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38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包括可充放气气垫和供电装置,气垫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使气垫包覆在下肢外部;气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气垫与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远红外线热敷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通过设置振动装置和远红外热敷装置,能够共同使用以发挥协同理疗作用,增强理疗效果,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液流回心脏时发生障碍有关,主要出现在肉眼可见、属支较多的浅静脉系统。人在长时间站立后,由于血管内压力持续上升,静脉血液就像浪花拍击海滩一样,不断“试图”从上至下逆流,对血管壁造成冲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管逐渐变粗、延长、扭曲,继而把表面皮肤“撑”了起来。如果患有先天性的静脉壁脆弱或静脉瓣膜闭合缺陷,就无力阻挡这部分“逆流”,也会导致静脉曲张。另外,人们在长途飞机或火车汽车上,容易发生下肢血栓,严重的会导致肺栓塞的致命并发症。为了预防人们在长时间坐飞机、火车或汽车过程中引起的下肢血栓,需要提供一种便携、有效的装置,来预防下肢血栓。目前预防下肢血栓主要采用的是弹性袜。但是目前常见的弹性袜,存在弹力不足,效果不明显、易出汗、不透气等缺陷。此外,弹力袜的结构设计是从足底向腿部套,穿戴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早晨穿戴,而人们晨起时间紧,工作忙,很难坚持穿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使用和携带且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包括可充放气气垫和供电装置,所述气垫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使所述气垫包覆在下肢外部;所述气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气垫与所述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包括电极片和远红外线发热元件,所述电极片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且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电极片的外表面,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散热层。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为碳纤维或石墨纤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电极片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布设于所述第一表面。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突起部,多个所述突起部布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电极片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的内部填充有磁石。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装置为微型振动马达。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绑带或子母扣。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为可充电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包括可充放气气垫和供电装置,所述气垫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使所述气垫包覆在下肢外部;所述气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气垫与所述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基于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通过设置振动装置和远红外线热敷装置,能够共同使用以发挥协同理疗作用,增强理疗效果,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收纳。在使用时,可以先用连接件将可充放气气垫包裹在下肢的外部,对可充放气气垫进行充气;也可以先对可充放气气垫进行充气,然后再用连接件将可充放气气垫包裹在下肢的外部。启动振动装置和远红外线热敷装置,对下肢进行理疗。理疗结束后,对可充放气气垫进行放气,可折叠后进行收纳,便于携带。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便于随时穿戴使用,不仅适合在办公室及上下班途中使用,而且适合长途飞机、火车、汽车上使用,十分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较好的实用的效果,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下面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在充气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远红外线热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在充气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1-可充放气气垫;102-连接件;103-电极片;104-远红外线发热元件;105-绝缘散热层;106-微型振动马达;107-突起部;108-远红外线热敷装置;109-气嘴;110-供电装置;111-棉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包括可充放气气垫101和供电装置110,可充放气气垫101设置有连接件102,用于使可充放气气垫101包覆在下肢外部;可充放气气垫101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可选地,振动装置与可充放气气垫1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振动装置与供电装置110连接;可充放气气垫101与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108,远红外线热敷装置108与供电装置110连接。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通过设置振动装置和远红外线热敷装置108,能够共同使用以发挥协同理疗作用,增强理疗效果,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收纳。在使用时,可以先用连接件102将可充放气气垫101包裹在下肢的外部,对可充放气气垫101进行充气;也可以先对可充放气气垫101进行充气,然后再用连接件102将可充放气气垫101包裹在下肢的外部。启动振动装置和远红外线热敷装置108,对下肢进行理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放气气垫和供电装置,所述气垫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使所述气垫包覆在下肢外部;所述气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气垫与所述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放气气垫和供电装置,所述气垫设置有连接件,用于使所述气垫包覆在下肢外部;所述气垫的内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气垫与所述下肢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热敷装置,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热敷装置包括电极片和远红外线发热元件,所述电极片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且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电极片的外表面,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散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发热元件为碳纤维或石墨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