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83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包括壳体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壳体安装于油烟机上,其中,主控模块包括PCB板、多个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和红外补偿管,所述的红外接收管和红外补偿管安装于PCB板的一面,PCB板在红外接收管处设有对应的开孔,红外发射管安装于PCB板的另一面,并且均匀分布于开孔的两侧,共同呈“一”字型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地配合油烟机的进风口,极大地增加了装置的检测面积,让装置在检测小油烟颗粒时更加灵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的解决方案为红外对管检测油烟的方式,即在油烟机的抽烟通道的一边固定一个红外发射的模块,另一边固定一个红外接收模块,当没有油烟时,红外发射管照射到红外接收管上,产生一个接收信号;当有油烟通过红外对管作用的区域时,油烟或者水蒸汽的颗粒阻挡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的发射光,接收信号发生改变进而判断油烟的大小,调节油烟机的吸力强度。但是现有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的信号范围小,极易产生误判断的现象。炒菜时产生的可沉降颗粒包含烟和雾,烟由固体悬浮颗粒组成,雾由水等液体组成,而烟颗粒和雾颗粒的大小不一样,当烟和雾通过检测区域时遮挡的效果都不一样,小范围的信号不能全面覆盖各类烟雾,导致的检测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包括壳体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壳体安装于油烟机上,其中,主控模块包括PCB板、多个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和红外补偿管,所述的红外接收管和红外补偿管安装于PCB板的一面,PCB板在红外接收管处设有对应的开孔,红外发射管安装于PCB板的另一面,并且均匀分布于开孔的两侧,共同呈“一”字型排列。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接收管数量为4~10颗。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发射管排列的间隔为20~30mm。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一面为透明,PCB板上装有红外发射管的一面正对壳体的透明面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卡扣,所述的PCB板上设有对应的U型槽,壳体和主控模块通过卡扣和U型槽互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接收管和红外补偿管外设有共用遮光罩。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控模块还包括主控芯片、主供电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补偿电路、次供电电路和通讯串口电路,所述的主控芯片分别连接红外接收管、主供电电路和通讯串口电路,并且通过红外发射电路连接红外发射管,通过红外补偿电路连接红外补偿管,所述的主供电电路连接通讯串口电路和次供电电路,该次供电电路连接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补偿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的主供电电路包括主电源芯片,其型号为AP7343。进一步地,所述的通讯串口电路包括串口电平转换芯片,其型号为SGM45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一字型”排列方式,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布置在一块PCB板上,结构紧凑、小巧、集成度高,同时,因为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角度有限制,而油烟机进风口一般也只有25cm左右,采用“一”字型排列方式,能够准确地配合油烟机的进风口,极大地增加了装置的检测面积,让装置在检测小油烟颗粒时更加灵敏。2、本技术能够根据厨房油烟的实际情况,配合油烟机实时地调节油烟机进行吸力档位,使油烟机能够实现全自动的智能控制。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小,能够加装于现有市场上的所有油烟机,对市售的各类油烟机进行改装升级,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感应区域示意图;图5为主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主供电电路的示意图;图7为次供电电路的示意图;图8为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的示意图;图9为通讯串口电路的示意图;图10为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补偿电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红外接收管,12、红外补偿管,13、红外发射管,14、PCB板,15、开孔,16、串口插座,21、主控芯片,22、主供电电路,23、次供电电路,24、通讯串口电路,25、红外发射电路,26、红外补偿电路,3、壳体,3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包括壳体3和主控模块。