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64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包括绝缘外管、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多条传输导线、合成纤维抗拉线及接地线。第一编织层贴接绝缘外管的内壁面;第二编织层贴接绝缘外管的外壁面;多条传输导线穿置在绝缘外管中;合成纤维抗拉线设置在绝缘外管中,并位于第一编织层及传输导线之间;接地线穿置在绝缘外管中并位于传输导线的一侧边,据此提供一种抗拉性佳的电子线材结构。

Drawable Electronic Wir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电子线材,尤指一种可抗拉拔的线材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线材结构如USB缆线或高频用复合缆线等,大多包含用以传输信号和电源的导线。再者,线材结构已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中,以进行数据或电力传输等作业。然而,传统的线材结构较为柔软,且弯折性及抗拉性不佳而容易断裂,导致不稳定的传输。另一方面,现有的线材结构经常会因反复凹折或拉伸而发生断裂,导致产品经常故障而不符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具有较佳的抗拉性而能够提高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包括绝缘外管、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多条传输导线、合成纤维抗拉线及接地线。第一编织层贴接绝缘外管的内壁面;第二编织层贴接绝缘外管的外壁面;多条传输导线穿置在绝缘外管中;合成纤维抗拉线设置在绝缘外管中,并位于第一编织层及多条传输导线之间;接地线穿置在绝缘外管中并位于传输导线的一侧边。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绝缘外管为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第一编织层、该第二编织层由镀锡铜所构成。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合成纤维抗拉线包含2条克维拉纤维。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多条传输导线包含一对信号传输导线及一电源传输导线。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各该信号传输导线的线径规格为32AWG,各该信号传输导线的直径为19mm。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电源传输导线的线径规格为23AWG,该电源传输导线的线径为52mm。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该接地线为一裸铜线。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更包括一第一遮蔽层,该第一遮蔽层为一铝麦拉片,设置在该第一编织层的内壁面。本技术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中,更包括一第二遮蔽层,该第二遮蔽层为一锡铜箔,该第二遮蔽层设置在该第二编织层的内壁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在绝缘外管的内壁面及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编织层及第二编织层,另在第一编织层及传输导线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抗拉线,以令电子线材结构能够抵抗拉扯及扭转而防止线材断裂;据此,电子线材可具有较佳的抗拉性而能够提高使用寿命性,增加本技术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电子线材结构10…绝缘外管20…第一编织层21…第一遮蔽层30…第二编织层31…第二遮蔽层40…传输导线41…信号传输导线42…电源传输导线50…合成纤维抗拉线60…接地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的剖视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1,包含一绝缘外管10、一第一编织层20、一第二编织层30、多条传输导线40、一合成纤维抗拉线50、至少一接地线60。该第一编织层20、该多条传输导线40、该合成纤维抗拉线50及该接地线60设置在该绝缘外管10中;又,该第二编织层30则是设置在该绝缘外管10外,据以构成该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1。更详细描述该电子线材结构1如后。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外管10为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所制成的一挠性管。又,该第一编织层20贴接该绝缘外管10的内壁面;该第二编织层30则是贴接该绝缘外管10的外壁面;具体而言,该第一编织层20、该第二编织层30由镀锡铜(TinnedAnnealedSolidCopper)所构成。较佳地,该电子线材结构1还包括一第一遮蔽层21。该第一遮蔽层21为一铝麦拉片(AluminumMylar)(Aluminumoutward),其设置在该第一编织层20的内壁面,以加强遮蔽效果。此外,该电子线材结构1还包括一第二遮蔽层31。该第二遮蔽层31为一锡铜箔(TinnedCopper),该第二遮蔽层31设置在该第二编织层30的内壁面,其可更进一步加强遮蔽效果,并能够大幅增加该电子线材结构1的抗拉能力。多条传输导线40穿置在该绝缘外管10中,并穿设在该第一编织层20的内侧,以通过该第一编织层20、该第一遮蔽层21、该第二编织层30及该第二遮蔽层31来隔离外来的干扰信号。该多条传输导线40包含一对信号传输导线41及一电源传输导线4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该信号传输导线41的线径规格为32AWG;较佳地,各该信号传输导线41的直径为19mm。又,该电源传输导线42的线径规格为23AWG,该电源传输导线42的线径为52mm。再者,该合成纤维抗拉线(Filler)50设置在该绝缘外管10中,并位于该第一编织层20及该多条传输导线4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该合成纤维抗拉线50包含具有极佳抗拉性能的二条克维拉纤维(Kevlar),借以抵抗拉扯及扭转,防止线材断裂。又,该接地线(DrainWire)60的数量可为复数,其穿置在该绝缘外管10中并位于该多条传输导线40的一侧边。该接地线60的设置可减低电磁干扰;较佳地,该接地线60为一裸铜线。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线材结构包括:一绝缘外管;一第一编织层,贴接该绝缘外管的内壁面;一第二编织层,贴接该绝缘外管的外壁面;多条传输导线,穿置在该绝缘外管中;一合成纤维抗拉线,设置在该绝缘外管中,并位于该第一编织层及该多条传输导线之间;以及一接地线,穿置在该绝缘外管中并位于该多条传输导线的一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线材结构包括:一绝缘外管;一第一编织层,贴接该绝缘外管的内壁面;一第二编织层,贴接该绝缘外管的外壁面;多条传输导线,穿置在该绝缘外管中;一合成纤维抗拉线,设置在该绝缘外管中,并位于该第一编织层及该多条传输导线之间;以及一接地线,穿置在该绝缘外管中并位于该多条传输导线的一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外管为热塑性弹性体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编织层、该第二编织层由镀锡铜所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合成纤维抗拉线包含2条克维拉纤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拉拔的电子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睿灏
申请(专利权)人:万旭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