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03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包括位于地面(1)上的边坡(2):边坡为倾斜面,倾斜面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防水挡板(3)、混凝土垫层(4)、防水防渗层(5)和碎石层(6);防水挡板经一组加强柱(7)与地面连接;边坡的坡脚与地面的结合部设有挡土板(8);挡土板底部设有一组排水孔(9);排水孔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0);边坡的坡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坡面设有网格状的岩土槽(11),岩土槽内堆有石块;岩土槽顶部设有锁石网(12),锁石网经固定柱(13)与边坡表面固定;边坡的下段坡面设有种植层(14),种植层设有泄水道(15)和一组防护墙(16)。本发明专利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边坡造价较高,不便于维护,排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属于边坡防护

技术介绍
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坡体内的水会使坡体结构自重增加,也相应增加了边坡下滑力;坡体内的水会降低坡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边坡稳定性;坡体内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渗透力等影响边坡稳定性,根据“治坡先治水”的原理。因此对于边坡工程而言,通常优先考虑的是对于水的处理,即如何防止雨水及坡面水入渗和如何降低坡体内部地下水位。现有技术的边坡结构都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使得水从表面深入地表进而渗入边坡土层,导致坡体结构自重增加最终诱发边坡下滑,造成滑坡事故,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现有的防护边坡大都采用在边坡内安装排水管来解决,而排水管的设计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排水管的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时间过程容易发生泄露,维护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防护边坡造价较高,不便于维护,排水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包括位于地面上的边坡:边坡为倾斜面,倾斜面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防水挡板、混凝土垫层、防水防渗层和碎石层;防水挡板经一组加强柱与地面连接;边坡的坡脚与地面的结合部设有挡土板;挡土板底部设有一组排水孔;排水孔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边坡的坡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坡面设有网格状的岩土槽,岩土槽内堆有石块;岩土槽顶部设有锁石网,锁石网经固定柱与边坡表面固定;边坡的下段坡面设有种植层,种植层设有泄水道和一组防护墙。前述结构中,所述防护墙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排水孔。前述结构中,所述加强柱与加强柱之间经横梁连接。前述结构中,所述挡土板底部设有底座,底座设在地面以下;挡土板边坡侧向外依次设有减震板、防护挡板、支撑骨架和挡板。前述结构中,所述过滤网四周设有框架,框架与挡土板底部连接。本专利技术设有加强柱,在进行修建时加强柱能够给边坡提供强力的支撑,防止岩土结构松散发生塌方。同时边坡表面的岩土固定槽,可以将开挖的土方和石块放在固定槽内,合理的利用岩土资源,减小弃方量,减少材料的运输,节省成本。并通过用锁石网锁住岩石块,能够防止岩石的滑落。同时能够加强防护边坡的强度,有效应对雨水的冲刷,防止雨水冲刷造成防护边坡的渗漏。本专利技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人力和材料成本,造价较低能够广泛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碎石层、防水防渗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水挡板这些结构,能够防止雨水的渗透,通过设置泄水道,在雨水的冲刷下,泄水道能够较好的排出雨水,使雨水沿挡土板内部的泄水孔流出,防止水流的聚集,避免树叶等杂质,防止杂质堵住泄水孔,使防护边坡发生堵塞,导致渗水的发生,而种植层能够吸收渗水,这种设计排水效果好,便于工作人员维护,能够很好的避免渗水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面、2-边坡、3-防水挡板、4-混凝土垫层、5-防水防渗层、6-碎石层、7-加强柱、8-挡土板、9-排水孔、10-过滤网、11-岩土槽、12-锁石网、13-固定柱、14-种植层、15-泄水道、16-防护墙、17-凹槽、18-横梁、19-底座、20-减震板、21-防护挡板、22-支撑骨架、23-挡板、24-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位于地面1上的边坡2:边坡2为倾斜面,倾斜面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防水挡板3、混凝土垫层4、防水防渗层5和碎石层6;防水挡板3经一组加强柱7与地面1连接;边坡2的坡脚与地面1的结合部设有挡土板8;挡土板8底部设有一组排水孔9;排水孔9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0;边坡2的坡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坡面设有网格状的岩土槽11,岩土槽11内堆有石块;岩土槽11顶部设有锁石网12,锁石网12经固定柱13与边坡2表面固定;边坡2的下段坡面设有种植层14,种植层14设有泄水道15和一组防护墙16。防护墙16上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有排水孔9。加强柱7与加强柱7之间经横梁18连接。挡土板8底部设有底座19,底座19设在地面1以下;挡土板8边坡侧向外依次设有减震板20、防护挡板21、支撑骨架22和挡板23。过滤网10四周设有框架24,框架24与挡土板8底部连接。实施例本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包括边坡2,边坡2底部经加强柱7与地面1连接;边坡2表面由上至下设有岩土槽11和种植层14。种植层14设有泄水道15,泄水道15最低端设有过滤网10,过滤网10固定在框架24上,并与挡土板8连接,挡土板8底部固定在底座19上,底座19埋在地面以下。挡土板8靠边坡一侧设有减震板20,减震板20外侧设有防护挡板21,防护挡板21外侧设有支撑骨架22,支撑骨架22下端与底座19连接,支撑骨架22外侧设有挡板23。所述岩土槽11和种植层14底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层6、防水防渗层5、混凝土垫层4和防水挡板3。防水挡板3下方设置有加强柱7。岩土槽11设有多个并按网格排列,多个岩土槽11顶部履盖有锁石网12,锁石网12四周通过固定柱13与边坡2表面固定连接。防护墙16上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有排水孔9。加强柱7设有多个,多个加强柱7之间经横梁18连接为一体。上述描述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术语均是为了便于描述按附图所示位置的描述。并非各部件之间的特定位置关系。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包括位于地面(1)上的边坡(2):其特征在于:边坡(2)为倾斜面,倾斜面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防水挡板(3)、混凝土垫层(4)、防水防渗层(5)和碎石层(6);防水挡板(3)经一组加强柱(7)与地面(1)连接;边坡(2)的坡脚与地面(1)的结合部设有挡土板(8);挡土板(8)底部设有一组排水孔(9);排水孔(9)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0);边坡(2)的坡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坡面设有网格状的岩土槽(11),岩土槽(11)内堆有石块;岩土槽(11)顶部设有锁石网(12),锁石网(12)经固定柱(13)与边坡(2)表面固定;边坡(2)的下段坡面设有种植层(14),种植层(14)设有泄水道(15)和一组防护墙(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包括位于地面(1)上的边坡(2):其特征在于:边坡(2)为倾斜面,倾斜面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防水挡板(3)、混凝土垫层(4)、防水防渗层(5)和碎石层(6);防水挡板(3)经一组加强柱(7)与地面(1)连接;边坡(2)的坡脚与地面(1)的结合部设有挡土板(8);挡土板(8)底部设有一组排水孔(9);排水孔(9)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0);边坡(2)的坡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坡面设有网格状的岩土槽(11),岩土槽(11)内堆有石块;岩土槽(11)顶部设有锁石网(12),锁石网(12)经固定柱(13)与边坡(2)表面固定;边坡(2)的下段坡面设有种植层(14),种植层(14)设有泄水道(1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黄河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