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08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内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调焦组、二次成像组、三次成像组;所述前固定组为一正弯月透镜A,所述变倍组为一双凹负透镜B,所述补偿组为一双凸透镜C组成,所述调焦组为一负弯月透镜D,所述二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E1、平凹负透镜E2、双凸正透镜E3、双凹负透镜E4,所述所三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F1、双凹负透镜F2、双凸正透镜F3,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设反射镜A,双凹负透镜E4与双凸正透镜F1之间设反射镜B,本镜头成像质量优良、变焦流畅平稳,有利于大范围搜索和远距离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商业和民用安防监控需求的不断增长,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已由点源红外探测报警快速向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发展。基于此,红外可见光融合的智能视屏监控报警系统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边海防、机场、油库、军械库、文物、监狱等重要部门领域,以及交通、工业、仓储、港口码头、物联网、森林防火等。其中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具有焦距能够连续变化,且在变焦过程中不会丢失目标信息的特点,人们对高性能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强。然而现有的红外连续变焦距镜头尺寸偏大、结构形式单一、成像像质量不佳,对红外目标的搜索和识别能力有限,限制了其在多光谱融合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内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调焦组、二次成像组、三次成像组;所述前固定组为一正弯月透镜A,所述变倍组为一双凹负透镜B,所述补偿组为一双凸透镜C组成,所述调焦组为一负弯月透镜D,所述二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E1、平凹负透镜E2、双凸正透镜E3、双凹负透镜E4,所述所三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F1、双凹负透镜F2、双凸正透镜F3,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设置有反射镜A,双凹负透镜E4与双凸正透镜F1之间设置有反射镜B。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组与变倍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9.09~25.18mm,所述变倍组与补偿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46.45~15.18mm,所述补偿组C与调焦组E之间的空气间隔为5.00~20.18mm,双凸正透镜E1与平凹负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0mm,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27.87mm,双凸正透镜E3与双凹负透镜E4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02mm,双凸正透镜F1与双凹负透镜F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7.28mm,双凹负透镜F2与双凸正透镜F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00mm。进一步的,镜头采用了11片镜片,所使用的镜片按材料顺序分别为硅、锗、硅、锗、硅、锗、硅、锗、硅、锗、硅。进一步的,所述双凹负透镜B的像侧面、负弯月透镜D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E1的物侧面、双凹负透镜E4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F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F3的物侧面均为非球面。进一步的,所述非球面满足下列表达式: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1/R,R表示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B、C、D为高次非球面系数。进一步的,前固定组的光焦度为正,变倍组的光焦度为负,补偿组的光焦度为正,调焦组的光焦度为负,二次成像组的光焦度为正,三次成像组的光焦度为正。进一步的,反射镜A、反射镜B与光轴倾斜45°放置,反射镜A与反射镜B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镜头成像质量优良、变焦流畅平稳,有利于大范围搜索和远距离识别。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镜头的光学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镜头短焦MTF图;图3为本镜头长焦MTF图;图4为本镜头短焦场曲畸变图;图5为本镜头长焦场曲畸变图;图6为本镜头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镜头前镜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镜头调焦镜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图9为本镜头中间镜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镜头反射镜座A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镜头校正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镜头反射镜座B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镜头后镜筒镜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A-正弯月透镜A;B-双凹负透镜B;C-双凸透镜C;D-负弯月透镜D;E1-双凸正透镜E1;E2-平凹负透镜E2;E3-双凸正透镜E3;E4-双凹负透镜E4;F1-双凸正透镜F1;F2-双凹负透镜F2;F3-双凸正透镜F3;G-一次像面;H-二次像面;I-三次像面;J-反射镜A;K-反射镜B;1-前镜