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12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用于盛放水的容置腔,本体的第一侧壁上开有供空气进入容置腔的进气口,本体的第二侧壁上开有与进气口相对布置的出气口,容置腔中设置有风机、能切割水产生负离子的叶片组件,叶片组件能转动地设于本体的内壁上,风机设于容置腔中并用于将产生的负氧离子输出。使用时,先向容置腔中加入水使液位与叶片组件相接触,空气自进气口进入容置腔中,叶片组件旋转时对水进行切割,使水分子裂解产生负离子而不产生臭氧等副产物,且负离子浓度较高,同时,负离子与容置腔中的氧气相结合形成寿命长的水合负氧离子并通过出气口输出,延长了传播距离,以便于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

A Hydration Negative Oxygen Ion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
,具体指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申请公开号为CN105526640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双电源驱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申请号:CN201610023392.2)、申请号为CN105650752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装有集成式离子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装置》(申请号:CN201610001146.7)均设置了负离子发生模块,其负离子发生模块主要采用尖端电晕放电的方式产生负离子,然后通过风机直接将负离子吹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1214390B的中国专利《负离子发生装置》(申请号:CN200810010137.X)即披露了比较具体的类似负离子发生结构,其包括底座和组装底座上的壳体、固定在隔板与窗栅之间的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放电针的针条板以及控制回路,壳体由后壳和前壳构成,窗栅与后壳活动连接,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钨合金放电针采用一次封装工艺固定在针条板与压板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具有用于盛放水的容置腔(10),所述本体(1)的第一侧壁(11)上开有供空气进入容置腔(10)的进气口(13),所述本体(1)的第二侧壁(12)上开有与进气口(13)相对布置的出气口(14),所述容置腔(10)中设置有风机(2)、能切割水产生负离子的叶片组件(3),所述叶片组件(3)能转动地设于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风机(2)设于容置腔(10)中并用于将产生的负氧离子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8 CN 20171146007621.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具有用于盛放水的容置腔(10),所述本体(1)的第一侧壁(11)上开有供空气进入容置腔(10)的进气口(13),所述本体(1)的第二侧壁(12)上开有与进气口(13)相对布置的出气口(14),所述容置腔(10)中设置有风机(2)、能切割水产生负离子的叶片组件(3),所述叶片组件(3)能转动地设于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风机(2)设于容置腔(10)中并用于将产生的负氧离子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组件(3)包括第一叶片(31)、第二叶片(32),所述第一叶片(31)设于本体(3)的第一侧壁(11)上,所述第二叶片(32)设于与第一侧壁(11)相邻布置的第三侧壁(16)上,且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的旋转轴线相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液位传感器(4)、第二液位传感器(5),所述容置腔(10)中的水位处于第一液位传感器(4)与第二液位传感器(5)之间,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叶片(31)、第二叶片(32)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建林陈猛徐维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