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33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止血带,包括收缩环及环向衬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环为充气式收缩环,环向衬布卷绕在收缩环的外部;充气泵与收缩环上的充气嘴连接,充气泵包括自动充气模块及手动充气模块。所述止血带还包括绷带,其上设置有止血、抗菌药物,绷带设置在环向衬布与人体流血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止血带,其结构合理,通过气压控制收缩环的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上设置的绷带含有止血、抗菌药物,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止血带。
技术介绍
止血带是为了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而使用的医疗器械。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在军事训练或战场上,都会出现严重的受伤部位出血的现象。若不能迅速对出血部位进行控制,将会导致失血性休克,从而失去救治的机会,严重威胁受伤者的生命安全;若能迅速、准确地对出血部进行止血,就能为伤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提高受伤者救治的几率。现有技术中,存在常规的止血带,但其对于肢体交界区的出血无法发挥止血的作用,止血效果不好,影响止血带的使用功能。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止血带,提高止血的效果,保证受伤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止血带,其结构合理,通过气压控制收缩环的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上设置的绷带含有止血、抗菌药物,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止血带,包括收缩环及环向衬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环为充气式收缩环,环向衬布卷绕在收缩环的外部;充气泵与收缩环上的充气嘴连接,充气泵包括自动充气模块及手动充气模块。进一步地,环向衬布采用弹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还包括绷带,其上设置有止血、抗菌药物,绷带设置在环向衬布与人体流血处之间。绷带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能力,绷带自动粘附于皮肤上,有效防止从止血处滑脱。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嘴包括充气口、气针及弹簧,所述充气口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气针穿过隔板上的通孔并限制在充气口内,气针下部的底板与充气口的下部紧密配合;弹簧设置在气针上并限制在隔板上部。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口下部设置有倾斜面,其与气针上底板的倾斜面配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还包括调压阀及压力显示器,其设置在充气泵与收缩环之间的管路之间。调压阀用于调整收缩环内部的压力,压力显示器用以显示收缩环内部的压力;通过压力显示器及调压阀共同作用,可以灵活调整收缩环内部的压力。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止血带,其结构合理,通过气压控制收缩环的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充气式收缩环便于控制压力,便于应用于各种需要的止血压力环境,减小了收缩环的体积便于野外携带,且由于收缩环体积可通过充气量自由控制,进而适应不同尺寸肢体以及不同患者的需要,其上设置的绷带含有止血、抗菌药物,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的效果,在外界条件相对恶劣电力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手动充气泵为止血带上的收缩环充气,便于野外使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充气泵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收缩环;2.环向衬布;3.充气泵;4.充气嘴;4-1.充气口;4-2.气针;4-3.弹簧;4-4.隔板;4-5.底板;4-6,通气孔;5.绷带;6.调压阀;7.压力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止血带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一种止血带的相关示意图,一种止血带包括收缩环1及环向衬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环1为充气式收缩环,环向衬布2卷绕在收缩环1的外部;充气泵3与收缩环1上的充气嘴4连接,充气泵3包括自动充气模块及手动充气模块。所述止血带还包括绷带5,其上设置有止血、抗菌药物,绷带5设置在环向衬布2与人体流血处之间。绷带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能力,绷带粘附于皮肤上,有效防止从止血处滑脱。图3是本技术之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充气嘴4包括充气口4-1、气针4-2及弹簧4-3,所述充气口4-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4,气针4-2穿过隔板4-4上的通孔并限制在充气口4-1内,所述隔板4-4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4-6,气体通过隔板4-4上的通气孔4-6进入收缩环1,气针4-2下部的底板4-5与充气口4-1的下部紧密配合;弹簧4-3设置在气针4-2上并限制在隔板4-4上部。所述充气口4-1下部设置有倾斜面,其与气针4-2上底板4-5的倾斜面配合设置。需要给收缩环1充气时,将充气管与充气嘴4接触,将气针4-2向下压合,使气针4-2下部的底板4-5与充气口4-1的下部脱离,充气泵3给收缩环1充气;需要停止充气,在弹簧4-3的作用下,气针4-2向上弹起,气针4-2下部的底板4-5与充气口4-1的下部的倾斜面彼此紧密接触,有效防止收缩环1内部的压力出现泄漏。所述止血带还包括调压阀6及压力显示器7,如图4所示,其设置在充气泵3与收缩环1之间的管路之间。调压阀6用于调整收缩环1内部的压力,压力显示器7用以显示收缩环1内部的压力;通过压力显示器7及调压阀6共同作用,可以灵活调整收缩环内部的压力。本申请中,所述的充气泵3可以为自动充气泵或手动充气泵,在外界条件相对恶劣时,电力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手动充气泵为止血带上的收缩环1充气。在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止血带进行止血操作的步骤如下:首先,将止血带上的收缩环1套在出血部位的肢体上,如下肢,绷带5设置在环向衬布2与出血部位之间,将卷绕在收缩环1上的环向衬布2拉伸,通过收缩环1及环向衬布2将止血带固定在出血的肢体上;接着,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泵3及充气嘴4,并在充气管上设置调压阀6及压力显示器7;充气时,将气针4-2向下压合,使气针4-2下部的底板4-5与充气口4-1的下部脱离,气体通过隔板4-4上的通气孔4-6进入收缩环1,充气泵3给收缩环1充气;在压力显示器7的压力显示与设定的压力一致时,停止充气,此时在弹簧4-3的作用下,气针4-2向上弹起,气针4-2下部的底板4-5与充气口4-1的下部紧密接触,以防止收缩环1内部的压力出现泄漏。此时,收缩环1和环向衬布2与出血部位均匀接触,完成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止血带,其结构合理,通过气压控制收缩环的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上设置的绷带含有止血、抗菌药物,具有物理屏障、止血抗感染的效果。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血带,包括收缩环(1)及环向衬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环(1)为充气式收缩环,环向衬布(2)卷绕在收缩环(1)的外部;充气泵(3)与收缩环(1)上的充气嘴(4)连接,充气泵(3)包括自动充气模块和/或手动充气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血带,包括收缩环(1)及环向衬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环(1)为充气式收缩环,环向衬布(2)卷绕在收缩环(1)的外部;充气泵(3)与收缩环(1)上的充气嘴(4)连接,充气泵(3)包括自动充气模块和/或手动充气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衬布(2)采用弹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还包括绷带(5),其上设置有止血、抗菌药物,绷带(5)设置在环向衬布(2)与人体流血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嘴(4)包括充气口(4-1)、气针(4-2)及弹簧(4-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佩福张里程崔翔李明孟钰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