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22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19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属于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第一电源的一第一触点对、用于第二电源的一第二触点对、第一电源端子排、第二电源端子排,所述的第一触点对包括一第一动触点和一第一静触点,所述的第二触点对包括一第二动触点和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电源端子排连接,所述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电源端子排连接,特点: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采样线,所述的采样线包括与第一电源端子排连接的第一电源采样线和与第二电源端子排连接的第二电源采样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使售服维修变得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
本技术属于开关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简称ATSE)用于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能够在不同电源间切换,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为了实时监测不同电源情况,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进线端上一般都设有采样端子,并通过电线/电缆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一旦出现电源异常情况并满足故障条件,控制器发出命令使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从异常电源切换到正常电源上。现有的一些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上的采样电线/电缆的排布方式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不利于售服维修,故有必要加以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该模块集成有触头系统和采样线,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售服维修变得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第一电源的一第一触点对、用于第二电源的一第二触点对、第一电源端子排、第二电源端子排,所述的第一触点对包括一第一动触点和一第一静触点,所述的第二触点对包括一第二动触点和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电源端子排连接,所述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电源端子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采样线,所述的采样线包括与第一电源端子排连接的第一电源采样线和与第二电源端子排连接的第二电源采样线。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动触头,所述的动触头包括动触头支架和设置在动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导杆,所述的动触头导杆上构成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上述两个动触点以动触头支架的径向对称;上述的第一电源端子排、第二电源端子排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在第一电源端子排上设有第一静触点,在第二电源端子排上设有第二静触点,上述两个静触点同样以动触头支架的径向对称。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用于容纳采样线的采样通道。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拼接后在外壳内部容纳有动触头支架、动触头导杆、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一电源端子排、第二电源端子排、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的第一壳体的对应第一电源端子排和第二电源端子排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供采样线通过的过孔;所述的采样通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背向第二壳体一侧的侧面上并与过孔连通。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拼接后在外壳内部构成有容腔、分别与该容腔相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该容腔用于容纳所述的动触头支架、动触头导杆、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该第一通道用于容纳第一电源端子排,该第二通道用于容纳第二电源端子排。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容设在容腔内的灭弧室,所述的灭弧室有两个,分别对应第一触点对和第二触点对固定设置。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内部还构成有两个消弧通道,所述的消弧通道一端与容腔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相通,使得灭弧室与外界连通,并且两个消弧通道内还分别设有用于防止电弧气体喷出外壳外的消弧隔板。在本技术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壳体的围绕容腔的边缘突设有凸缘,在所述的第二壳体的围绕容腔的边缘设有沉设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装后,所述的凸缘与沉设面嵌配。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动静触点区域与采样电线/电缆集成在一个极单元模块内,构成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的一个单极模块化地触头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售服维修也变得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在移除第一壳体后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10.采样通道、11.容腔、12.过孔、13.消弧通道、14.螺钉孔、15.螺钉、16.凹槽、17.第一通孔、18.负载端接线端子、19.凸缘;2.第二壳体、21.凸台、22.槽口、23.第一通道、24.第二通道、27.第二通孔、28.沉设面;3.采样线、31.第一采样线、32.第二采样线;4.动触头、41.动触头支架、42.动触头导杆、421.第一动触点、422.第二动触点、43.软连接线;5.第一电源端子排、50.联接板、501.孔、502.槽、51.第一静触点、52.铆钉、53.引弧片、531.卡脚、54.采样端子;6.第二电源端子排、61.第二静触点;7.灭弧室、71.灭弧栅片、711.栅片凸台、72.隔板一、721.孔一、722.孔二、723.孔三、73.隔板二、731.筋、732.隔板凸台;8.消弧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采样线3、动触头4、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灭弧室7、消弧隔板8,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左右拼装并通过螺钉15穿过螺钉孔14紧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装后内部容纳动触头4、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灭弧室7、消弧隔板8,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上均设有采样端子54,所述的采样线3包括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连接的第一电源采样线31和与第二电源端子排6连接的第二电源采样线32,第一电源采样线31、第二电源采样线32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壳体1上对应的过孔12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上的采样端子54连接,第一电源采样线31、第二电源采样线32的另一端裸露在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接构成的外壳的顶部的凹槽16内,而第一电源采样线31、第二电源采样线32的主体部分镶嵌在第一壳体1的采样通道10内。所述的动触头4包括动触头支架41和设置在动触头支架41上的动触头导杆42,所述的动触头导杆42上构成有第一动触点421和第二动触点422,上述两个动触点以动触头支架41的径向对称;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在第一电源端子排5上设有第一静触点51,在第二电源端子排6上设有第二静触点61,上述两个静触点同样以动触头支架41的径向对称。所述的第一电源端子排5和第二电源端子排6的结构类似,以第一电源端子排5为例,联接板50的一端在折弯后其端部焊接有第一静触点51、引弧片53,联接板50上设有孔501、槽502,引弧片53上设有U形的卡脚531,采样端子54通过铆钉52穿过孔501后紧固到联接板50上,引弧片53通过卡脚531穿过槽502后紧固到联接板50上,联接板50的另一端构成电源端接线端子部。第二电源端子排6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的结构基本相同,仅联接板的长度稍长。所述的灭弧室7包括灭弧栅片71、隔板一72、隔板二73,灭弧栅片71上设有栅片凸台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第一电源的一第一触点对、用于第二电源的一第二触点对、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所述的第一触点对包括一第一动触点和一第一静触点,所述的第二触点对包括一第二动触点和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连接,所述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电源端子排(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采样线(3),所述的采样线(3)包括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连接的第一电源采样线(31)和与第二电源端子排(6)连接的第二电源采样线(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第一电源的一第一触点对、用于第二电源的一第二触点对、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所述的第一触点对包括一第一动触点和一第一静触点,所述的第二触点对包括一第二动触点和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连接,所述的第二静触点与第二电源端子排(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采样线(3),所述的采样线(3)包括与第一电源端子排(5)连接的第一电源采样线(31)和与第二电源端子排(6)连接的第二电源采样线(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单元模块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动触头(4),所述的动触头(4)包括动触头支架(41)和设置在动触头支架(41)上的动触头导杆(42),所述的动触头导杆(42)上构成有第一动触点(421)和第二动触点(422),上述两个动触点以动触头支架(41)的径向对称;上述的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在第一电源端子排(5)上设有第一静触点(51),在第二电源端子排(6)上设有第二静触点(61),上述两个静触点同样以动触头支架(41)的径向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用于容纳采样线(3)的采样通道(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极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两者拼接后在外壳内部容纳有动触头支架(41)、动触头导杆(42)、第一动触点(421)、第二动触点(422)、第一电源端子排(5)、第二电源端子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阳顾怡文丁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