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运送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90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30
一种具有承载基架(102)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引导把手(108)。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支承在承载基架(102)中的软管卷筒(110)。软管卷筒(110)承载缠绕在软管卷筒(110)上的软管卷。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结合至承载基架(102)的第一支撑拖架(210)。第一支撑拖架(210)从第一端(104)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软管运送推车(10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撑拖架(302),结合至承载基架(102)。第二支撑拖架(302)从第二端(106)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二支撑拖架(30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第一位置为关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而第二位置为关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

Hose delivery c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管运送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运送推车,尤其是一种软管运送推车的可枢转的支撑托架。
技术介绍
家庭所拥有的必需品之一为用于浇灌草皮、清洗汽车等的庭院软管。有各种产品易于握持和储存庭院软管,且同时展现软管大致整洁的外观。可携式软管运送推车不仅可以提供方便的软管卷绕和放出,而且可以额外地使软管轻易地在使用地点与储存地点之间移动。用于庭院软管的方便性握持和储存的可携式软管运送推车已经商品化许多年了。一方面,典型的软管运送推车需要重量轻、体积小巧,且尺寸尽可能地小,以增进高效的物流。为了达到包装效率,有时软管运送推车在包装配置状态下可能无法自行站立,且可能会倒下来。另一方面,软管运送推车在操作时也应该稳定,而需要较大的覆盖面积(footprintarea)。若软管运送推车仅被设计为迎合稳定性需求,则为了运输软管运送推车,可能需要更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软管运送推车以拆成部件方式运输,然后由客户组装。然而,这给客户带来困难。再者,现有技术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一些问题有站立能力不足、当软管卷被卸下时软管运送推车会倒下来、重心高等。因此,鉴于上述缺点,有必要改善软管运送推车,其可提供较大尺寸用于操作,且提供较小尺寸用于物流及储存。另外,软管运送推车在组装后应可被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降低上面讨论到的缺点。所述目的至少部分地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来达成。该软管运送推车具有一承载基架。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引导把手。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软管卷筒,被支承在该承载基架中。该软管卷筒承载缠绕在该软管卷筒上的一软管卷。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第一支撑拖架,结合至该承载基架。该第一支撑拖架从一第一端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该软管运送推车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撑拖架,结合至该承载基架。该第二支撑拖架从一第二端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该第二支撑拖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一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而该第二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的操作配置状态。可枢转的第二支撑托架使该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有效率的包装结构,以及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稳定的覆盖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非操作配置状态为一停放配置状态、一储存配置状态、及一运输配置状态的其中之一。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位置便利于前述配置状态中的任一者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为一组轮子及一地面支撑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像是该组轮子的第一支撑拖架促进对在地面上的软管运送推车的调动。再者,像是该地面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拖架作用为支撑架以在地面上从第一端提供额外的稳定性至软管运送推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与软管运送推车的承载基架固定地耦合。被固定地耦合至承载基架的第一支撑拖架提供结构钢性至软管运送推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下移动。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下移动使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上移动。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上移动表示在垂直方向上的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分布,从而减小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第一阻挡元件及一第二阻挡元件耦合至相邻于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的承载基架,该第一阻挡元件和该第二阻挡元件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拖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元件和第二阻挡元件消除用以分别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支撑第二支撑托架的额外阻挡元件的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该第一位置时,相较于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第二支撑拖架的地面接触点位于朝向软管运送推车。有利的是,这样的地面接触点的位置和枢轴点确保由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所造成的力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作用以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相较于第二支撑拖架的地面接触点,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位于朝向软管运送推车处。有利的是,这样的地面接触点的位置和枢轴点确保由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所造成的力在操作配置状态下作用以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所以,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和操作配置状态下能站立,无需外部的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保护构件在地面接触点耦合至第二支撑拖架。该保护构件减少第二支撑拖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第二支撑拖架的磨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第一侧支撑构件及一第二侧支撑构件。该第一侧支撑构件和该第二侧支撑构件从第一侧和第二侧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侧支撑构件和第二侧支撑构件可在关于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的第一位置与关于软管运送推车的操作配置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侧支撑构件使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有效率的包装结构,且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稳定的覆盖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为一停放配置状态、一储存配置状态、以及一运输配置状态的其中之一。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位置便利于前述配置状态中的任一者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操作者能藉由透过该操作者的脚推动第二支撑拖架,将软管运送推车从非操作配置状态切换到操作配置状态。操作者可将软管运送推车从非操作配置状态切换到操作配置状态而无需使用到他的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大于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包括一侧向延伸部。该侧向延伸部在地面上支撑一组轮子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及态样将从以下说明书和附图而变为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考后附图式作更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后视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前视图,显示平面A-A’;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沿图3的平面A-A’的截面图;图5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运输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操作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以及图8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后附图式以更完整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显示有一或更多本专利技术态样的本专利技术示范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同形式体现,而且不应被解释为被在此记载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地,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专利技术更完善且完整,且将完整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给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例如,本专利技术一或更多态样可被利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甚至是在其他类型的结构及/或方法。某些术语仅为方便而在此使用,但不应被当作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例如:“上面的”、“下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侧面的”、“纵向的”、“横向的”、“横切的”、“向上地”、“向下地”、“向前地”、“向后地”、“侧向地”、“左边的”、“右边的”、“水平的”、“垂直的”、“朝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承载基架(102)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一引导把手(108);一软管卷筒(110),被支承在该承载基架(102)中,该软管卷筒(110)用于承载缠绕在该软管卷筒(110)上的一软管卷;一第一支撑拖架(210),结合至该承载基架(102),该第一支撑拖架(210)用于从一第一端(104)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100);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拖架(302),结合至该承载基架(102),该第二支撑拖架(302)用于从一第二端(106)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拖架(30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而该第二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7 DE 102016012919.01.一种具有承载基架(102)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一引导把手(108);一软管卷筒(110),被支承在该承载基架(102)中,该软管卷筒(110)用于承载缠绕在该软管卷筒(110)上的一软管卷;一第一支撑拖架(210),结合至该承载基架(102),该第一支撑拖架(210)用于从一第一端(104)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100);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拖架(302),结合至该承载基架(102),该第二支撑拖架(302)用于从一第二端(106)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拖架(30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而该第二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该非操作配置状态为一停放配置状态、一储存配置状态、及一运输配置状态的其中之一。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拖架(210)为一组轮子(214)及一地面支撑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4.依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拖架(210)与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该承载基架(102)固定地耦合。5.依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支撑拖架(302)处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下移动。6.依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支撑拖架(302)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上移动。7.依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管运送推车(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阻挡元件(412)及一第二阻挡元件(414),耦合至相邻于该第二支撑拖架(302)的一枢轴点(502)的该承载基架(102),该第一阻挡元件(412)和该第二阻挡元件(414)用于限制在该第二支撑拖架(302)的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该第二支撑拖架(302)的一旋转运动。8.依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莱恩·佛列马西雅斯·穆勒布朗托碧亚·施雷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