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441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3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包括底座、立柱、摆臂、灯座、设置在所述灯座上的遮蔽机构和亮度补偿机构及置在所述底座的亮度感测器、亮度输入装置、控制模块,灯座上设有灯管,遮蔽机构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遮蔽叶片,相邻的遮蔽叶片之间滑动连接,若干个遮蔽叶片展开后形成弧形罩壳,弧形罩壳罩设在灯管的上方,通过改变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对外界亮度的干扰。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补光台灯能够减少灯光与环境光之间的差异,能够有效缓解视力疲劳。

An Intelligent Light Supplementary Table Lamp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台灯,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补光台灯。
技术介绍
通常,人们在晚上或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工作或学习时都是使用台灯来提供照明,在方便自己的同时还降低对其他人的影响,因此台灯已成为生活必备用品,但是灯光照射范围与范围之外的反差较大时就会出现用眼过度造成视疲劳,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严重,因而出现了亮度可调的台灯,但是通常只能依赖手动调节灯管的亮度,使用不便,当外界环境过暗时,由于台灯亮度不能无限变暗而影响照明,当外界亮度过大时,外界亮度与灯管亮度叠加在一起就会使台灯照射范围内光线过强,长期学习或工作就会使眼睛疲劳,因此亮度可调的台灯也不能很好的缓解眼部易疲劳的问题,长时间处在单调的黑暗的环境中也会影响身心健康。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有效的减小主光灯与环境光之间的差异来缓解眼疲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补光台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台灯在外界环境过暗或过亮时不能有效的缩小主光灯与环境光之间的差异,容易眼疲劳而影响视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包括底座、立柱、摆臂、灯座和灯管,所述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摆臂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灯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灯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上,其中,还包括:遮蔽机构,所述遮蔽机构设置在所述灯座上,所述遮蔽机构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遮蔽叶片,相邻的遮蔽叶片之间滑动连接,若干个遮蔽叶片展开后形成弧形罩壳,所述弧形罩壳罩设在所述灯管的上方,通过改变所述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对外界亮度的干扰;亮度补偿机构,所述亮度补偿机构设置在所述灯座上;亮度感测器,所述亮度感测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亮度输入装置,所述亮度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用于输入期望亮度值;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遮蔽机构的驱动机构、亮度补偿机构、亮度感测器、亮度输入装置分别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座上的色温检测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疲劳提醒报警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色温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疲劳提醒报警器。进一步地,位于最内侧的遮蔽叶片与所述灯座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遮蔽叶片的一端上设有一从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上的所述遮蔽机构的驱动机构的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亮度补偿机构位于所述灯管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模式选择按钮,所述模式选择按钮用于选择该台灯为自动控制模式或手动控制模式。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两个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所述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马达转动,进而手动改变所述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对外界亮度的干扰。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公开一种智能补光台灯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智能补光台灯,包括以下步骤:step1:开始;step2:通过操作模式选择按钮来选择该台灯的控制模式,选择手动控制模式后,可手动操作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来控制马达正反转,使遮蔽机构的若干个遮蔽叶片展开成不同的弧度;选择自动控制模式后,执行step3;step3:利用亮度输入装置预设一亮度值L1;step4:利用亮度感测器读取外界亮度值L2;step5:求取亮度补偿值La=L1-L2;step6:判断La是否小于0,若是,执行step7;若否,执行step10;step7:遮蔽机构的遮蔽叶片展开,降低灯管对外界亮度的干扰;step8:求取遮蔽之后的亮度补偿值La1=L1-L2;step9:判断La1是否大于0,若是,执行step10;若否,执行step7;step10:启动亮度补偿机构;step11:是否结束,若是,执行step12;若否,执行step4;step12:结束。进一步的,在step10中,亮度补偿机构的实际启动亮度值为补偿值La1对应的增益值。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遮蔽机构,因而当环境光线较强时遮蔽机构打开,减小灯管对环境光线的干扰,因而避免了台灯照射范围内光线增强对眼睛造成不适;由于设有亮度补偿机构,因而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启动,可以缩小主光灯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光线差,缓解视力疲劳,其中,亮度补偿机构的灯色可根据环境氛围或心境的不同进行调节,烘托不同的氛围,使用者会心情舒畅;由于设有色温检测装置和疲劳提醒报警器,可提醒使用者定时休息,避免用眼过度;由于设有亮度输入装置、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和模式选择按钮,使本申请的台灯可以满足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模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遮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遮蔽机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遮蔽机构的收起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