间;所述续流模块包括:第五开关器件、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串联后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并联,所述二极管D6与所述二极管D8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二极管D9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端;每个所述开关器件包括:开关管及与所述开关管并联的体二极管;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管T2,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T3导通,当电流正向流通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T2和D10构成续流通路,当电流反向流通时,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T3和D11构成续流通路,所述A点电位始终被箝位到0,输出电压为0。7.一种应用倍频式三电平逆变器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亮朱晓楠孙仁杰陈鑫跃李奎莫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