筒;2-调焦镜筒;3-中间镜筒;4-连接底板;5-反射镜座A;6-校正筒;7-反射镜座B;8-后镜筒;9-前固定组组件;10-变倍滑架;11-滚珠;12-凸轮;13-补偿滑架;14-导钉;15-凸轮压圈;16-电机;17-前固定组调整垫片;18-调焦座;19-排气孔;20-负弯月透镜D压圈;21-调焦电位计;22-调焦导钉;23-调焦凸轮;24-调焦凸轮压圈;25-调焦电机;26-中间镜筒调整垫片;27-镜筒;28-平凹负透镜E2压圈;29-双凸正透镜E1与平凹负透镜E2之间的隔圈;30-镜框;31-霍尔元件;32-扇形校正板;33磁钢-;34-封板;35-从动轮;36-校正电机;37-通光孔;38-二次成像调整垫片;39-双凸正透镜E3与双凹负透镜E4之间的隔圈;40-双凸正透镜E3压圈;41-双凸正透镜F3压圈;42-螺钉;43-三次成像调整垫片;44-双凹负透镜F2与双凸正透镜F3之间的隔圈;45-双凸正透镜F1与双凹负透镜F2之间的隔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13所示,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内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调焦组、二次成像组、三次成像组;所述前固定组为一正弯月透镜A,所述变倍组为一双凹负透镜B,所述补偿组为一双凸透镜C组成,所述调焦组为一负弯月透镜D,所述二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E1、平凹负透镜E2、双凸正透镜E3、双凹负透镜E4,所述所三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F1、双凹负透镜F2、双凸正透镜F3,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设置有反射镜A,双凹负透镜E4与双凸正透镜F1之间设置有反射镜B。在本次实施中,所述前固定组与变倍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9.09~25.18mm,所述变倍组与补偿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46.45~15.18mm,所述补偿组C与调焦组E之间的空气间隔为5.00~20.18mm,双凸正透镜E1与平凹负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0mm,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27.87mm,双凸正透镜E3与双凹负透镜E4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02mm,双凸正透镜F1与双凹负透镜F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7.28mm,双凹负透镜F2与双凸正透镜F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00mm。在本次实施中,镜头采用了11片镜片,所使用的镜片按材料顺序分别为硅、锗、硅、锗、硅、锗、硅、锗、硅、锗、硅。在本次实施中,各个镜片的参数如下:在本次实施中,所述双凹负透镜B的像侧面、负弯月透镜D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E1的物侧面、双凹负透镜E4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F的像侧面、双凸正透镜F3的物侧面均为非球面。在本次实施中,所述非球面满足下列表达式: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1/R,R表示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B、C、D为高次非球面系数。各个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如下:面序号KABCDS40-2.64E-005-4.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镜筒内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调焦组、二次成像组、三次成像组;所述前固定组为一正弯月透镜A,所述变倍组为一双凹负透镜B,所述补偿组为一双凸透镜C组成,所述调焦组为一负弯月透镜D,所述二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E1、平凹负透镜E2、双凸正透镜E3、双凹负透镜E4,所述所三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F1、双凹负透镜F2、双凸正透镜F3,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设置有反射镜A,双凹负透镜E4与双凸正透镜F1之间设置有反射镜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镜筒内沿光线自左向右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调焦组、二次成像组、三次成像组;所述前固定组为一正弯月透镜A,所述变倍组为一双凹负透镜B,所述补偿组为一双凸透镜C组成,所述调焦组为一负弯月透镜D,所述二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E1、平凹负透镜E2、双凸正透镜E3、双凹负透镜E4,所述所三次成像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F1、双凹负透镜F2、双凸正透镜F3,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设置有反射镜A,双凹负透镜E4与双凸正透镜F1之间设置有反射镜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次成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组与变倍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9.09~25.18mm,所述变倍组与补偿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46.45~15.18mm,所述补偿组C与调焦组E之间的空气间隔为5.00~20.18mm,双凸正透镜E1与平凹负透镜E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0mm,平凹负透镜E2与双凸正透镜E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27.87mm,双凸正透镜E3与双凹负透镜E4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02mm,双凸正透镜F1与双凹负透镜F2之间的空气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周阳肖维军屈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