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491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包括内套管、外套管以及固定翼,所述的内套管插接在外套管内,还包括固定环、密封圈和固定盖,所述的密封圈内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内套管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的密封圈通过环形凹槽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环形凸起上,所述的固定环固定在外套管上,所述的固定盖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环连接以将所述的内套管和外套管锁紧,所述的固定翼通过圆柱凸起安装在所述的外套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管切开插管,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插管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具有易于组装、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插管是一种建立人工气道的医疗器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有的气管切开插管,由于其连接结构的问题,普遍存在内套管脱落导致人工气道中断,以及内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发生气体泄漏的现象。同时,固定翼也存在经常脱落和断裂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气管切开插管,有效提高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插管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具有易于组装、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包括内套管、外套管以及固定翼,所述的内套管插接在外套管内,还包括固定环、密封圈和固定盖,所述的密封圈内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内套管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的密封圈通过环形凹槽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环形凸起上,所述的固定环固定在外套管上,所述的固定盖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环连接以将所述的内套管和外套管锁紧,所述的固定翼通过圆柱凸起安装在所述的外套管上。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内套管上设有与外接呼吸回路连接的呼吸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的呼吸接头为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接头,在所述呼吸接头与内套管的衔接处设有限位台肩。进一步地,所述的呼吸接头上位于限位台肩的上侧设有环形内凹的卡槽,所述的固定盖上设有让位通道,所述卡槽的外径小于所述让位通道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套管顶端还设有干涉筋位。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环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定位槽,相应的,所述的外套管上设有可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内的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套管上还设有凹孔,所述的圆柱凸起活动插接于该凹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圈为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弹性套,该弹性套的邵氏硬度为35-90。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插管,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以使内套管和外套管快速密封连接,将内套管有效固定在外套管上,使内套管部件牢固不可松脱,有效提高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使得内套管不会在受外力的情况下脱落,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插管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其在外套管上增设了干涉筋位,实现二次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且其固定翼可调节的安装方式,便于使用者调节角度,便于操作,具有易于组装、使用方便、稳定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内套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外套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环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内套管、2-外套管、3-固定翼、4-固定环、5-密封圈、6-固定盖、7-环形凹槽、8-环形凸起、9-圆柱凸起、10-呼吸接头、11-限位台肩、12-卡槽、13-让位通道、14-干涉筋位、15-定位槽、16-定位块、17-凹孔、18-外螺纹、19-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2以及固定翼3,其中,内套管1插接在外套管2内,还包括固定环4、密封圈5和固定盖6,其中,密封圈5为弹性件,在密封圈5内设有环形凹槽7,环形凹槽7为沿密封圈5内壁径向内凹的槽口,相应的,内套管1上设有环形凸起8,环形凸起8为沿内套管1的外缘径向凸起的凸块,其密封圈5通过环形凹槽7套设在内套管1的环形凸起8上,即密封圈5将环形凸起8包裹,使密封圈5的上下两侧及侧面均达到密封的效果,扩大了密封圈5的使用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其固定环4固定在外套管2上,固定盖6通过螺纹与固定环4连接以将内套管1和外套管2锁紧,以防止内套管1脱落,同时为密封圈5提供压力,固定翼3通过圆柱凸起9安装在外套管2上,以防止固定翼3脱落。优选的,在内套管1上设有与外接呼吸回路连接的呼吸接头10,该呼吸接头10为15mm标准接头,用于与外界呼吸回路连通,建立人工气道,在制作时,呼吸接头10与内套管1一体成型,便于制作的同时,还提高了该呼吸接头1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该呼吸接头10为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接头,便于固定盖6套设安装,在呼吸接头10与内套管1的衔接处设有限位台肩11,在呼吸接头10上位于限位台肩11的上侧设有环形内凹的卡槽12,固定盖6上设有让位通道13,卡槽12的外径小于让位通道13的内径,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固定盖穿过呼吸接头10而落入到卡槽12中,形成可转动的装配,使得内套管1和固定盖6可以相对转动,却不能上下移动脱出;在外套管2顶端还设有干涉筋位14,在安装后,该干涉筋位14与密封圈5压紧配合,对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的二次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在固定环4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定位槽15,相应的,外套管2上设有可插接于定位槽15内的定位块16,定位槽15与定位块16可设置为多个,且二者的数量相等,在装配时,固定环4通过定位槽15与定位块16的配合实现快速定位安装,然后再使用化学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套管2上;在外套管2上还设有凹孔17,该凹孔17为环形布置的环形孔,其中,圆柱凸起9设于固定翼3的内壁上,圆柱凸起9活动插接于该凹孔17内,通过圆柱凸起9与凹孔17的配合,使固定翼3具备转动角度的功能,便于使用者活动颈部,提高使用者的体验;其密封圈5为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弹性套,该弹性套的邵氏硬度为35-90,确保密封圈5过盈安装在内套管1的环形凸起8上。本技术的气管切开插管,在装配时,密封圈5和固定盖6依次安装在内套管1上构成内套管组件,固定环4和固定翼3分别安装在外套管2上构成外套管组件;然后将内套管组件插入外套管组件上,通过固定盖6内的内螺纹19与固定环4上的外螺纹18旋接配合,将内套管组件与外套管组件拉紧配合,使得内套管不会在受外力的情况下脱落,完成装配。本技术的气管切开插管,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以使内套管1和外套管2快速密封连接,将内套管1有效固定在外套管2上,使内套管部件牢固不可松脱,有效提高内套管1和外套管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使得内套管1不会在受外力的情况下脱落,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插管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2)以及固定翼(3),所述的内套管(1)插接在外套管(2)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4)、密封圈(5)和固定盖(6),所述的密封圈(5)内设有环形凹槽(7),所述的内套管(1)上设有环形凸起(8),所述的密封圈(5)通过环形凹槽(7)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的环形凸起(8)上,所述的固定环(4)固定在外套管(2)上,所述的固定盖(6)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环(4)连接以将所述的内套管(1)和外套管(2)锁紧,所述的固定翼(3)通过圆柱凸起(9)安装在所述的外套管(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2)以及固定翼(3),所述的内套管(1)插接在外套管(2)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4)、密封圈(5)和固定盖(6),所述的密封圈(5)内设有环形凹槽(7),所述的内套管(1)上设有环形凸起(8),所述的密封圈(5)通过环形凹槽(7)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的环形凸起(8)上,所述的固定环(4)固定在外套管(2)上,所述的固定盖(6)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环(4)连接以将所述的内套管(1)和外套管(2)锁紧,所述的固定翼(3)通过圆柱凸起(9)安装在所述的外套管(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管(1)上设有与外接呼吸回路连接的呼吸接头(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接头(10)为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形接头,在所述呼吸接头(10)与内套管(1)的衔接处设有限位台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光肖洋平胡剑灵舒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