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61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该电极结构包括前基板,其中,该前基板的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包括:条状部,X显示电极连接至该条状部;以及块状部,该块状部的一侧与条状部相连,另一侧延伸至显示器的边缘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连。通过上述结构,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工艺周期,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X显示电极在引线区的电极断路情况,同时也杜绝了擦除ACF时对电极引线的损伤。

A Motor Structure of Computer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放电
,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电视机的市场中,平板电视已经取代了CRT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平板电视中,等离子显示器以其优越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其光效和寿命的提高以及能耗的降低,等离子显示器大有赶超LCD之势。等离子显示器是利用两块玻璃基板以及中间的障壁形成若干有序排列的腔体,将具有一定配比的混合稀有气体按一定比的压强充入其中,每一组显示电极和寻址电极相交,每一个交点对应一个腔体,形成一个放电单元。显示器与驱动电路相连,通过电极在屏内形成电荷差,从而引起气体放电,放电气体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封接好的等离子显示器采用晶粒软膜构装技术(简称COF)或柔性印刷电路(FPC),并与驱动电路连接,首先在电极连接端热压各向异性导电膜(简称ACF),然后再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上热压晶粒软膜构装或者柔性印刷电路。由于目前的显示器大部分采用三电极式的结构,所以一般有三组(X显示电极,Y显示电极,寻址电极)或者四组(X显示电极,Y显示电极,寻址电极上下端),电极端部需要进行热压工作。因而工作量相当大、工作周期长、并且ACF和COF、FPC的用量大,成本高。根据各种电极的不同特性,其中,寻址电极(简称add)的数目最多,线条最窄,从而需要使用的COF的数量最多,精度要求最高;显示电极的数量相对较少,线条也比较宽,从而使用的FPC的数量也最少。X显示电极和Y显示电极又有很大的区别。Y显示电极又称扫描电极,电极与电极之间相对独立工作;X显示电极又称维持电极,各电极形成并联,同时工作。基于以上描述,现有技术中的X显示电极端部的热压工作较为复杂,材料使用比较浪费,其热压过程中的对位过程会造成产品失败品的可能性大。并且,容易出现不良品,需要除去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的时候,由于施加外力,电极末端容易损坏,易造成电极的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以便有效简化X显示电极端部热压工艺,降低X显示电极端部热压工艺成本,并减少X显示电极端部热压工艺中不良品产生的几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包括前基板,其中,该前基板的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包括:条状部,X显示电极连接至该条状部;以及块状部,该块状部的一侧与条状部相连,另一侧延伸至显示器的边缘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连。优选地,条状部的宽度为2-8mm。优选地,块状部的宽度为50-100mm。优选地,块状部在条状部的中间位置与条状部相连。优选地,条状部和块状部采用与显示电极相同材料制成。优选地,条状部和块状部由Ag浆料制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由于采用包括条状结构和块状结构的结构体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个线条状电极引线,将X显示电极的端部简化为一个结构,从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工艺周期,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X显示电极在引线区的电极断路情况,同时也杜绝了擦除ACF时对电极引线的损伤。附图说明附图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这些附图图解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可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前基板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前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前基板结构示意图,基板11上设置有显示电极14,并且分别具有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16和y显示电极15,显示电极14上覆盖有透明介质层12和保护膜1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基板结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基板21上设置有显示电极24,在显示电极24上覆盖有透明介质层22和保护膜23。与图1不同的是,图2中用条状结构(或条状部)26和块状结构(或块状部)27替换了图1中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16。如图2所示,位于X显示电极边缘的条状结构26与所有的X显示电极24相连接,该条状结构26的另一侧与一块状结构27相连,该块状结构27的另一侧延伸至显示器的边缘与柔性印刷电路相连。条状结构26的宽度为2-5mm,并纵向贯穿显示屏面。在条状结构26中间位置上引出块状结构27延伸至显示屏的边缘(如图2所示),并且该块状结构的宽度为50-100mm。条状结构26和块状结构27采用与显示电极相同的Ag浆料,并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制作,进一步说,条状结构26和块状结构27可与bus电极25同时制作。由于本专利技术用条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引线区的线条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X现实电极在引线区的电极断路情况,同时也杜绝了擦除ACF时对电极引线的损伤。同时,通过将接线端简化为一个,降低了生产资料成本,缩短了生产工艺周期。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包括前基板(21),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基板(21)的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包括:条状部(26),所述X显示电极连接至所述条状部(26); 以及块状部(27),所述块状部(27)的一侧与所述条状部(26) 相连,另一侧延伸至显示器的边缘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连;所述条状部(26)的宽度为2‑8mm;所述块状部(27)的宽度为50‑100mm;所述块状部(27)在所述条状部(26)的中间位置与所述 条状部(26)相连;所述条状部(26)和所述块状部(27)采用与显示电极相 同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机结构,包括前基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板(21)的X显示电极引线部分包括:条状部(26),所述X显示电极连接至所述条状部(26);以及块状部(27),所述块状部(27)的一侧与所述条状部(26)相连,另一侧延伸至显示器的边缘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连;所述条状部(26)的宽度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任城区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