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81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线,包括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间设置有一连接体;连接体包括管状壳体和置于该管状壳体的空腔内的螺旋复位弹簧;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分别自管状壳体上、下端面穿入管状壳体内,且耳机端线体的自由端与螺旋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与螺旋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耳机端线体或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处设置有预置在管状壳体的空腔内的盘旋段;螺旋复位弹簧的下端或上端与管状壳体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且该螺旋复位弹簧的上端或下端为悬空自由端。该耳机线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线体,从而有效的减小了突然起身时牵引耳机线造成设备或使用者因为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不适感。

A Headphon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耳机线主要由连接在控制模块两端的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并且均与控制模块固定连接,不易分拆。实际使用中,人们经常带着耳机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这就导致在有其他同事需要协助或其他人呼叫时,经常忘记拔掉耳机,尤其是起身过快速时,牵引手机跌落,或牵引电脑主机移动,有时候还会把使用者拉倒,造成设备和使用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受到突然瞬间的外力拉扯时自动断开,且事后可以恢复正常使用的耳机线,以克服现有耳机线存在的容易拉扯造成设备或人员不适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线,包括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管状壳体和置于该管状壳体的空腔内的螺旋复位弹簧;所述耳机端线体和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分别自所述管状壳体的上、下端面穿入所述管状壳体内,且所述耳机端线体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耳机端线体或插头端线体的自由端处设置有预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空腔内的盘旋段;所述螺旋复位弹簧的下端或上端与所述管状壳体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且该所述螺旋复位弹簧的上端或下端为悬空自由端。上述管状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开合的仓门,且该仓门的上端或下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上端或下端之间设置有连通缝隙,且该连通缝隙与开设在所述管状壳体上端或下端的空洞相通,以便与所述耳机端线体或插头端线体在受外力拉扯时沿该连通缝隙滑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连接体内的螺旋复位弹簧及预置在连接体壳体内的盘旋段,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线体,从而有效的减小了突然起身时牵引耳机线造成设备或使用者因为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不适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耳机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管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耳机端线体;2、插头端线体;3、管状壳体;4、螺旋复位弹簧;5、盘旋段;6、仓门;7、连通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现提供一种在受到突然瞬间的外力拉扯时自动断开,且事后可以恢复正常使用的耳机线,以克服现有耳机线存在的容易拉扯造成设备或人员不适的问题的目的,本实施提供一种图1所示耳机线,包括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其与现有的耳机线不同之处在于,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之间设置的连接体;该连接体包括图2所示的管状壳体3和置于该管状壳体3的空腔内的螺旋复位弹簧4;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分别自管状壳体3的上、下端面穿入管状壳体3内,且机端线体1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上端固定连接;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与螺旋复位弹簧4的下端固定连接,如此一来,当耳机线遭受瞬间外力拉扯时,螺旋复位弹簧4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抵消外力,减小拉扯力、尤其是反作用力(耳机线拉扯手机或电脑主机时遭受的反拉力)对设备和人体的作用产生的不适或导致设备损伤。而为了进一步的抵消反作用力产生的不良影响,本实施例特在耳机端线体1或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处设置有预置在管状壳体3的空腔内的盘旋段5(或缠绕段,即呈螺旋状收缩在一起),同时,螺旋复位弹簧4的下端或上端与管状壳体3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且该螺旋复位弹簧4的上端或下端为悬空自由端,以与耳机端线体1或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当遭受外力拉扯时,盘旋段5首先被拉直,这一拉直的过程可以极大程度的缓解拉力及相应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如果盘旋段5足够长,使用耳机的人的活动距离不是很大,则可以明显减弱拉扯力与其相应的反作用力对设备和人产生的不适感。而为了在拉扯过程中进一步缓解外力对设备或人产生的不适感,同时保护盘旋段5不受太大的损伤,本实施例特在图2所示的管状壳体3的侧壁上开设有可开合的仓门6,且该仓门6的上端或下端与管状壳体3的上端或下端之间设置有连通缝隙7,且该连通缝隙7与开设在管状壳体3上端或下端的空洞相通,以便与耳机端线体1或插头端线体2在受外力拉扯时沿该连通缝隙7滑动,当然,首先是盘旋段5会在该连通缝隙7中游走,从而给耳机线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减小了外力产生的不利损伤。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过在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之间设置的连接体,通过连接体内的螺旋复位弹簧及预置在连接体壳体内的盘旋段,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线体,从而有效的减小了突然起身时牵引耳机线造成设备或使用者因为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不适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线,包括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管状壳体(3)和置于该管状壳体(3)的空腔内的螺旋复位弹簧(4);所述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分别自所述管状壳体(3)的上、下端面穿入所述管状壳体(3)内,且所述耳机端线体(1)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耳机端线体(1)或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处设置有预置在所述管状壳体(3)的空腔内的盘旋段(5);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下端或上端与所述管状壳体(3)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且该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上端或下端为悬空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线,包括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管状壳体(3)和置于该管状壳体(3)的空腔内的螺旋复位弹簧(4);所述耳机端线体(1)和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分别自所述管状壳体(3)的上、下端面穿入所述管状壳体(3)内,且所述耳机端线体(1)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复位弹簧(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耳机端线体(1)或插头端线体(2)的自由端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宏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恒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