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30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钢筋笼,钢筋笼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的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穿过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左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侧前斜杆、左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右侧前斜杆、右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左侧前斜杆上部和右侧前斜杆上部在前交叉点铰接,左侧后斜杆上部和右侧后斜杆上部在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的前、后横臂的端部分别和前、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的前、后横臂中部分别与前、后固定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吊运方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
技术介绍
加气块从厂家运输到工地时,一般是将多块加气块用包装带等组合成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形的整体加气块组合件,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底部设置叉车板,便于装车时通过叉车搬运;现有技术中对于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在工地灯场所的运输,需要人工用小车等搬运,或分拆成独立小砌块后搬运,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运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长方体形钢筋笼,钢筋笼的前后左右四面由钢筋围合组成,钢筋笼的顶面、底面为放入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开口,钢筋笼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的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左、右两端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面之外,底部纵向矩形框的高度小于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穿过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之外,左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侧前斜杆、左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右侧前斜杆、右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左侧前斜杆上部和右侧前斜杆上部在前交叉点铰接,左侧后斜杆上部和右侧后斜杆上部在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围绕在钢筋笼的前侧、后侧、左侧的外围,U形臂包括前后横臂及中间连接臂,U型臂的前、后横臂的端部分别和前、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的前、后横臂中部分别与前、后固定板铰接,所述前、后固定板分别固定在钢筋笼的前、后两侧。在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中均设置限定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移动距离的左、右限位钢筋。本技术吊运方便、工作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商铺、多层,在没有施工电梯、施工升降机的情况下,配合塔吊直接运输至落地式卸料平台上,有利于二次结构的穿插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钢筋笼1,钢筋笼的前后左右四面由钢筋围合组成,钢筋笼的顶面、底面为放入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开口,钢筋笼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的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2、3,且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左、右两端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面之外,底部纵向矩形框的高度小于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4、5穿过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之外,左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侧前斜杆6、左侧后斜杆7固定连接,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右侧前斜杆8、右侧后斜杆9固定连接,左侧前斜杆上部和右侧前斜杆上部在前交叉点铰接,左侧后斜杆上部和右侧后斜杆上部在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围绕在钢筋笼的前侧、后侧、左侧的外围,U形臂包括前后横臂10、11及中间连接臂12,U型臂的前、后横臂的端部分别和前、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的前、后横臂中部分别与前、后固定板13、14铰接,所述前、后固定板分别固定在钢筋笼的前、后两侧。在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中均设置限定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移动距离的左、右限位钢筋15、16。使用时,通过上抬U型臂的中间连接臂,U型臂的端部下压,使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分别移动到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最两端,将钢筋笼向下套入放在地面上的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然后下压U型臂的中间连接臂,U型臂的端部上抬,使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分别移动到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的下方,吊起钢筋笼,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将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托住,实现吊装作业;吊装到位后,再上抬U型臂的中间连接臂,U型臂的端部下压,使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分别移动到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最两端,脱离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将钢筋笼吊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长方体形钢筋笼,钢筋笼的前后左右四面由钢筋围合组成,钢筋笼的顶面、底面为放入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开口,钢筋笼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的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左、右两端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面之外,底部纵向矩形框的高度小于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穿过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之外,左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侧前斜杆、左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右侧前斜杆、右侧后斜杆固定连接,左侧前斜杆上部和右侧前斜杆上部在前交叉点铰接,左侧后斜杆上部和右侧后斜杆上部在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围绕在钢筋笼的前侧、后侧、左侧的外围,U形臂包括前后横臂及中间连接臂,U型臂的前、后横臂的端部分别和前、后交叉点铰接;U型臂的前、后横臂中部分别与前、后固定板铰接,所述前、后固定板分别固定在钢筋笼的前、后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运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长方体形钢筋笼,钢筋笼的前后左右四面由钢筋围合组成,钢筋笼的顶面、底面为放入整体加气块组合件的开口,钢筋笼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和钢筋笼连接成一体的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的左、右两端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面之外,底部纵向矩形框的高度小于整体加气块组合件底部叉车板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穿过前、后底部纵向矩形框,且左、右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出在钢筋笼前、后两侧之外,左可移动式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侧前斜杆、左侧后斜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晓健薛辉宋建生胡煜顾亮黄家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