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60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性元件,包括磁芯、绕组、包覆部及定位部;磁芯包括至少一芯柱;绕组绕设于芯柱上,绕组包括第一绕线和邻近第一绕线的第二绕线;包覆部包覆于第一绕线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定位部延伸出包覆部和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压设于定位部上。

Magnetic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绕线固定性能的磁性元件。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对磁性元件功率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者面临更高的挑战。现在绝大部分磁性元件通常由磁芯、绕组和骨架形成,但从电气性能来说,绕组骨架不起到作用,却占用了磁性元件的绕线空间约30%的体积,所以技术人员开始考虑省掉磁性元件的骨架。在现有的无骨架的磁性元件中,绕组通常采用四面胶布固定法,但这种固定方式操作复杂,效率低,同时容易导致绕组成形跨塌,绕组松散等情况,为磁性元件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绕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其中,包括:磁芯,包括至少一芯柱;绕组,绕设于所述芯柱上,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和邻近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绕线;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绕线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定位部,延伸出所述包覆部和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绕线压设于所述定位部上。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定位部都为绝缘材料。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均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层。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绕组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分别位于所述绕组的相邻两层上。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还包括层间胶布,设置于所述绕组的所述相邻两层之间;其中,所述层间胶布压设于所述定位部上。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包覆部为一封闭结构。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包覆部为多层结构。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具有粘性。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多匝所述第一绕线,且多匝所述第一绕线分别位于至少一层的所述绕组的两端。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还包括绝缘胶布,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上,以形成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定位部。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绝缘胶布以对捏的方式粘贴于所述第一绕线上,以形成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定位部。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绝缘胶布以卷绕的方式粘贴于所述第一绕线上,以形成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定位部。上述的磁性元件,其中,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设置于所述绕组和所述磁芯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全部或部分有益的技术效果:1.绕线外设置有包覆部和延伸出的定位部,定位部被至少一匝的另一绕线压紧,以用于提高绕组的固定性能,减少了质量隐患。2.当包覆部和定位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时,可以提高绕线间的绝缘性能;并可以通过调整包覆部层数、位置和定位部长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以满足安规要求,提升安全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包覆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包覆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包覆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包覆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1:芯柱12:绕组121:第一绕线122:第二绕线13:包覆部14:定位部15:层间胶布16:绕组骨架17:外层胶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实施方式和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包覆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磁性元件包括:磁芯、绕组12、包覆部13及定位部14;磁芯包括至少一芯柱11;绕组12绕设于芯柱11上,绕组12包括第一绕线121和邻近第一绕线121的第二绕线122。包覆部13包覆于第一绕线121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定位部14延伸出包覆部13和第一绕线121,第二绕线122压设于定位部14上,以提高绕线的固定性能,减少质量隐患。再进一步地,第一绕线121的定位部14还可具有粘性,以更好地被第二绕线122压紧。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绕组12为多层绕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绕组12还可以为单层绕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对第一绕线121的数量进行限定,绕组12可以包含多组第一绕线121、包覆部13及定位部14,且第一绕线121可以为绕组12的任意一匝。较佳地,如图2所示,对于绕组12的某一层绕线而言,可以仅设置部分的绕线为第一绕线121,从而可以在提高绕线的固定性能的同时,也能够尽量减少包覆部13及定位部14对绕线空间的占用,保证磁性元件的功率密度。以图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若绕组12以从左向右的方向绕置,且从下至上为磁性元件的内层至外层,则对于最左侧的第一绕线121而言,其定位部14至少被与该第一绕线121相邻的右侧的第二绕线122压紧,即被同层的绕线压紧;对于最右侧的第一绕线121而言,定位部14至少被与该第一绕线121相邻的上一层的第二绕线122压紧。换句话说,第一绕线121和第二绕线122可位于绕组12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在实际绕制中,可根据磁性元件的绕制方法做相应调整,只要第一绕线121的定位部14被邻近第一绕线121的任一匝第二绕线122压紧即可;并且,该第二绕线122上亦可设置有包覆部13和定位部14。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磁性元件的绝缘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包覆部13和定位部14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可以根据安规需要,调整包覆部13的层数、位置和定位部14的长度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例如,磁性元件可包括绝缘胶布,绕组12由导线绕制而成,绝缘胶布以对捏的方式粘贴于该导线的至少部分位置上,当该导线绕制于磁芯上时,粘贴有绝缘胶布的位置即可形成如图1中所示的包覆部13的结构。并且,形成定位部14的绝缘胶布可不完全对齐,绝缘胶布的部分背胶面(带粘性胶层的一面)露出,从而使得定位部14具有粘性,更有利于被第二绕线122压紧。在实际的绕制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绝缘胶布粘贴于导线上的位置,从而方便地控制第一绕线121位于绕组12上的位置,也即包覆部13的位置。例如,当磁性元件为一原边侧和副边侧依次层叠绕制的变压器,则可以至少设置副边绕组和/或原边绕组的两端的至少一匝绕线包覆有绝缘胶布,以提高磁性元件的绝缘性能。请参照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示出的磁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还包括层间胶布15,层间胶布15设置于绕组12的相邻两层之间;其中,层间胶布15和第二绕线122共同压设于定位部14上,以进一步提高绕线的固定性能。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若绕组12以从左向右的方向绕置,且从下至上为磁性元件的内层至外层,则对于最左侧的第一绕线121而言,至少有右侧的相邻的第二绕线122及上侧的层间胶布15共同压设于定位部14上;对于最右侧的第一绕线121而言,至少有上侧的相邻的第二绕线122及上侧的层间胶布15共同压设于定位部14上。再进一步地,磁性元件还可包括一外层胶布17,外层胶布17压设于绕组12的最外层,进一步提高绕线的固定性能。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磁性元件的绝缘性能,层间胶布15和/或外层胶布17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请参照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磁性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也可应用于包含骨架的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包括至少一芯柱;绕组,绕设于所述芯柱上,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和邻近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绕线;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绕线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定位部,延伸出所述包覆部和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绕线压设于所述定位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包括至少一芯柱;绕组,绕设于所述芯柱上,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线和邻近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绕线;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绕线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定位部,延伸出所述包覆部和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绕线压设于所述定位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定位部都为绝缘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均位于所述绕组的同一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分别位于所述绕组的相邻两层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间胶布,设置于所述绕组的所述相邻两层之间;其中,所述层间胶布压设于所述定位部上。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为一封闭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卢增艺章进法范希存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