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564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内侧的碳纤维网,所述碳纤维网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上方且其为呈水平布设的矩形碳纤维网片;所述窑顶围护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碳纤维网的四周均浇筑于窑顶围护梁内;所述窑顶围护梁呈水平布设,所述窑顶围护梁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围护梁与碳纤维网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Brick and Stone Hoop Kiln Based on Carbon Fiber Mesh and Kiln Top Enclosur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窑洞加固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居住在黄土高原地势较平坦的川、坝、源、台、平川的群众利用地面空间,用砖石、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被称为箍窑,砖石箍窑是指砖、石箍成的窑洞。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较好,冬暖夏凉。箍窑的窑洞外露的门脸为窑脸,两个窑洞洞口相交的支撑部分为窑腿,位于箍窑最左侧和最右侧的窑腿为边窑腿。箍窑为正方体结构,箍窑顶部覆盖的土层称为窑顶覆土层。箍窑的四周墙体上部均砌筑有围墙,该围墙位于窑顶覆土层上方,窑顶覆土层位于四周围墙内。砖石箍窑中四周围墙均为砖、石砌筑而成的墙体。对于砖石箍窑来说,由于窑洞的前后左右四侧均临空,四周侧均无有效支撑或约束,这样箍窑左右两侧的边窑腿受窑顶覆土荷载影响会产生水平推力,前后两侧窑脸受填土侧压力产生一定的歪闪或鼓胀;另外,当四周墙体地基发生轻微沉降时,前后窑脸及两侧边窑腿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歪闪或倾斜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围护梁与碳纤维网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内侧的碳纤维网,所述碳纤维网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上方且其为呈水平布设的矩形碳纤维网片;所述窑顶围护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碳纤维网的四周均浇筑于窑顶围护梁内;所述窑顶围护梁呈水平布设,所述窑顶围护梁与待加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窑顶围护梁上砌筑有前围墙。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上部的覆土层上平铺有一层灰土层,所述碳纤维网位于所述灰土层上方;所述窑顶围护梁的底面低于所述灰土层的上表面。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灰土层上平铺有上部覆土层,所述碳纤维网埋设于所述上部覆土层内。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前侧的前侧墙体、位于所述前侧墙体正后方且与所述前侧墙体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墙体与所述后侧墙体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所述左侧墙体与所述右侧墙体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所述前侧墙体呈垂直布设。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窑顶围护梁为由四道周边压梁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梁;所述前侧墙体、所述后侧墙体、所述左侧墙体和所述右侧墙体均为待加固砖石箍窑的侧墙,所述周边压梁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侧墙的正上方,每道所述周边压梁均与其所支撑侧墙呈平行布设,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抗剪键紧固连接。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碳纤维网的四个侧边分别伸入至一道所述周边压梁内,所述碳纤维网的四个侧边均为锚固于所述周边压梁内的锚固边,所述锚固边的宽度为8cm~12cm。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抗剪键为由向所述侧墙上部开设的竖向孔洞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竖向抗剪键,待加固砖石箍窑的四个侧墙上均开设多个竖向孔洞;每个所述侧墙上的多个所述竖向孔洞均沿该侧墙的中心轴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道所述周边压梁与其所支撑侧墙之间均通过多个所述竖向抗剪键紧固连接;所述竖向孔洞为立方体孔洞,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深度为8cm~12cm,所述立方体孔洞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7cm~9cm;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孔洞之间的间距为50cm~60cm。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每道所述周边压梁的内侧下部均设置有多道梁体纵向钢筋,多道所述梁体纵向钢筋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道梁体纵向钢筋均沿所布设周边压梁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上述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碳纤维网底部与窑顶围护梁底面的竖向间距为8cm~12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施工成本低,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少。2、施工简便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3、使用效果好,投入成本较低,采用窑顶覆土层处理、窑顶围护梁与碳纤维网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简便、快速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整体性加固,并能有效提升砖石箍窑的整体性能,加强砖石箍窑四周墙体的稳定性。4、推广应用前景广泛,能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简便、快速加固,并且投入成本低,经济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窑顶围护梁与碳纤维网相结合的方式对既有砖石箍窑进行全面、整体加固,能有效提高箍窑的稳定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面加固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碳纤维网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待加固砖石箍窑;2—窑顶围护梁;3—碳纤维网;4—前围墙;5—前侧墙体;6—右侧墙体;7—后侧墙体;8—灰土层;9—上部覆土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2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2内侧的碳纤维网3,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方且其为呈水平布设的矩形碳纤维网片;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碳纤维网3的四周均浇筑于窑顶围护梁2内;所述窑顶围护梁2呈水平布设,所述窑顶围护梁2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部的覆土层上平铺有一层灰土层8,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所述灰土层8上方;所述窑顶围护梁2的底面低于所述灰土层8的上表面。并且,所述覆土层为待加固砖石箍窑1窑顶的覆土层。同时,所述灰土层8上平铺有上部覆土层9,所述碳纤维网3埋设于所述上部覆土层9内。所述上部覆土层9的上表面不低于窑顶围护梁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覆土层9的层厚为25cm~35cm,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上部覆土层9的层厚进行相应调整。实际施工时,所述碳纤维网3底部与窑顶围护梁2底面的竖向间距为8cm~12cm。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前侧墙体5、位于所述前侧墙体5正后方且与所述前侧墙体5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7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墙体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2)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2)内侧的碳纤维网(3),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方且其为呈水平布设的矩形碳纤维网片;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碳纤维网(3)的四周均浇筑于窑顶围护梁(2)内;所述窑顶围护梁(2)呈水平布设,所述窑顶围护梁(2)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上的窑顶围护梁(2)和布设于窑顶围护梁(2)内侧的碳纤维网(3),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方且其为呈水平布设的矩形碳纤维网片;所述窑顶围护梁(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碳纤维网(3)的四周均浇筑于窑顶围护梁(2)内;所述窑顶围护梁(2)呈水平布设,所述窑顶围护梁(2)与待加固砖石箍窑(1)四周墙体之间通过多个抗剪键紧固连接为一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窑顶围护梁(2)上砌筑有前围墙(4)。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上部的覆土层上平铺有一层灰土层(8),所述碳纤维网(3)位于所述灰土层(8)上方;所述窑顶围护梁(2)的底面低于所述灰土层(8)的上表面。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8)上平铺有上部覆土层(9),所述碳纤维网(3)埋设于所述上部覆土层(9)内。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碳纤维网与窑顶围护梁的砖石箍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为立方体箍窑,所述待加固砖石箍窑(1)的四周墙体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包括位于待加固砖石箍窑(1)前侧的前侧墙体(5)、位于所述前侧墙体(5)正后方且与所述前侧墙体(5)呈平行布设的后侧墙体(7)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墙体(5)与所述后侧墙体(7)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墙体和右侧墙体(6),所述左侧墙体与所述右侧墙体(6)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所述前侧墙体(5)呈垂直布设。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碳纤维网与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风亮赵湘璧杨焜潘文彬周庚敏刘栩豪周汉亮刘帅刘钊胡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