壳体3的两侧上设有定位孔31,使得壳体3能够安装固定在油烟机上,主控模块嵌入壳体3的内腔固定在油烟机上。如图2和图3所示,主控模块包括PCB板14、多个红外发射管13、1个红外接收管11和1个红外补偿管12。红外接收管11安装于PCB板14的背面上方中间,红外补偿管12安装于红外接收管11的边上,PCB板14在红外接收管11处设有对应的开孔15,使红外接收管11可以接收PCB板14的正面反射来的红外信号。红外发射管13安装于PCB板14的正面,并且均匀分布于开孔15处的两侧,以“一”字型排列,红外发射管13的数量一般为4~10颗,本实施例中为6颗,以开孔15为中心,左右两边分别每间隔一定距离放置一颗红外发射管13,该一定距离一般为20~30mm,本实施例中选择25mm。此外,红外接收管11和红外补偿管12外设有共用的遮光罩,使得红外接收管11只能通过开孔15接收反射回的红外信号或者补偿管发出的信号,防止其它的强红外源影响其检测的效果。串口插座设置16于PCB板14的背面右侧,用于连接油烟机的主板。PCB板14的左右两侧和下侧预留了4个U型槽,在壳体3上设有向对应的卡扣,通过U型槽和卡扣使主控模块嵌入壳体3内。同时,壳体3的一面为透明材质,使用玻璃或者透明塑料板,PCB板14的正面和壳体3的透明面相对,使得红外发射管13能够从透明面发射出红外信号,红外接收管11也能接收反射回的红外信号。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红外检测距离为10cm,通过“一”字型排列的红外发射管13和红外接收管11,可以使装置的检测范围达到30cm。在通常情况下,油烟很根据风的流动在空气中飘进油烟机的烟腔中,油烟在油烟机中扩散的区域大概有20cm左右,因此,本技术可以完全覆盖油烟的扩散范围,增加了装置的检测面积,在检测小油烟颗粒时也能更加灵敏。如图5所示,在主控模块中,PCB板14上还集成有主控芯片21、主供电电路22、红外发射电路25、红外补偿电路26、次供电电路23和通讯串口电路24。主控芯片21分别连接红外接收管11、主供电电路22和通讯串口电路24,并且通过红外发射电路25连接红外发射管13,通过红外补偿电路26连接红外补偿管12,主供电电路22连接通讯串口电路24和次供电电路23,该次供电电路23连接红外发射电路25和红外补偿电路26。如图6所示,主供电电路22包括主电源芯片U1,其型号为AP7343,将输入电压转为3.3V,再通过二极管D1降压得到2.5V左右的电压,3.3V与2.5V都为主控芯片21提供供电。如图7所示,次供电电路23包括次电源芯片U2,其型号为SX1308,将输入电压转为11.4V,用来驱动红外发射管13。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主控芯片21基于(高环境光独立光学系统)的功能原理检测传感器前方物体的光学反射,该原理在抑制环境光方面非常有效,并且还具有自校准功能,可消除由此引起的干扰通过容纳反射和划痕。J2为烧录接口,用来烧录或者修改程序,D6为红外接收管11,用来补偿红外接收管11的接收量。如图9所示,通讯串口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壳体(3)安装于油烟机上,其中,主控模块包括PCB板(14)、多个红外发射管(13)、红外接收管(11)和红外补偿管(12),所述的红外接收管(11)和红外补偿管(12)安装于PCB板(14)的一面,PCB板(14)在红外接收管(11)处设有对应的开孔(15),红外发射管(13)安装于PCB板(14)的另一面,并且均匀分布于开孔(15)的两侧,共同呈“一”字型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通过壳体(3)安装于油烟机上,其中,主控模块包括PCB板(14)、多个红外发射管(13)、红外接收管(11)和红外补偿管(12),所述的红外接收管(11)和红外补偿管(12)安装于PCB板(14)的一面,PCB板(14)在红外接收管(11)处设有对应的开孔(15),红外发射管(13)安装于PCB板(14)的另一面,并且均匀分布于开孔(15)的两侧,共同呈“一”字型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接收管(11)数量为4~10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射管(13)排列的间隔为20~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一面为透明,PCB板(14)上装有红外发射管(13)的一面正对壳体(3)的透明面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烟机感烟的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上设有卡扣,所述的PCB板(14)上设有对应的U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明旭蔡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