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255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方法,包括血小板产生装置、真空抽吸装置以及血小板富集装置。该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装置及方法,利用其自身的湍流装置可模拟体内的血液湍流系统,诱导血小板的产生,强制阻止准血小板聚集,并施加一个迫使准血小板自身分裂的动能,得到干净的血小板,无血小板抗体的存在,此种方法生产的血小板产量巨大,与体内成熟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差异,可直接应用于临床,且由于没有经过体内免疫系统筛选,产生的血小板无明显抗原性,不产生血小板抗体。

A method of artificial platelet synthesis in vitro based on fluid motion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小板都来自于无偿献血中的血小板捐献,由于捐献血小板耗时较长,创口较大,且要经过体外循环回输捐献者体内的过程,使得血小板来源匮乏,如今临床上血小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次,很多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定时输注血小板,极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所以体外合成血小板势在必行。近年来,已经有科学家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成熟,让通过体外培养巨核细胞生产血小板成为可能。但血小板的生产规模一直达不到临床使用的规模,严重阻碍了人工生产血小板的临床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血小板来源匮乏,如今临床上血小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和长期定时输注血小板,极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S1、血小板合成:将产生筒(12)放置在放置架(11)内,此时顶盖(13)的底部的卡块(137)卡在卡环(111)上,使得产生筒(12)固定在放置架(11)内,将培养液通过培养液进口管(131)加入到产生筒(12)内,将旋转电机(135)接通电源工作,通过旋转轴(136)带动花键轴(141)旋转,此时安装在花键轴(141)上的上叶片(142)和下叶片(144)通过旋转方式搅拌产生筒(12)内的培养液,形成血液涡流,诱导血小板的产生,将伸缩气缸(1413)接通电源,使其工作,伸缩气缸(1413)推动伸缩轴1416,通过卡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运动模式体外人工合成血小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S1、血小板合成:将产生筒(12)放置在放置架(11)内,此时顶盖(13)的底部的卡块(137)卡在卡环(111)上,使得产生筒(12)固定在放置架(11)内,将培养液通过培养液进口管(131)加入到产生筒(12)内,将旋转电机(135)接通电源工作,通过旋转轴(136)带动花键轴(141)旋转,此时安装在花键轴(141)上的上叶片(142)和下叶片(144)通过旋转方式搅拌产生筒(12)内的培养液,形成血液涡流,诱导血小板的产生,将伸缩气缸(1413)接通电源,使其工作,伸缩气缸(1413)推动伸缩轴1416,通过卡条(1418)在卡槽(14110)内滑动,将伸缩轴(1416)从固定筒(1412)内推动,并推动上叶片(142)向产生筒(12)的底部运动,此时上叶片(142)推动内筒(1433)进入到外筒(1431)内,反之,伸缩气缸(1413)拉动伸缩轴(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