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36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快充识别电路、USB充电接口、反馈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所述电源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第一副边线圈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快充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工作稳定可靠、自动识别、支持PD快充协议充电的优点。

A Charging Circuit Supporting PD Fast Charging Protoc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源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硬件升级和屏幕尺寸的增大,电池电量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对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智能手机中大部分手机自身配置的电池容量普遍在3000mAh以上,传统的5V1A充电器给手机充满电至少需要3小时以上,5V2A充电器给手机充满一次电至少也需要2小时,为了节约充电时间,快充技术应运而生,对此USB-IF组织制定出了一种快速充电规范,即PD快电协议;随着PD快充协议的产生,围绕着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也随之成为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可靠、自动识别、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快充识别电路、USB充电接口、反馈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所述电源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快充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线圈与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1、供电电路、RCD吸收电路、开关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连接供电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流检测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压检测端连接反馈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RCD吸收电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2、电阻R3、电阻R7、电容C2、电容C3、电容EC3、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容EC3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且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容EC3的负极均连接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2与二极管D2并联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经电阻R2、电阻R3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RCD吸收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的一公共端与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且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的另一公共端经电阻R6、二极管D1与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开关电路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二极管D3;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RCD吸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3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且通过电阻R11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电阻R12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电流检测电路。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5;所述电阻R15、电阻R16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15、电阻R16的一公共端与开关电路连接,且通过电阻R14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电阻R16的另一公共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并接地。优选的,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电阻R22、电容EC4、电容EC5;所述电阻R22、电容EC4、电容EC5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22、电容EC4、电容EC5的一公共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电容EC4、电容EC5另一公共端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芯片LN5S03及其芯片LN5S03外围电路,所述芯片LN5S03对应的输入端与第一副边线圈连接。优选的,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光耦U4A、光耦U4B、电阻R8、电阻R23、电阻R24;所述光耦的U4A的一端经电阻R8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对应输入端连接,光耦U4A另一端接地;所述光耦U4B的一端经电阻R23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4B的另一端与快充识别电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快充识别电路包括快充识别芯片U3及其快充识别芯片U3外围电路;所述快充识别芯片U3外围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S1、二极管D5、电容C14;所述快充识别芯片U3的一对应输出端与光耦U4B的一端连接,所述快充识别芯片U3的一输出端分别经二极管D5、电阻R26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经电阻R25连接场效应管Q4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经电阻RS1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通过电容C14接地,且与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快充识别芯片U3的信号端口DP端、DN端、CC1端、CC2端分别与USB充电接口上对应的端口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保险管F1、共模电感LF1、整流桥BD1、电容EC1、电容EC2、电阻R1、电感L1;所述保险管F1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1的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F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桥BD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容EC1的正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C2的正极,所述电容EC1的负极、电容EC2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1与电感L1并联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快充协议识别电路能够有效的判断出连接USB充电接口的设备是否支持PD快充协议等快充技术,从而根据设备的电池电量情况提供符合快速充电的电源;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设有保险丝、共模电感、电感滤波,有效的防止了干扰信号对后端电路的干扰,确保了后端充电电路的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芯片U1采用独立的电源供电,使得电源控制芯片U1在接受电流检测信号和电压检测信号后输出的控制信号更加稳定可靠;第二整流滤波电路采用以芯片为主的整流方式,确保了传输给设备供电电源的稳定可靠;因此本技术具有工作稳定可靠、自动识别、支持PD快速充电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方框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快充识别电路、USB充电接口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快充识别电路、USB充电接口、反馈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所述电源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快充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线圈与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快充识别电路、USB充电接口、反馈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所述电源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快充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USB充电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线圈与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电路分别与快充识别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1、供电电路、RCD吸收电路、开关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连接供电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流检测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压检测端连接反馈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RCD吸收电路与原边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2、电阻R3、电阻R7、电容C2、电容C3、电容EC3、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容EC3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且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容EC3的负极均连接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2与二极管D2并联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经电阻R2、电阻R3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CD吸收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的一公共端与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且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的另一公共端经电阻R6、二极管D1与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开关电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PD快充协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二极管D3;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RCD吸收电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3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且通过电阻R11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日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