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8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包括基体、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光伏控制器和逆变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活动盖内部,且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活动盖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基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冷却管,且基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该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设置有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储电的发电机制,与传统的大型器械发电机制相比,该储电工作更加简单高效,且整体装置为可折叠式,体积较小,便于随处移动携带。

An Automatic Storage Device for Generator S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具体为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机组是指能将机械能或其它可再生能源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设备,由于发电机组可以通过蓄电池储存电能,可做备用电源使用,因此各行各业都广泛使用到了该设备。而现有的发电机组用蓄电装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普通的蓄电装置体积较大,占地空间较多,操作麻烦,不适合家庭等小型场所使用,且现有的蓄电装置蓄电效率较低,无法自动进行蓄电,现有发电机组在供电无法有效的进行散热,并且现有的蓄电装置大多都是固定式的,不便于移动,无法随处携带,给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体积较大,占地空间多,操作麻烦,不适合家庭等小型场所使用,蓄电效率较低,无法自动进行蓄电,无法有效的进行散热,并且现有的蓄电装置大多都是固定式的,不便于移动,无法随处携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包括基体、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光伏控制器和逆变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活动盖内部,且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活动盖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且活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基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口,且基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基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冷却管,且基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并且冷却管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光伏控制器安装在蓄电池的上端,且光伏控制器的左侧设置有逆变器,并且逆变器与蓄电池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盖关于基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活动盖通过第一转轴与基体构成可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活动盖的内表面为转动连接,且太阳能电池板下端的连接块与活动盖内表面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通过滑槽与活动盖构成伸缩结构,且滑块与活动杆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活动杆为嵌套连接,且支撑杆通过第二转轴与连接块构成可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为“U”型结构,且冷却管与基体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冷却管的内表面与蓄电池的外表面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1.设置有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的储电机制,使用者在需要给该发电机组进行自动储电时,只需将2个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活动盖打开,并将太阳能电池板根据需要调节至需要的角度即可,与传统的大型器械发电机制相比,该储电工作更加简单高效,提高了该发电机组的使用效率;2.设置呈“U”型结构的冷却管,该冷却管环绕着电池组的外表面,使用者可在该装置进行发电工作时,往冷却管内注入冷却水,保证该装置的冷却效果,避免该发电机组发热过于严重出现内部元件损坏的现象出现,提高了该装置的散热效果;3.整体装置为可折叠式,使用者在需要移动该发电机组时,只需先将太阳能电池板卡合入活动盖内,接着沿着第一转轴将2个活动盖卡合在基体外表面,即可对整体装置进行收纳工作,且该装置体积较小,使用者通过把手便可携带该发电机组随处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盖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杆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基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1、基体;2、第一转轴;3、活动盖;4、太阳能电池板;5、连接块;6、滑槽;7、滑块;8、活动杆;9、支撑杆;10、固定螺栓;11、第二转轴;12、散热口;13、进水口;14、冷却管;15、出水口;16、蓄电池;17、光伏控制器;18、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包括基体1、第一转轴2、活动盖3、太阳能电池板4、连接块5、滑槽6、滑块7、活动杆8、支撑杆9、固定螺栓10、第二转轴11、散热口12、进水口13、冷却管14、出水口15、蓄电池16、光伏控制器17和逆变器18,基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转轴2,且第一转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盖3,活动盖3关于基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活动盖3通过第一转轴2与基体1构成可转动结构,使用者可通过随意的转动活动盖3,来调节活动盖3内部太阳能电池板4的角度;太阳能电池板4设置在活动盖3内部,且太阳能电池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活动盖3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槽6,太阳能电池板4与活动盖3的内表面为转动连接,且太阳能电池板4下端的连接块5与活动盖3内表面为卡合连接,可让使用者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能将太阳能电池板4稳定的卡合入活动盖3内部;滑槽6的外侧设置有滑块7,且滑块7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栓10,滑块7通过滑槽6与活动盖3构成伸缩结构,且滑块7与活动杆8为转动连接,支撑杆9与活动杆8为嵌套连接,且支撑杆9通过第二转轴11与连接块5构成可转动结构,让太阳能电池板4能展开至更大的角度,让其接触阳光的面积更大;连接块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1,且第二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9,基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口12,且基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13,基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冷却管14,且基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6,并且冷却管14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5,冷却管14为“U”型结构,且冷却管14与基体1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冷却管14的内表面与蓄电池16的外表面相贴合,让该装置在进行供电产生热量时,能通过冷却管14进行有效的散热工作,避免其工作负荷过大出现损坏的现象,光伏控制器17安装在蓄电池16的上端,且光伏控制器17的左侧设置有逆变器18,并且逆变器18与蓄电池16相连接。工作原理:根据图1-4,首先使用者将发电机组通过万向轮移动到阳光充足的位置,接着将该装置与外界电源接通,然后沿着第一转轴2将2个活动盖3向外打开至需要的角度,接着手持太阳能电池板4末端的连接块5,将其沿着活动盖3的外侧拉动,此时活动杆8将会带动滑块7沿着滑槽6向外滑动,这时活动杆8也将会脱离与活动盖3的卡合,此时使用者便可根据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4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同时也可将支撑杆9沿着活动杆8的内侧向外拉动,再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位置,从而实现扩大太阳能电池板4转动角度的效果,这样太阳能电池板4便可在阳光下长时间的吸收光能,使用者可根据不同时段的太阳方向,通过万向轮转动该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根据图1、图5和图6,2个太阳能电池板4所吸收的太阳光能,将会通过型号为SY-M300的光伏控制器17转换为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6内,由于太阳能电池板4吸收光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包括基体(1)、太阳能电池板(4)、蓄电池(16)、光伏控制器(17)和逆变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转轴(2),且第一转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盖(3),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设置在活动盖(3)内部,且太阳能电池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活动盖(3)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外侧设置有滑块(7),且滑块(7)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9),且活动杆(8)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栓(10),所述连接块(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1),且第二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基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口(12),且基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13),所述基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冷却管(14),且基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6),并且冷却管(14)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光伏控制器(17)安装在蓄电池(16)的上端,且光伏控制器(17)的左侧设置有逆变器(18),并且逆变器(18)与蓄电池(1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自动蓄电装置,包括基体(1)、太阳能电池板(4)、蓄电池(16)、光伏控制器(17)和逆变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转轴(2),且第一转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盖(3),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设置在活动盖(3)内部,且太阳能电池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活动盖(3)的下端内部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外侧设置有滑块(7),且滑块(7)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9),且活动杆(8)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栓(10),所述连接块(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1),且第二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基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口(12),且基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13),所述基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冷却管(14),且基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6),并且冷却管(14)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5),所述光伏控制器(17)安装在蓄电池(16)的上端,且光伏控制器(17)的左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韬吴昌顺王荣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鸿福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