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371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烧伤后期康复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于侧胸的第一支架,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支撑杆,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使得烧创伤术后患者手臂姿势固定稳妥,易于换药以及防治后期瘢痕挛缩畸形。

Simple fixator for axillary burn w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烧伤后期康复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
技术介绍
烧创伤患者的腋窝部瘢痕挛缩可导致肩关节内收畸形、伸展与外展的活动受限、耸肩、高低肩等,影响身体姿势及上肢的活动,严重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尤其是生长期的儿童可影响生长发育。多次手术可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对腋下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主要采用瘢痕松解植皮术,术后若不及时采用适合的固定器保护,常易导致植皮区域再次挛缩畸形。腋窝部位的烧创伤术后的体位固定是皮片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灵活性大,术后持续长时间不易固定,换药难度大,以往常采用的石膏固定操作复杂、笨重,单次保持时间有限,换药难度大,不透气可刺激皮肤,患者难以接受,由于不合适,松紧度难以调解,易松动,不易清洁,并出现由于固定不稳定导致术后皮片存活率低及压疮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商品化的腋下矫形器大小一致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且成本高,而烧伤患者皮肤娇嫩成品摩擦力大易起水泡,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求。综上所述,综上可知,现有的腋窝烧创伤固定器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使得烧创伤术后患者手臂姿势固定稳妥,易于换药以及防治后期瘢痕挛缩畸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于侧胸的第一支架,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支撑杆,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于所述手臂向侧面抬起至过肩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的中间部分连接。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一凹槽呈“C”字形或者“U”字形;所述第二凹槽呈“C”字形或者“U”字形。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带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为第一尼龙搭扣带,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尼龙搭扣带对应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二固定带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为第二尼龙搭扣带,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尼龙搭扣带对应连接的第二魔术贴。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一凹槽内及其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软垫层;所述第二凹槽内及其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软垫层。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结构。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第一支架由低温热塑板材质制成;所述第二支架由低温热塑板材质制成;所述支撑杆由低温热塑板材质制成。根据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所述由低温热塑板材质制成的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第一通孔;所述由低温热塑板材质制成的第二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第二通孔。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第一支架对应于侧胸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通过第一凹槽使得第一支架能够包裹并且固定于所述侧胸,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侧胸相适配,即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以及深度能够恰好包裹所述侧胸。第一固定带用于绑定于患者的胸部或者腹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带将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优选的是,为了更好的将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带可以设置多条;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所述手臂尺侧可以是上臂尺侧也可以是前臂尺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使得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包裹并且固定于所述手臂尺侧,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即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以及深度能够恰好包裹所述手臂尺侧;第二固定带用于绑定于患者的所述手臂,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带将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优选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第二支架固定,第二固定带可以设置多条;支撑杆起支撑作用,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利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支撑患者抬起的所述手臂。借此,本技术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使得烧创伤术后患者手臂姿势固定稳妥,易于换药以及防治后期瘢痕挛缩畸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3,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100,包括:用于固定于侧胸的第一支架10,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第一支架10的内侧面为与所述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1;第一固定带12,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10连接;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20,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第二支架20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1;第二固定带22,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20连接;支撑杆30,其一端连接第一支架10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架20的外侧面。在该实施例中,提供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100用于辅助腋窝烧创伤的患者维持手臂向侧面抬起的姿势,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达到固定肩关节的目的,防止肩关节上下活动影响伤口的愈合。第一支架10用于固定于侧胸,所述侧胸指的是人体胸腹部的左侧或者右侧,第一支架10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第一支架10的内侧面为与所述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与所述侧胸相适配,即第一凹槽11的宽度以及深度能够恰好包裹所述侧胸,使用时,将所述侧胸置入于第一凹槽11内。第一固定带12的长度与患者胸部或者腹部的围径相适配,用于圈住患者的胸部或者腹部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第一固定带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10连接,通过第一固定带12将第一支架10固定,优选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第一支架10固定,第一固定带12可以设置多条;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20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20对应于所述手臂向侧面抬起至过肩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达到保持腋下一定的伸展长度的目的。所述手臂尺侧指的是手臂内侧,即手臂向侧面抬起并且掌心朝前方时,处于下方的一侧,所述手臂尺侧可以是上臂尺侧也可以是前臂尺侧;第二支架20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于侧胸的第一支架,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面为与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支撑杆,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于侧胸的第一支架,对应于所述侧胸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面为与侧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用于固定于手臂尺侧的第二支架,对应于手臂向侧面抬起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面为与所述手臂尺侧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固定带,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支撑杆,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于所述手臂向侧面抬起至过肩时的所述手臂尺侧位置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的中间部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呈“C”字形或者“U”字形;所述第二凹槽呈“C”字形或者“U”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烧创伤简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艳艳易南朱雄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