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84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涉及夹持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两个装夹件,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夹持面,每个所述装夹件上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两个装夹件均与所述基座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的夹持空间。装夹机构使用时,金属丝的装夹牢固可靠,金属丝不易被装夹机构折弯,试验结果更加准确;退火装置包括该装夹机构,具有其所有优点。

Clamping mechanism and annea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夹持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传感器体积小、精度高,这推动了传感器材料的发展。巨磁阻抗效应发现后,金属丝的制备应用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为了提高金属丝的磁性能,人们提出了各种退火工艺,但是由于金属丝直径小,金属丝的退火跟传统材料不同,采用焦耳退火或者焦耳-应力退火等是常用的退货工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金属丝装夹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装夹时金属丝易变形,影响金属丝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机构,其能够保证金属丝夹持的稳定性,且夹持过程中金属丝不易折弯,不易影响金属丝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装置,其能够保证金属丝夹持的稳定性,且夹持过程中金属丝不易折弯,不易影响金属丝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两个装夹件,基座设有用于夹持金属丝并避免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一夹持面,每个装夹件设有用于夹持金属丝并避免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二夹持面,两个装夹件均能够与基座连接,以使每个第二夹持面与第一夹持面形成用于夹持金属丝的夹持空间。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基座包括本体、凸设于本体的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第一承载件与本体沿预设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夹持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夹持面分别位于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上;当第一承载件相对于本体滑动时能够改变两个第一夹持面之间的距离;两个装夹件分别为第一装夹件和第二装夹件,第一装夹件能够与第一承载件连接,第二装夹件能够与第二承载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与本体滑动连接,第一夹具用于夹持第一装夹件与第一承载件。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本体上,第一驱动件与第一夹具连接,用于驱使第一夹具相对于本体滑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承载件与本体围绕预设方向转动连接,以对安装于装夹机构上的金属丝加载扭矩。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二夹具,第二夹具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夹具用于夹持第二装夹件与第二承载件,第二装夹件以及第二承载件均相对于第二夹具沿第二夹具的转动方向相对固定。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本体上,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夹具传动连接,用于驱使第二夹具相对于本体转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罩体,罩体与基座连接,罩体与基座形成用于容纳夹持于装夹机构上的金属丝的操作空间。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装夹机构还包括减震件,减震件安装于基座上。一种退火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的装夹机构,供电组件用于给夹持于装夹机构上的金属丝供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机构,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两个装夹件。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面,每个装夹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面,装夹件安装在基座上后,第一夹持面和对应的第二夹持面之间形成一个夹持空间。在安装金属丝时,金属丝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夹持空间中,利用基座和装夹件的夹持力将金属丝夹持固定,由于金属丝夹持过程中受到压力时,金属丝与两个平面接触,金属丝不易受力变形,不易破坏金属丝的结构,金属丝的使用寿命长。同时,金属丝与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接触,受压过程中,金属丝与基座和装夹件为面接触或者线接触,接触面积大,金属丝夹持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脱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退火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退火装置的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退火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电组件的简化示意图。图中:01-装夹机构;100-基座;110-本体;111-基壳;111a-容置槽;111b-滑动槽;111c-插接凸起;112-第一端壳;113-第二端壳;120-第一承载件;130-第二承载件;140-第一夹持面;200-装夹件;210-第一装夹件;220-第二装夹件;230-第二夹持面;300-第一夹具;310-第一夹块;311-第一卡槽;312-第一卡接凸起;320-第二夹块;321-固定凸起;322-插接部;330-第一固定空间;400-第二夹具;410-第三夹块;411-第二卡槽;420-第四夹块;421-第三卡槽;430-第二固定空间;500-第三夹具;510-第五夹块;511-第一半圆柱形槽;512-第二卡接凸起;520-第六夹块;521-第二半圆柱形槽;530-第三固定空间;600-第一驱动件;700-第二驱动件;800-罩体;900-减震件;010-显示屏;02-供电组件;02a-电源;02b-正极片;02c-负极片;02d-电动机;02e-第一导通接头;02f-第二导通接头;02g-第一定位孔;02h-第二定位孔;02i-按键;03-外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机构,用于装夹金属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两个装夹件,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并避免所述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一夹持面,每个所述装夹件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并避免所述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二夹持面,所述两个装夹件均能够与所述基座连接,以使每个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形成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的夹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机构,用于装夹金属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两个装夹件,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并避免所述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一夹持面,每个所述装夹件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并避免所述金属丝的夹持部位弯曲的第二夹持面,所述两个装夹件均能够与所述基座连接,以使每个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形成用于夹持所述金属丝的夹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凸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本体沿预设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当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于所述本体滑动时能够改变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面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装夹件分别为第一装夹件和第二装夹件,所述第一装夹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所述第二装夹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装夹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玲崔宁武倩倩郜雪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