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拾音装置及其音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445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拾音装置及其音箱,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拾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的导光件。以此结构设计,由于麦克风组件与拾音孔相贯通,当指示灯工作时,能够使得光线透过导光件从拾音孔中射出,继而使得拾音孔在满足拾音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发光,以此有效提升了该拾音装置的结构紧凑性,继而有效提升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A Sound Pick-up Device and Its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拾音装置及其音箱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拾音装置及其音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用于音箱的指示灯和拾音部大多单独设置,分别位于音箱的不同位置,依此方式,使得音箱结构不够紧凑,零部件较多,模具成本较高,装配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音装置。该拾音装置结构紧凑,能够使得拾音孔在拾音的同时,又能够通过指示灯发光。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拾音装置,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拾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的导光件。其中,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上端面凹设有用于收纳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连接,所述拾音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其中,所述导光件与所述收纳腔过盈配合。其中,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壳体的腔体相贯通。其中,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收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收纳腔同轴贯通设置的第二收纳腔,所述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收纳腔与所述拾音孔相贯通。其中,所述第一收纳腔靠近所述壳体的腔体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其中,所述第二收纳腔靠近所述拾音孔的一端口呈喇叭状设置。其中,所述指示灯包括架设于所述导光件上方的电路板,以及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的LED灯。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的上盖紧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拾音装置,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拾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的导光件。以此结构设计,由于麦克风组件与拾音孔相贯通,因此当指示灯工作时,能够使得光线透过导光件从拾音孔中射出,继而使得拾音孔在满足拾音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发光,以此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结构紧凑性,继而有效提升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拾音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音箱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拾音孔设置有指示灯的装置包括音箱的壳体1、开设于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的拾音孔1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11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21,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21的导光件22。采用此结构设计,将指示灯与麦克风组件集中到拾音孔11周围,当指示灯被点亮时,便可使得光线透过导光件22射出拾音孔11,且不会影响麦克风21的正常拾音,从而使得采用该装置的音箱结构更为紧凑。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的上端面凹设有用于收纳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收纳腔12,所述收纳腔12与所述拾音孔11贯通连接,所述拾音孔11开设于所述壳体1的外周面。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麦克风21在拾音时产生回音,套设于麦克风21外围的导光件22与收纳腔12过盈配合。此外,所述收纳腔12与所述壳体1的腔体相贯通。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22包括第一收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收纳腔同轴贯通设置的第二收纳腔221,所述麦克风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收纳腔221与所述拾音孔11相贯通。为了使得麦克风21与壳体1的腔体相贯通,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收纳腔靠近所述壳体1的腔体的一侧设置有通孔13。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声音向麦克风21聚集,所述第二收纳腔221靠近所述拾音孔11的一端口呈喇叭状设置。本实施例音箱的壳体1由下壳和上盖两部分组成,麦克风组件设置于下壳的壳体壁的上端面,指示灯中的电路板31架设于导光件22的上方,并固定于上盖的内底面,焊接于电路板31的LED灯32位于电路板31和导光件22之间,以此方式配合,使得LED灯32的光线能够透过导光件22从拾音孔11中射出,而且不会影响麦克风21的正常工作。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拾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的导光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拾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设置的麦克风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组件外围的指示灯;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以及套设于所述麦克风的导光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上端面凹设有用于收纳所述麦克风组件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拾音孔贯通连接,所述拾音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与所述收纳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与所述壳体的腔体相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亮黄华军张正虎黄敏双余凡陈冬平袁为揆朱法景肖兴武易燕琼曾中伟李天张镇军陈罗明袁雄王海波庄志红张平曹力谢江彭明涛李志军曹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得辉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