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203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杨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并举,通过自主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改善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品种换代速度,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巨大,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选育领域,具体为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牵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国情,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的影响趋于频繁、市场粮价走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重、农产品消费需求压力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农业基础产业依赖的巨大压力的条件下,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优质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粮食增产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杨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处,通过固定机构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传动箱传动带动脱粒筒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落入选种板,通过选种板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和第二储麦箱内,取第二储麦箱内的即为F4;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内的小麦种定为抗赤霉病小麦;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饱满、健康的小麦作为种子,筛选后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小时,晾晒结束后,每25千克的麦种用25%的辛硫磷50毫升,兑水1千克,将其混合搅匀,然后封闭保存5小时;田地处理: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麦田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需要彻底清除杂草,将床地整成1-2米的畦田,畦田之间需要留有0.2-0.4米的排水沟,播种前通过耙犁将畦田土壤耕起,深度为30厘米,然后用耙将土壤整平;施肥:根据土壤的耕深,向土地施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2-15kg,其中70%作底施,30%作拔节期;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8-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农家肥含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秸秆35-55份、草灰20-30份、猪粪便25-50份、风化煤15-30份、泥炭土10-20份、磷矿粉15-20份、钾矿粉15-25份、大豆粕30-35份、麦壳粉40-55份、菌种粉1-5份、尿素5-10份和聚丙烯酰胺6-12份;播种:每亩的种子用量在8-12千克之间,播种的深度为4-6厘米深,均匀的将种子撒在床面上;麦苗管理:麦苗管理当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及时查苗补苗,而且在越冬前浇好封冻水,使其进行保温保湿;田地管理:当麦苗长至3-4厘米时,对其表土进行疏松,然后对长势较弱的麦苗进行施肥,每亩用碳酸氢铵17-23千克;处理培育:当麦苗长至10-15厘米时,及时进行除草,且具体时间为冬前11月下旬除草一次;返青-起身化除一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和五所述脱粒装置包括机箱、固定机构、伺服电机、脱粒筒、选种板和导流板,所述机箱一侧开设有脱粒口,所述脱粒口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机箱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底部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传动箱另一侧输出端且位于机箱内部水平安装有脱粒筒,所述机箱内部且位于脱粒筒下方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且位于机箱内部安装有选种板,所述选种板底部两侧且位于机箱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储麦箱和第二储麦箱;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板、弹簧、夹板和活动杆,所述机箱的脱粒口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活动杆底端穿过支撑板外侧套装有弹簧,且安装有夹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选种板顶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两两所述隔板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选种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粒筒外侧表面均匀成行设置有若干个脱粒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箱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上方皮带轮与脱粒筒连接,下方皮带轮与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与原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并举,通过自主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改善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品种换代速度,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巨大,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2、农家肥的基本原材料使用小麦秸秆和麦壳粉,做到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3、选育过程之中的脱粒装置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处,通过固定机构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首先通过活动杆顶部的拉环向上拉动活动杆,通过活动杆底部的夹板压缩弹簧,然后将小麦的麦秆放在固定板和夹板间,放开活动杆,弹簧恢复原状,通过夹板将小麦固定在固定板上,然后进行脱粒时,无需人工握住小麦,保证了脱粒的安全性;4、机箱内部且位于脱粒筒下方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下方且位于机箱内部安装有选种板,脱下的麦粒通过导流板引入选种板,选种板上通过隔板分为多个隔间,且每个隔间均设置有若干个选种孔,可根据麦粒的饱满和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较小的颗粒落入第一储麦箱,剩余的相对饱满的颗粒落入第二储麦箱,后期的栽培使用第二储麦箱内的麦粒,保证的麦粒的健康程度,便于在后续的培育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品质。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脱粒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脱粒装置另一侧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脱粒装置侧视图。图中:1、机箱;2、脱粒口;3、固定机构;4、传动箱;5、伺服电机;6、脱粒筒;7、隔板;8、选种孔;9、选种板;10、第一储麦箱;11、导流板;12、第二储麦箱;13、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杨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5),传动箱(4)传动带动脱粒筒(6)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11)落入选种板(9),通过选种板(9)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内,取第二储麦箱(12)内的即为F4;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12)内的小麦种即为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杨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5),传动箱(4)传动带动脱粒筒(6)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11)落入选种板(9),通过选种板(9)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内,取第二储麦箱(12)内的即为F4;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12)内的小麦种即为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饱满、健康的小麦作为种子,筛选后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小时,晾晒结束后,每25千克的麦种用25%的辛硫磷50毫升,兑水1千克,将其混合搅匀,然后封闭保存5小时;田地处理: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麦田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需要彻底清除杂草,将床地整成1-2米的畦田,畦田之间需要留有0.2-0.4米的排水沟,播种前通过耙犁将畦田土壤耕起,深度为30厘米,然后用耙将土壤整平;施肥:根据土壤的耕深,向土地施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2-15kg,其中70%作底施,30%作拔节期;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8-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农家肥含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友胡燕王香群徐学珍刘辉王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凤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