立柱3摆臂4灯座5灯管6遮蔽机构61遮蔽叶片62从动齿轮63主动齿轮64马达7亮度补偿机构8亮度感测器9亮度输入装置10开关11控制模块12色温检测装置13疲劳提醒报警器14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15模式选择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下面参考图1至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5所示所示的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包括底座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立柱2、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2上的摆臂3、活动设置在所述摆臂3上的灯座4,所述灯座4上设有灯管5,该台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的遮蔽机构6和亮度补偿机构7、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亮度感测器8、亮度输入装置9、开关10、控制模块11、模式选择按钮15、两个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14,所述遮蔽机构6的驱动机构、亮度补偿机构7、亮度感测器8、亮度输入装置9、开关10、模式选择按钮15、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14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1电连接,所述遮蔽机构6、亮度补偿机构7、亮度感测器8、亮度输入装置9、开关10、模式选择按钮15、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14、控制模块11均与电源电连接,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按钮15用于选择该台灯为自动控制模式或手动控制模式,所述马达正反转控制按钮14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马达64转动,进而手动改变所述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5对外界亮度的干扰,所述亮度输入装置9用于输入期望亮度值。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遮蔽机构6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遮蔽叶片61,相邻的遮蔽叶片61之间通过凸柱与弧形导槽滑动配合的结构滑动连接,且位于最内侧的遮蔽叶片61与所述灯座4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遮蔽叶片61的一端上设有一从动齿轮62,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的所述遮蔽机构6的驱动机构的马达64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主动齿轮63,所述主动齿轮63与所述从动齿轮62啮合,若干个遮蔽叶片61折叠时,一片遮蔽叶片61罩设在所述灯管5的外周,若干个遮蔽叶片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包括底座(1)、立柱(2)、摆臂(3)、灯座(4)和灯管(5),所述立柱(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摆臂(3)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2)上,所述灯座(4)活动设置在所述摆臂(3)上,所述灯管(5)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蔽机构(6),所述遮蔽机构(6)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所述遮蔽机构(6)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遮蔽叶片(61),相邻的遮蔽叶片(61)之间滑动连接,若干个遮蔽叶片(61)展开后形成弧形罩壳,所述弧形罩壳罩设在所述灯管(5)的上方,通过改变所述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5)对外界亮度的干扰;亮度补偿机构(7),所述亮度补偿机构(7)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亮度感测器(8),所述亮度感测器(8)设置在所述底座(1);亮度输入装置(9),所述亮度输入装置(9)设置在所述底座(1),用于输入期望亮度值;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1)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且所述控制模块(11)与所述遮蔽机构(6)的驱动机构、亮度补偿机构(7)、亮度感测器(8)、亮度输入装置(9)分别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补光台灯,包括底座(1)、立柱(2)、摆臂(3)、灯座(4)和灯管(5),所述立柱(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摆臂(3)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2)上,所述灯座(4)活动设置在所述摆臂(3)上,所述灯管(5)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蔽机构(6),所述遮蔽机构(6)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所述遮蔽机构(6)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遮蔽叶片(61),相邻的遮蔽叶片(61)之间滑动连接,若干个遮蔽叶片(61)展开后形成弧形罩壳,所述弧形罩壳罩设在所述灯管(5)的上方,通过改变所述弧形罩壳的弧度来降低灯管(5)对外界亮度的干扰;亮度补偿机构(7),所述亮度补偿机构(7)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亮度感测器(8),所述亮度感测器(8)设置在所述底座(1);亮度输入装置(9),所述亮度输入装置(9)设置在所述底座(1),用于输入期望亮度值;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1)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且所述控制模块(11)与所述遮蔽机构(6)的驱动机构、亮度补偿机构(7)、亮度感测器(8)、亮度输入装置(9)分别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补光台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的色温检测装置(12)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疲劳提醒报警器(13),所述控制模块(11)根据所述色温检测装置(12)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疲劳提醒报警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补光台灯,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内侧的遮蔽叶片(61)与所述灯座(4)固定连接,位于最外侧的遮蔽叶片(61)的一端上设有一从动齿轮(62),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4)上的所述遮蔽机构(6)的驱动机构的马达(64)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主动齿轮(63),所述主动齿轮(63)与所述从动齿轮(62)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宇飞李志杰林晨凯黄章清毛婷婷袁世君杨潮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