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23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PCB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及设置在红外发射管和PCB电路板之间的套管。套管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套管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PCB电路板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红外发射管底部的引脚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CB电路板上还开设第三通孔,红外接收管的引脚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还提供一种安装了上述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靠近PCB电路板的底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显著减少了智能垃圾桶误触发,自动开盖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
本技术属于智能垃圾桶
,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垃圾桶的开启方式主要有敞口式、揭盖式、踩踏开盖和感应开盖式(例如红外线感应开盖式),其中揭盖式、踩踏开盖方式垃圾桶虽然能防止异味扩散,但每次丢垃圾时还需要人体与垃圾桶接触才可以开盖,对使用者来说不够卫生。相较而言,感应开盖垃圾桶使用时不必直接接触垃圾桶,很卫生。感应开盖垃圾桶由电路芯片控制,由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机械电子驱动系统组成。只要有物体接近感应区范围内,桶盖便会自动开启,物体或手离开感应区数秒后桶盖会自动关闭,灵活方便,无需手动或脚踩,就能轻松丢垃圾,从而有效预防接触性感染。但目前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还普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有时候,无人使用时垃圾桶自动开盖。(2)、阳光下红外感应装置受到干扰,无法正常工作。上述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使用户在使用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时体验不好,同时使用环境也大大受限。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的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本技术的智能垃圾桶,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靠近PCB电路板的底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显著减少了智能垃圾桶误触发,自动开盖情况的发生。阳光下红外感应装置不受干扰,有效保障了智能垃圾桶在室外环境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和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PCB电路板之间的套管,其中:所述套管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PCB电路板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红外发射管底部的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还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引脚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设置一个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分隔开,并在所述遮光罩上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遮光罩开孔。根据本技术,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分别单独设置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上分别开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遮光罩开孔。根据本技术,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底部具有2根引脚,所述红外接收管具有3根引脚;对应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分别为2个,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3个。根据本技术,所述遮光罩开孔通过防尘遮光膜封闭。根据本技术,所述遮光罩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根据本技术,所述PCB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开设第四通孔。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安装有上述的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在所述智能垃圾桶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所等情况灵活变化。可安装在垃圾桶的桶体内部、外部,朝向前后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当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外部时,可通过在所述桶体上固定一个安装盒,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在所述安装盒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也可安装在具有大盖的智能垃圾桶的大盖上。在所述大盖上的具体安装位置也可灵活变化。当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外部时,可通过在所述桶体上固定一个安装盒,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在所述安装盒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根据本技术,包括上端开口的桶体、与所述桶体的上端连接的大盖,及与所述大盖的顶部转动连接的顶盖;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上。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通过PCB电路板控制翻盖电机运行,打开顶盖,方便投递垃圾。根据本技术,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的接收端朝向外壳一侧;所述大盖的外壳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在所述开孔的位置贴有封闭所述外壳开孔的防尘遮光贴膜。所述防尘遮光贴膜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下方,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的接收端朝上;所述外壳开孔开设在所述大盖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上,当所述顶盖盖合时,不会遮挡住所述外壳开孔。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开孔为台阶孔,所述防尘遮光贴膜的外缘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红外感应装置,在红外发射管的外部套设有上端开口、底部封闭的套管,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靠近PCB电路板的底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安装有本技术的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可显著减少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误触发,造成无人使用时垃圾桶自动开盖情况的发生,同时降低了红外感应装置各零部件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降低了成本。2)、在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的外侧各罩有一个遮光罩,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上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对于安装有本技术的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可减轻阳光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3)本技术的智能垃圾桶,在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外壳上的外壳开孔处贴一个防尘遮光贴膜,可以使该红外感应装置从外部做到密封,不仅能有效防水防尘,还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信号,大大减弱了阳光照射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使得该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在阳光下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为图3的纵剖视图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纵剖视图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智能垃圾桶的大盖上安装了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大盖的纵剖视图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PCB电路板、2-红外发射管、3-红外接收管、4-套管、5-桶体、6-大盖、7-顶盖、8-遮光罩、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21,31)-引脚、41-第一通孔、61-外壳开孔、81-遮光罩开孔、83-倒扣结构、82-隔板、(62,84)-防尘遮光贴膜、63-挡板、H-红外感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1,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的红外发射管2、红外接收管3,和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PCB电路板1之间的套管4,其中:所述套管4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4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41,所述PCB电路板1上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PCB电路板之间的套管,其中:所述套管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PCB电路板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红外发射管底部的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还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引脚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PCB电路板之间的套管,其中:所述套管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PCB电路板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红外发射管底部的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CB电路板上还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引脚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设置一个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分隔开,并在所述遮光罩上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遮光罩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分别单独设置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上分别开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遮光罩开孔。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底部具有2根引脚,所述红外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